李敏求

李敏求

1919~1980年(一說其出生年月不詳),英文名:Min Chiu Li,美籍腫瘤化療專家,第一位榮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的華裔科學家。

基本信息

簡要生平

李敏求 李敏求

1919年出生於中國瀋陽,祖籍廣東肇慶。父親是國小教師,母親是瑞典人。13歲起,先後隨母到南京懷遠中學和瀋陽文會書院讀書,後考入瀋陽醫科大學,成績優良,畢業後留校任教。 李敏求畢業於奉天醫科大學(盛京醫科大學,現已併入中國醫科大學),成績優良,留校任教。

1947年,李敏求來到美國南加州大學學習細菌學和免疫學。

1952年,在芝加哥Presbyterian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

1953年,進入Sloan-Kettering研究所跟隨Pearson工作和研究。

1955年,進入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Hertz領導的癌症研究小組。

1957年,李敏求成功用MTX(Methotrexate,葉酸拮抗劑甲氨蝶呤)化療方法治癒絨膜癌患者。

同年,被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解聘,回到Sloan-Kettering研究所。

1960年,發表了聯合套用多種化療藥物治療睪丸癌取得成功的報告。

1961年,被迫黯然離職,到紐約州立大學的Nassau醫院(Winthrop醫院的前身)行醫。

1972年,作為第一位成功用化療方法治癒惡性實體腫瘤的一生,李敏求與當年在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同事分享了拉斯克臨床醫學獎。

1976年,移居加州,出任La Jolla的Scripps醫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

1980年,李敏求開始籌備回大陸探親,但不幸因心臟病並發腦血栓逝世。

主要成就

在幾千年與癌症頑強抗爭的人類史中,讓醫生與病人感到無比沮喪和失望的是:大多數對癌症有效的單種藥物固然能在短期內起到顯著的療效,卻無法阻擋癌症捲土重來的腳步。談到針對癌症復發的那些努力,最矚目的就是華人醫學家李敏求的努力。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李敏求進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開始接手治療幾位患有子宮膜絨毛癌的病人。子宮絨膜癌是一種罕見的惡性癌症,按照當時的化療流程治療後,多數病人會經歷短期治癒又復發的過程。但是,這種可怕的癌症並非來去無痕,它會導致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尿液中升高,hCG也成為檢驗這種癌症的重要標準。

李敏求注意到,經過化療癌症組織縮小甚至消亡後,在病人的尿液中,hCG依然可以檢測到。他認定尿液中hCG的存在意味著患者組織體內還有少量的癌細胞存在,於是堅持不懈的給病人用藥,直至患者尿液中的hCG消失為止。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對李敏求的做法感到非常憤怒,指責他在拿患者進行“人體試驗”並很快將他開除。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注意到,當初接受李敏求治療的患者無一例復發。直至今日,李的方法被常規的用於治療這種子宮絨磨毛癌症的程式中。現今,這種當時可怕的疾病有了幾乎百分之百的治癒率。

此外,李敏求通過對MTX resistance的觀察,早在1960年就提出了Combination Therapy 對睪丸癌的治療方案。

1956年,不過是DNA結構解出的第二年。治癒癌症被認為是天方夜譚的事情。 李敏求的堅持,導致他不得不離開一個又一個的尖端科研機構——他是和NCI開除他的人同時得到拉斯克獎的。 而他在1980年的早逝,也導致了國人對他作出貢獻一無所知,甚至在美國記得他的人也不多。如今能夠搜尋到的,大部分是他在七十年代回台灣前後的採訪。

2010年9月,歐巴馬在NIH的演講(白宮網站上有),強調這個傑出成就時只提了Dr. Hertz,而真正的貢獻者卻被遺忘在歷史的故紙堆里。

主要參考資料

《萬疾之王:癌症傳奇》(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作者:Siddhartha Mukherjee,Scribner於2010年11月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