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恭忠

李恭忠

李恭忠,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中國會黨史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

李恭忠,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中國會黨史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

目錄

教育背景
獎勵和榮譽
科研情況

教育背景

1996.9-1999.7 北京大學歷史系 中國近現代史專業 碩士生
1999.9-2002.6 南京大學歷史系 中國近現代史專業 博士生

獎勵和榮譽

1996 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北京師範大學優秀畢業生
1997 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
2001 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一等獎
2001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徵文比賽優秀獎,北京大學、香港孫中山文教福利基金會、台北國父紀念館聯合主辦
2006 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

科研情況

課題
2003-200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中國海權觀念的近代調適” 主持
2006-2007 住友財團日本關連研究基金項目 “倭寇記憶與明清時期海權觀念的演進” 獨自
2004-2005 韓國國際學術交流財團項目 “《熱河日記》與馬戛爾尼使華敘事比較研究” 獨自
2002-2004 南京大學人才引進基金項目 “中山陵與中國政治文化” 獨自 1997-2001 中國航海學會橫向委託項目 “中國引航史研究” 排名第二
學術成果
(一)專書
徐萬民、李恭忠主編:《中國引航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70萬字。
(二)期刊論文
1. 《“倭寇”記憶與中國海權觀念的演進——從〈籌海圖編〉到〈洋防輯要〉的考察》,《江海學刊》2007年第3期。
2. 《客家:社會身份、土客衝突與華南地方軍事化》,《清史研究》2006年第1期。
3. 《1855-1858年中俄塔城事件之交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3期。
4. 《行走在政治與學術之間——中國秘密社會史研究的百年歷程及其展望》,《河北學刊》200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K3《中國近代史》2005年第8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4期全文內容轉載。
5. 《評〈文化與叛亂〉》,《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2期。研究性書評(12000字)
6. 《“黨葬”孫中山:現代中國的儀式與政治》,《清華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K4《中國現代史》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
7. 《開放的紀念性:中山陵建築精神的表達與實踐》,《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4年第15期、《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9月分別轉摘,增訂版以《中山陵:政治精神的表達與實踐》為題收入黃東蘭主編《新社會史II:身體 心性 權力》(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 《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述略》,《歷史檔案》2006年第1期。
9. 《建造中山陵:現代中國的工程政治》,《南京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
10. 《中山陵征地考》,《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
11. 《青年孫中山的革命想像——1895年廣州起義再探》,《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K3《中國近代史》2005年第4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3期、《歷史教學》2005年第7期分別轉摘。
12. 《孫中山緣何走上反清道路——關係網路角度的考察》,《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13. 《革命進程中的身份轉換——朴容萬與韓國獨立運動》,《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第2期。
14. 《“總理紀念周”與民國政治文化》,《福建論壇》2006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2期全文內容轉載。
15. 《孫中山崇拜與民國政治文化》,《二十一世紀》總第186期(香港:2004年12月)。
16. 《領袖崇拜與民族認同——華盛頓、孫中山和毛澤東崇拜的比較研究》,《天府新論》2006年第2期。17. 《“文化”的視野及其它》,《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2期。
18. 《晚清的引水業和引水人》,《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19. 《條約文本與實踐——近代上海港引水權的喪失》,《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K3《中國近代史》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
20. 《朴容萬在北京:1920年代韓國獨立運動的另一個側面》,載《南陽洪鐘博士定年退任紀念論叢·東北亞歷史諸問題》,韓國漢城:白山出版社,2003年。
21. 《歷史學的客觀性:後神話時代的思考》,《求是學刊》2002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K1《歷史學》2002年第6期全文轉載。第二作者。
22. 《“喚醒中國”的政治文化史》,《讀書》2001年第8期。
23. 《疏離與拒斥:青年孫中山的人生道路》,《歷史月刊》總第164期(台北:2001年9月)。《世界日報》(紐約)2001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全文轉載。
24. 《近代中國引水權的收回》,《近代中國》總第141期(台北:2001年2月)。
25. 《觀念的成長與主體的缺席——二十年代初收回引水權的嘗試》,《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年第6期全文內容轉載。
26. 《〈中國引水總章〉及其在近代中國的影響》,《歷史檔案》2000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K3《中國近代史》2000年第12期全文轉載。
27. 《從一份備忘錄看1854年廣州被圍期間的中外關係》,《燕園史學》1997年第1期。
28. 《1842-1858中國外交新動向》,《貴州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
(三)國際會議論文
1. 《中山陵:一個公共符號的誕生》,“近現代中國與東亞的公共性”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日本東京:東京大學,2006年10月14-15日)。
2. 《“倭寇”記憶與明清時期海防論的演進》,“近代東亞諸概念的成立”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日本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2005年8月26-28日)。
(四)學術譯作
1. [荷蘭]田海著:《三合會的儀式與神話:創造認同》,李恭忠譯,商務印書館即出。
2. [澳]費約翰著:《喚醒中國——國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與階級》,李恭忠、李里峰、李霞、徐蕾譯,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版,2005年重印。
3. 賴德霖著:《探尋一座現代中國式的紀念物:南京中山陵的設計》,李恭忠譯,載范景中、曹意強主編:《美術史與觀念史》(IV),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59-208頁;收入賴德霖:《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41-288頁。
4. [美]吉多·魯格埃羅著:《離奇之死——前現代醫學中的病痛、症狀與日常世界》,李恭忠譯,載王笛主編:《新社會史3:時間 空間 書寫》,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4-150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