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徽,字元綸,山西崞縣人,清朝官吏。康熙五十二年,鄉試舉第一。雍正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刑部主事。尋復授檢討。考選浙江道御史。是時遣御史巡察順天直隸諸府,順天、永平、宣化為一員,保定、正定、河間為一員,順德、廣平、大名為一員,徽巡察順德、廣平、大名三府。曾靜、張熙事起,上慮湖南士民為所惑,議遣使循行訓迪。以大學士朱軾薦,遣徽勸諭化導。尋授僉都御史,充湖南觀風整俗使。徽在官四年,察吏安民,能稱其職。坐事,降授倉監督。高宗即位,命復官,遽卒。
【晉北寶綸堂李氏文獻資料彙編】載有碑記兩篇如下:
33、十四世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徽墓表(在堯山)
清進士孫嘉淦撰文
皇清誥授中憲大夫、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桐溪李公墓表。
公諱徽,字元綸,號桐溪。世為山西著姓,代有偉人。曾祖景時,山東濟南府通判,有治績;祖倞,前丁酉科副榜,貢生,積學力行;考聲池公,諱燕生,字華宸,康熙辛未進士,以翰林院庶吉士引疾歸里,味道課子以終其身。生子二,公即其冢嗣也。(生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
公生而敦敏岐嶷,甫嬉戲,矻如成人,識者以為有考亭端坐畫沙之概。比稍長,益力聖賢之學,雖老師宿儒,見者莫不咋舌。窮辟易,一日,覺胸次爽豁,恍如有得,遂大呼曰:“今日始知,在外之物皆非己有,作聖作賢阿誰旁代!”
年十四,勷母之喪,盡情備禮。事父一以力身行道,醞經史為先意,承顏之具,而不屑於雞豚之逮。及聲池公捐館,哀毀骨立,痛不欲生。事庶母劉氏如母,不敢少懈。撫弱弟朋,友愛尤篤。
年十八,充博士弟子員,試高等,食廩餼。癸巳領鄉薦,乙未捷南宮(康熙五十二年鄉試,中解元(舉人第一名))。見者方以“取青紫如拾芥”而榮之。公且雅量高抷,意恬如也。嘗語人曰:“施為須如千鈞弩,磨礪宜用百鍊鋼。吾斯之未信深用,憂灼小生,未掇科第,厚風未培,一發而蹶,某不為也”。遂一意還籍,鍵關遵養者八年。於性命之卒萃,庶物之會通,諸儒之同異,治亂之實跡,莫不如燭照,數計而龜卜也。是歲,雍正元年癸卯,恩科始與殿試,成進士,欽選翰林院庶吉士。
雍正三年,改授刑曹浙江清吏司主事,專辦現審司事。四年,甄別列置中等,蒙世宗憲皇帝特恩,仍授翰林院檢討。以恭進《聖治光昭河清獻瑞頌》四言古風五十韻稱旨,甚加優賞。【蒙詔面諭:“卿頌通體俱佳,發揮動靜之理,尤為明暢。”帝往復垂問,奏對逾時,重荷褒嘉,錫予備物。(行實錄載)】五年授浙江道監察御史。充丁未會試同考官,所拔皆知名士。五月奉命巡察直隸等三府。差竣,又巡視中城。
蒞未浹旬,即補授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為湖南觀風整俗使。先是湖南荒歉荐臻,益以奸民謝祿正、曾靜等極惡大憝,上乖天和,求勸諭化導之。選而難其人,故有是命。陛辭之曰,賜袍褂一襲,硯一方,墨一匣,溫綸頻加:“若謂朕為堯舜,卿為皋夔、稷契,再所不敢。若謂朕不學堯舜,卿不學皋夔、稷契,則大不可。”以故受命之日,感激圖報,顧念荊楚民俗獷悍,釀成錮習。痛加激揚,潛為化導。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察吏安民,曲為綏靖。不第良民風向,兼使苗瑤革面。政績載在口碑,難以殫述。獨是疾惡太嚴,雖同列大員,不能曲貰,然竟以是落職,來京為(通州)本裕倉監督。公奉職惟謹,凡於廒座米色,支放收兌,無不稽核,胥吏弊竇,無不革絕。公方崇卑一節,夙夜繼寅。值今上(乾隆)御極之初,即復起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矣。公被荷寵命,感懼彌深,益勵冰櫱,以答主知。一切風度論思,朝野皆明,公輔期之。乃年不究志,竟以是年(乾隆二年)七月病痢溘逝(年僅五十八歲)。既遷輪之,明年將卜窀穸(葬九龍會水之堯山)。哲嗣建中囑予表墓,予惟公之譜系存歿,載在志銘者也;文章事業,載在碑陰者也;學術著述,頌聲載之口碑者也,予不贅。余惟憶其體用一源,遐邇一節,攸關正學者,而梗㮣述焉。
詞曰:自文藻訓詁之【風】熾,而士不知學;自功利權謀之術起,而人不知治。以故文周孔孟危若一線,關閩濓洛幾續復斷。公生宋儒五百年之後,應熙雍重光之運,鐘太原河汾之靈,舉手投足,廻狂瀾於既倒;大聲疾呼,障百川而東之。或沖齡而具有大志,如明道之便學聖人。或科第而輕若鴻毛,如江都之下帷諶讀。或祥麟威鳳,賡歌善起於一時;鷹搏鸇擊,繡衣皇華於萬里。或連篇累牘,悉聖賢關閩之奧,或崇秩卑爵,皆推赤吐丹之階。嗚呼!厭飫乎仁義道德之鄉,從容乎詩書禮樂之場。披聖道之榛歮而一歸康莊,靜學海之巨浪而悉付江洋。是宜大書隨道,以待表章,百世而下,是模是坊。
賜同進士出身、太子少保、光祿大夫、兵部尚書、總督直隸等處、兼管河道、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紫荊密雲等關隘、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一級,年眷弟孫嘉淦頓首拜撰。
賜進士出身,經筵講官。光祿大夫、禮部尚書,加五級,年眷弟任蘭枝頓首拜書。
乾隆十七年歲次壬申正月之吉,男建中、惠迪齋心謹立。
附註:①孫嘉淦——字錫公,號懿齋,興縣人,康熙五十二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年曆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乾隆初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吏部侍郎。上《三習一弊疏》,對高宗提出諫諍。後任直隸總督,累官至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有直諫名,治理學,正直不欺。卒諡文定。
②通州本裕倉——是清代最大的皇糧倉。乾隆初,燒糧倉,苗中書判死刑,孫嘉淦被撤職。
③觀風整俗使——觀風,對地方官吏考察;整俗,整治社會不良風氣。公著述甚豐,有《桐溪文集》十卷,《南軒詩集》等木版印本傳於民間。
34、李徽神道碑(在堯山九龍匯水處)
清·大學士陳世倌文
皇清誥授中憲大夫,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桐溪李公神道碑。
士君子讀書稽古,鮮不以幼學壯行,思垂功業於不朽。然大抵銳意進取,以圖急售所學,而恬然退讓者不少概見,其所謂讀書稽古,止以弋科,名矜仕進,於本原之地,未嘗深致力焉。即錄位光顯,聲稱籍甚,然當時則榮,歿則已焉。於古稱三不朽曰:立德、立功、立言者,無有。余每持是論以上下古今,不禁慨然於石城李公也。
公以癸巳鄉薦第一人,乙未捷禮闈,以恆情論,由此躋光顯不難矣。而公獨否,以為吾讀書稽古僅持一第已也。於是里居鍵戶,自經史百氏外,凡儒先論道之書,前賢經世之務,靡不研窮貫穿,以心得為躬行,一切富貴貧賤欣戚,屏不置念,壹志專力,以從事聖賢之道者八年。學日益進,理日益明,養日益粹,而道奧於是乎見矣。
雍正元年癸卯始赴殿試,選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凡現審疑難案,悉以委公。公持法平而不阿。當甄別之期,又改翰林院檢討,再改浙江道監察御史,巡視畿南,又巡視中城,數年之間疊被知遇,不循職自效,不務赫奕名,而民大欲服。先是世宗憲皇帝(雍正)於浙閩兩省設觀風整俗使,專化導之職,時楚南適曾進、張熙等倡為悖逆,以愚無知之氓,恐習染成風,久而滋盛,思得端重諄謹之臣,坐鎮而勸迪之。以公巡歷所至,輒著賢聲,擢僉都御史,充湖南觀風整俗使。公既膺激揚之任,銜命涖楚,謂:以威懾,曷若以德化?敦倫飭紀,束躬勵行,事事卒民之先。以和易得物情,以寧靜舒民氣,舉疇昔陵厲詬誶之習,漸次轉移,即不易格如苗民,亦立學設教以齊之。四年之間,家喻戶曉,恩普德揚,習俗為之大變。然公性嫉惡如仇,有戾其法者,懲創必嚴,不少顧忌。以是不諧於眾,落職還京師。先帝知公本無過,赴倉場自效,公不以左官故少懈於職,監督通州本裕倉,勾稽出入惟謹。
今上(乾隆)御極之初,公以舊德復原官,余亦起自廢籍,共事南台,見公處事精明渾厚。然當執者侃侃,無所撓其職定也。問叩所學,知其得力於身心性命也甚深,而經緯措施秩然有條理。余意公方大用,當盡展所學,上報主知,乃逾六載而公歿矣。余既悲公之未竟所施,輒有感於人生出處進退之間也,夫人之讀書稽古以登一第之階,而公以登一第為退閒之地,公之不自滿,假有若無,實若虛,其庶乎與世之易進難退者,不大相逕庭哉!
公名徽,字元綸,號桐溪,山西崞縣人。曾祖景時,山東濟南府通判;祖倞,副榜貢生;考燕生,康熙辛未進士,翰林院庶吉士,贈中憲大夫,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妣陳氏,贈恭人;弟朋,庶出。贈公(燕生)居翰苑未久,則引疾歸里,杜門誦讀,逍遙泉石,以終其身。公之恬退安和,蓋得於庭訓者深也。多著述,甚富,多見道之言,初非有於不朽也,然所詣如是,即欲不傳得乎?
公以乾隆二年七月終於位,享年五十八歲。娶石氏封恭人,先公十一年卒。子三人:貞黃早逝,建中、惠迪,國學生。孫一:鹿鳴。
今其孤建中等將葬公於堯園山之陽,以余同官契深,乞紀墓隧之碑。余不得諉,既書其事,復碣以詞。
詞曰:淼淼滹水,峨峨雁門。厥靈道厚,以挺偉人。家於隴西,仔肩斯道。學執於正,行先自考。青紫早拾,槃阿獨棲。志不屑近,遠大為期。鍵戶八年,研經核史。濂洛溯源,洙泗之涘。性命理物,我之情穿。躡突尋奧,月窟天根。庭訓趨承,學優仕蓬。仕山薦登,秋憲是理。改秩烏府,按行效畿。鷺羽雲飾,雕翮曉飛。帝眷楚服,化理攸繄。庸直指使,廣爾威惠。觀風四載,習尚以敦。民懷吏畏,俗朴風淳。力殫厥職,事牽左官。聖主龍飛,環影載冤。丹入南台,清節彌厲。肅紀振綱,霜春霽為。霖作楫人,亦有言未。光厥未施,星殞天垣。德立言傳,千秋萬禩。貽厥後來,聞風興起。
賜進士出身,誥授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加四級,年家眷弟海寧陳世倌頓首拜撰。
賜進士出身,誥授奉政大夫,巡視南漕、廣東道監察御史、掌山東道協理河南道事,前翰林院編修,年家眷晚生吳興鍾衡頓首拜書。
乾隆十七年十月吉日立。
補註:
①李徽墓陵位於堯園山“九龍會水”之處。葬兩世,公及真黃(徽長子)。1968年攤墳破墓,棄骨於野,至今未埋。
②陳世倌,字秉之,號蓮宇,浙江海寧人,陳誥之子。康熙四十二年進士,翰林院編修,升侍讀。歷任山東、廣東、順天鄉試主考官,後擢內閣學士。雍正二年任山東巡撫,乾隆元年升左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六年升文淵閣大學士。二十二年加太子太傅。卒諡文勤,著有《學辯質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