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恩[原外國文學副主編]

李德恩[原外國文學副主編]
李德恩[原外國文學副主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德恩(1939年-1981年),男,漢族,廣東高要人,中共黨員,研究員。1964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西語系,留校在附校任教。 1984年調入外國文學研究所擔任《外國文學》副主編,現任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學研究會理事。

個人成果

發表論文近40篇,其中在國外發表3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拉美文學流派的嬗變與趨勢》,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外國文學三等獎(1998年),並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的"第三屆全國優秀文學圖書獎"三等獎(1998年)。主要譯著《波波爾·烏》獲得"第三屆全國優秀文學圖書獎"三等獎(1998年)。?

人物生平

李德恩,1918年2月22日出生,法庫縣人。青少年時期在家鄉的國小、中學讀書。中學畢業後考入設於奉天省城的奉天鐵路學校,1941年1月於該校車輛科畢業。1941年至1946年,在齊齊哈爾檢車段歷任檢修技術員、副段長。

抗日戰爭時期,李德恩在其胞兄李得春(中共黨員、抗聯戰士)的影響下,接觸革命人士,不滿日偽統治,成為富有進步思想的愛國青年。國民黨發動內戰後,李德恩同情八路軍,反對內戰。1946年4月19日被國民黨齊齊哈爾市警察局逮捕入獄,直到4月23日齊齊哈爾市被人民軍隊解放時才得以出獄。

李德恩出獄後參加了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在齊齊哈爾檢車段,李德恩領導工人民眾,積極開展“死車復活”活動。當時,車輛設備十分簡陋,列車自動軟管(風管)十分缺乏。為了支援解放戰爭和保證行車安全,李德恩建議將列車軟管截斷,採取一分為二的辦法,使列車全部通風。該項革新措施,被推廣到東北解放區的鐵路系統。同時,根據東北地區,特別是嚴寒地區的特點,李德恩建議把客車三通閥改裝在車廂內,以防止制動失靈,保證了旅客列車在寒冷氣候條件下的正常運行,為支援解放戰爭做出了貢獻。1947年5月1日,李德恩出席了兩滿鐵路局第二屆勞模大會。

東北解放戰爭勝利前夕至新中國成立初期,時任齊齊哈爾鐵路管理局機務處車輛科科長的李德恩,組織領導車輛科成員和系統職工,努力做好鐵路運輸及車輛管理、保養工作,取得了優異成績,分別於1948年3月、l949年11月立集體大功各1次。李德恩在任齊齊哈爾鐵路分局長期間,該分局於1951年12月獲齊齊哈爾鐵路管理局評比第一位,李德恩本人獲紅旗獎金。1952年因超額完成運輸生產任務,齊齊哈爾鐵路分局被國家鐵道部評為全國第二位,李德恩再次榮獲紅旗獎金。

個人貢獻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李德恩長期擔任齊齊哈爾鐵路局行政領導和技術領導職務。他領導、組織推廣經濟核算制;組織編制列車運行圖;參加列車牽引試驗和審定各種技術標準,有效地提高了全局的運輸效率和通過能力。李德恩積極推廣全面質量管理法,親自組織試點、總結經驗,認真探索全面質量管理在鐵路運輸中的套用。齊齊哈爾鐵路局有多項經驗在全國鐵路系統交流和推廣,受到了鐵道部的好評。在李的領導組織下,齊局上馬調度集中工程並實現了五個區段的電子調度集中等多項科技革新,使該局的運輸生產趨向自動化。在李的領導下,齊局率先引進並自行製造紅旗吊,為修建高層建築創造了條件,推進了建築工程施工的機械化。

在十年動亂期間,李德恩受到了迫害,被揪斗、隔離、開除黨籍。李經受住了嚴竣的考驗,無論在被揪斗隔離期間,還是在“五七”幹校勞動改造期間;無論是遭到刑訊逼供,還是面對引供誘供,都勇于堅持真理,敢於面對現實,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

1979年2月22日,中共齊齊哈爾鐵路局委員會為李德恩正式平反,恢復了名譽、黨籍、工資和工作。

1981年4月17日,李德恩因病逝世,終年63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