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勝

李常勝,男,漢族,1922年8月出生,山西浮山人,1942年4月鄧小平政委到浮山縣川口村,率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和二一二旅共10個團的兵力於4月15日拉開120華里路打閻錫山61軍和日偽軍20多個據點,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和獎勵。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39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194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福建華僑大學工會主席。

主要經歷

1927年國小畢業到城內同仁堂分店當店員工人,1939年12月日軍占領浮山縣城,他一家人逃難到城北柏寺村親戚家當農民,租地主50畝地,土改時評佃中農。

1939年逃老區後參加青年抗日先鋒隊、朱德青年隊,到柏寺村任村農會秘書、民兵隊長。1942年4月鄧小平政委到浮山縣川口村,率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和二一二旅共10個團的兵力於4月15日拉開120華里路打閻錫山61軍和日偽軍20多個據點。他和二一二旅偵察排長郭志誠、張卓基村長帶領一個排的兵力偷襲李家堡敵一個團的團指揮所。部隊在村東邊打,他們率一個排由該村幹部陳廣泰、李常香(他的堂姐、黨員)到村西邊往村中打,將該指揮所10餘人全部消滅,立了戰功。1942年5月入了黨(由於“四·一五”戰鬥立了戰功,所以由郭志誠、張卓基介紹,縣委宣傳部部長李興華同志談話後入黨),8月調縣游擊大隊政治部任交通員,10月至1943年1月護理病員劉尚之(當時任地委組織部部長,解放後任法務部部長助理)。

1943年2月調太岳軍第三軍分區民運部任交通員,3月參加開荒大生產運動,被評為勞動模範,5月調民運部秘書處任幹事,1945年初調地委黨校任政治指導員至1949年。1949年3月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南下福建省福清縣工作,1949年10月任福清縣城關區副指導員兼區長。

1951年任永泰縣葛岑區委書記。1954年至1962年調永泰一中任校長(縣委常委)。1963年至1978年調屏南縣任縣委副書記(主持縣委工作,因書記去搞社教),1978年7月調華僑大學物理系任總支書記,1980年任華僑大學工會主席,1984年因病離休,離休經中央教育部批准,享受司級待遇。1957年4月30日在懷仁堂受到毛主席、朱德總司令、鄧小平總書記的接見並照相留念(中央教育行政學院第二期全體學員)。1959年9月在中學被評為省文教群英會積極分子,1965年6月被評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出席省積極分子大會。1967年至1968年參加毛澤東思想學習班、福建省學習班,住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沙窩村),中央毛主席等領導同志接見過他有8次之多(都是在人民大會堂內)。

1978年6月出席黨中央召開的財貿學大寨學大慶會議,並和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華國鋒、汪東興等中央領導同志及中央各部部長合影留念。他的老領導有:在太岳軍區第三軍分區工作時,第一任的司令員孫定國,解放後任中央黨校教員。第二任的司令員劉金軒,解放後任鐵道兵司令員。第三任司令員塗則生,解放後任四川省軍區司令員。軍分區政委(地委書記)第一任政委王旭,解放後調國務院。第二任政委劉聚奎,解放後調任陝西省副省長。第三任政委劉尚之,解放後調中央法務部。第一任專員時逸之,解放後任西安市委書記。第二任專員史懷壁,解放後任中央民政部副部長。福建省福清第一任縣委書記高一清,調大連造船廠任書記。華僑大學第一任校長廖承志(副委員長)。第二任校長葉飛(副委員長)。

人物評價

李常勝同志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建立新中國,毅然投身於革命。參加革命後,認真遵守各項紀律,一切聽從領導指揮,服從組織安排,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革命戰士,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共和國立下了功勞。建國後,為了保衛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為了祖國的強盛和繁榮,仍然一如既往地奉獻出了自己的光和熱。該同志愛憎分明,廉潔奉公,為人正直,處事公道,在被黨培養、並擔任了一定職務的領導幹部後,更是以身作則,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保持和發揚了黨的優良傳統,始終善於積極領會黨的各項指示精神,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和獎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