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冬,民黨井勿幕等發動反袁護國運動,李、楊積極回響,參加陝西護國軍轉戰華縣、華陰、大荔一帶,截擊陝西督軍陸建章部,屢戰皆捷。
1916年李、楊的部隊被編為陝西陸軍第三混成團第一營。團長王銀喜(飛虎)擬定李出任營長,李誠懇謙讓,舉薦楊任營長。
1917年末,支持楊虎城率部參加陝西靖國軍,楊任左翼軍第五游擊支隊司令,李任楊部營長。
1918年2月,靖國軍左右兩翼聯合進攻西安,由於命令不統一,被督軍府的陳健所部突破。李僅率一連頑強抵抗,主動負起掩護重任,30多人在激戰中犧牲,使全軍安全撤離抵達渭北,博得友軍一致稱讚,史稱“光台廟之捷”。
同年4月,陳樹藩勾結劉鎮華,調動萬餘兵力妄圖一舉殲滅靖國軍,楊虎城奉命堅守關山東之界坊堡,兵力不足一千。面對強敵,李身先士卒,指揮所部鏖戰八個晝夜,終於遏止了陳軍的進攻,史稱“關山界坊之役”。
1921年陝西靖國軍解體,楊虎城迎于右任於武功,重建靖國軍,李任第一路副司令。
1922年,不願接受直系軍閥改編的楊虎城部,遭到直系三萬餘兵力的進攻。在馬嵬、武功戰役中,李衝鋒陷陣,扼守要地,“僅率兩營,當直、皖、豫三師兩旅之眾,狙伺弈劫,裹創血戰四十餘日,聲援並絕,幾以身殉”。因寡不敵眾,退守鳳翔。
為保存靖國軍這支唯一的隊伍,李建議楊虎城暫附陝北鎮守使井岳秀部。
同年5月,李隨楊虎城率部千里轉戰,進入陝北。楊暫時脫離隊伍,閒住榆林,部隊改編為陝北鎮守使署暫編步兵團,李為團長。他訓練軍隊,廣納才士,養精蓄銳。
1924年10月,馮玉祥、胡景翼、孫岳等發動北京政變,成立國民軍。
在胡景翼規勸催促下,井岳秀部被改編為陝北國民軍,任命楊虎城為前敵總指揮,李任第二支隊司令,率師南下關中,與渭北之北京政府部隊鏖戰,攻取韓城、合陽。楊部旋又改為國民軍第三軍第三師,楊任師長,李為高級幕僚。
1926年春,直系軍閥吳佩孚支持劉鎮華再入潼關,禍害陝人,楊虎城和陝西軍務督辦李虎臣合力堅守西安,李子高留駐三原配合友軍同強敵長期艱苦奮戰,保衛三原不失。
西安解圍後,楊虎城被任命為國民軍聯軍第十路總司令,李任第十路副司令。
1927年春隨楊虎城參加北伐,開赴隴海線歸德(今河南商丘)一帶作戰半年,失利後退皖北休整。
1928年,部隊被編為國民革命軍暫編二十一師開往魯南,李因積勞成疾,在山東養病。
1929年到1930年,楊部先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十四師、陸軍第十七師和第七軍、討逆軍第十七路,李都擔任楊虎城的副職。
他時刻關心前方將士,無心在山東養病,帶病趕至河南南陽,終因勞累過度,於1930年10月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