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奧運會報名項目:跳台(單、雙人);李婷1994年進入廣西跳水學校,教練是曾勇。1999年入廣西隊進行專業訓練,教練是秦靜。1999年4月入選國家隊,教練是鍾少珍、李芳。2000年國家隊訓練時的教練換為李芳和劉洋。2001年國家隊的教練是李鵬、余儉。2003年5月至今教練為藍衛。自從與勞麗詩搭檔以來,多次在國際大賽上奪得金牌,所向披靡。體育生涯:李婷在1993年開始於廣西臨桂縣城關二小訓練,當時的教練是唐更生。1年後入讀廣西跳水學校,當時她的三位教練分別為鄧弼強、秦靜與曾勇。之後又在1年後成為廣西隊成員之一,其教練的秦靜。1999年入選國家隊,直到現時,李婷共有多位教練,分別是鍾少珍、李芳、劉洋、李鵬、余儉和藍衛。李婷在2001年的九運會時與姐姐李嬈在女子雙人10米高台項目得到銅牌,2002年後在亞運會贏得高台項目金牌,又在同年獲世界盃跳水賽女子雙人(夥拍段青)與單人高台冠軍及季軍。2003年,李婷於世界游泳錦標賽贏得女子雙人高台冠軍。2004年,李婷在雅典奧運中的雙人高台項目為與勞麗詩中國摘下一面金牌。次年在十運會屈居於郭晶晶與吳敏霞之下只能在單人3米板得到一面銅牌,於國際泳聯跳水大獎賽德國站中,李婷在女子雙人3米跳板項目中因出錯而得亞軍。2007年,李婷在世界跳水大獎賽中的女子3米板小項中以362.30分奪冠,而在女子雙人3米跳板比賽中,她與何姿二人以330分贏得第一。同一個月的西班牙跳水賽中,她和何姿得到女子雙人3米跳板的金牌。
運動經歷

1993年1月,在臨桂縣城關二小訓練,跳水教練唐更生。
1994年3月,進入廣西跳水學校,教練鄧弼強、秦靜、曾勇。
1995年3月,進入廣西隊進行專業訓練,教練秦靜。
1999年3月,入選國家跳水隊,教練鍾少珍、李芳。
1999年7月,國家隊,教練李芳、劉洋。
2001年1月,國家隊,教練李鵬、余儉。
2003年5月,國家隊,教練藍衛。
主要成績

2001年,第九屆全國運動會女子雙人十米台第三。2011年5月18日,獲得2011年全國跳水冠軍賽女子1米板第6名。[1]
2002年,第十四屆亞運會女子雙人十米台冠軍。2002年,第十三屆世界盃跳水賽女子雙人十米台冠軍。2002年,第十三屆世界盃跳水賽女子十米台第三。
2003年,第十屆世界游泳錦標賽女子雙人十米台冠軍。
2004年,第十四屆世界盃跳水賽女子雙人十米台冠軍。2004年,第二十八屆奧運會女子雙人十米台冠軍。2004年,第二十八屆奧運會女子十米台第六。最好成績:2004年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雙人冠軍,。
2005年,國際泳聯跳水大獎賽加拿大站女子3米板雙人冠軍。
2005年,國際泳聯跳水大獎賽美國站女子3米板雙人冠軍。
2005年,蒙特婁世錦賽女子雙人三米跳板冠軍。
2005年,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女子十米跳台季軍。
2006年,多哈亞運會跳水女子雙人三米板冠軍。
2006年,國際泳聯跳水大獎賽加拿大站、美國站、德國站、珠海站、悉尼站3米板雙人冠軍(與郭晶晶)
2006年,第11屆跳水世界盃賽女子3米板雙人冠軍(與郭晶晶)
2007年,李婷在世界跳水大獎賽中的女子3米板小項中以362.30分奪冠,而在女子雙人3米跳板賽中,她與何姿二人以330分贏得第一。同一個月的西班牙跳水賽中,她和何姿得到女子雙人3米跳板的金牌。
姐妹共同夢想

李婷6歲那年,練體操的大姐受傷後改練跳水,李婷和孿生姐姐李嬈每天都去看她訓練,慢慢地她們都迷上了跳水,並一起被教練相中。
而李婷三姐妹對跳水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毅力。剛接觸跳水的那一年,6歲的李婷和兩位姐姐,每天都是4點多鐘起床,5點整來到體校參加訓練。第二年,李婷和李嬈就被選進了廣西隊,在南寧接受訓練。
雖然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但是姐妹倆互相照應,倒也相安無事。跳水館裡,兩人一起訓練;吃飯時,兩人一塊去食堂;晚上睡覺,兩人還睡一個被窩。長久生活在一起,加上雙胞胎的緣故,讓她們在跳水台上產生了超出常人的默契。1999年,年僅12歲的兩姐妹第一次參加雙人比賽,就拿到了全國第五名。而次年的全國錦標賽,她們已經登上了雙人十米台的冠軍領獎台。
接下來的日子,雙胞胎姐妹順理成章地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參加一系列大獎賽,並多次獲得冠軍。
李婷與李嬈在2001年九運會上的亮相讓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因為在跳水雙人比賽中,兩人之間的身材和默契是相當重要的,雙胞胎跳雙人跳水無疑具有旁人無法比擬的優勢。
此時,一條金光大道正在兩姐妹面前鋪開,如果這么順利發展下去,兩人極有可能依次摘下亞運會、世錦賽的冠軍,甚至可能同時登上奧運會的領獎台。但是兩人的命運卻在2003年發生了轉折。
2003年4月,李嬈被送回了廣西隊。走的那一天,李婷因為要訓練,不能去送李嬈。據後來李婷回憶:“姐姐走時,要經過我們訓練館,我就站在訓練館邊的落地窗旁,她當時還抱著一隻玩具熊站在那邊,向我看過來,一直在哭。她說她走了,我當時很難過……”
而這次分開後,姐妹倆見面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李婷一直忙著備戰雅典奧運會,而李嬈則回到廣西隊,繼續訓練,準備國內的賽事。
雅典奧運會,李婷和勞麗詩搭檔,獲得了女子雙人十米台的冠軍。當時,李嬈和其他隊友一起,在廣西體育局會議室見證了妹妹拿金牌時的燦爛笑容。
那一年的夏天,李婷的心情如地中海一樣蔚藍。但是對於李嬈來說,妹妹的冠軍折射的卻是自己的落寞。
拿到奧運會雙人十米台冠軍後,李婷怕刺激到姐姐,沒有馬上給姐姐打電話。單人十米台決賽中,李婷也許是太想有所收穫了,反而表現得有些緊張,“站在跳台上,腦子都不知道在想什麼”,結果她只獲得了第六名。賽後,她給李嬈打電話,跟姐姐訴說著不如意。李嬈則安慰妹妹說:“沒事的,一切都過去了,回來再努力吧!”
後來,李婷從雅典回國,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南寧,兩人也都沒有談到李婷在雅典的事情。兩姐妹心有靈犀一般,永遠將那個“奧運冠軍”的話題藏在了心底。
2005年第十屆全運會,在雙人三米板決賽前,姐妹倆信心滿懷地要為廣西掙一枚金牌。但是,當最後收穫的是銀牌時,姐妹兩個都難過得說不出話來。
第九屆全運會,姐妹倆奪得了銅牌,第十屆,銅牌又換成了銀牌,第十一屆呢?“還是衝著金牌去吧,那是我們姐妹倆共同的夢想!”李嬈說。
奧運征途

關鍵時刻勞麗詩/李婷頂住了壓力,得到了82.80的本輪最高分,總分繼續領先。緊隨其後的是德國和俄羅斯選手。倒數第二輪比賽的爭奪更加激烈,俄羅斯的岡查洛娃/科爾圖諾娃和加拿大的哈特利/海曼斯分別獲得了80.64和76.70的高分。而中國組合勞麗詩/李婷則因為在翻轉過程中出現了微小的失誤僅得到了71.04分使得對手將差距縮小。四輪過後
中國選手以265.44分領先排在次席的俄羅斯組合近10分。最後一輪的比賽各隊都盡力做最後一搏,難度係數也有所增加。第二個出場的澳大利亞選手圖爾基/弗勞霍達就得到了82.62分開了個好頭。第四個亮相的勞麗詩/李婷儘管在壓水花上略有閃失,但是她們依舊獲得了86.70的全場最高分,這足以讓她們笑傲群芳。儘管隨後亮相的美國和俄羅斯組合也獲得了80分以上的高分,但是她們也難以撼動中國搭檔的領先地位。最終,兩名中國小將勞麗詩/李婷以352.14的成績摘得桂冠,緊隨其後的是俄羅斯選手岡查洛娃/科爾圖諾娃和加拿大組合哈特利/海曼斯分別以340.92和327.78分摘得銀牌和銅牌。妹妹李嬈:奧運冠軍李婷胎姐李嬈成都全國跳水錦標賽復出:走進夜幕中的四川省游泳館,裡面已經人聲鼎沸,近兩天抵達成都的各支代表隊都在進行著緊張的訓練。雖然早就知道這些隊員中並不包括兩位先期到達的雅典奧運會金牌得主,但在現場我們似乎看到了李婷的身影。真的是李婷嗎?仔細一看,原來是李婷的孿生姐姐、廣西跳水隊的李嬈。在2001年的九運會上,李婷與李嬈在女子雙人10米跳台的比賽中配對出場,雖然只取得了這個項目的第三名,但她倆的表現還是讓人眼前一亮,因為在跳水雙人比賽中,兩人之間的身材和默契是相當重要的,雙胞胎跳雙人跳水無疑具有旁人無法比擬的優勢。但之後李嬈因故退出國家隊,重新回到廣西隊訓練,這對孿生組合就此分開。本次全國跳水錦標賽本是她們兩姐妹捲土重來的大好時機,但因為李婷的“特殊”身份,這個機會再次流失。李婷作為雅典奧運會金牌得主,本次來成都只是為了參加跳水隊的慶功會,第二天的比賽與她無關,而她的姐姐李嬈則專程為比賽而來,為重返國家隊而來。昨晚在游泳館裡,李嬈穿著一件她在國家隊時的黑色比賽服,正在教練的指導下完成各種高空跳水動作。從訓練過程看,這只是簡單的恢復性訓練,並無強度可言,教練只是偶爾指導一下她的技術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