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堡村

李堡村(村、居合一)由原堡南村、包場村合併而成,地處李堡鎮郊,221、226兩條省道在村內交叉,丁堡河、北凌河兩條運河在村內交匯。李堡村村域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1030畝,轄19個村民小組,1138戶,2680人,是南通市文明村、南通市民營經濟建設明星村。

村鎮簡介

李堡村(村、居合一)由原堡南村、包場村合併而成,地處李堡鎮郊,221、226兩條省道在村內交叉,丁堡河、北凌河兩條運河在村內交匯,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是投資興業的寶地。
李堡村村域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1030畝,轄19個村民小組,1138戶,2680人,是南通市文明村、南通市民營經濟建設明星村。近年來,李堡村黨員幹部積極帶頭,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村兩委會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大力引導發展二、三產業,壯大村級經濟,提高農民收入,並不斷加大投入,改善村內環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民眾生活質量。
李堡村兩委會一班人,團結一心,密切配合,圍繞經濟建設的中心,“三個文明”一齊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改善民生和建設“民富、村美、風氣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穩步前進。

經濟建設

李堡村地處李堡鎮郊,村域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1030畝,19個村民小組,1138戶,2680人,村兩委會團結一心,密切配合,與時俱進,開拓創先,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發展,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的中心,開展各項工作。近年來,李堡村充分利用鎮郊村的優勢,大力發展村域經濟,在三賢橋畔興建占地13畝的建村市場一個,專業經銷各種建築材料,店鋪全部出租一空,經營紅火。在北凌河北、226省道邊規劃300多畝土地作為村工業集中區。目前已有36家企業進區,李堡村還出台獎勵辦法,鼓勵廣大村民投資辦廠,積極支持全村的經濟建設,提高農民收入。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200元。

村風村貌

李堡村為李堡鎮郊村,221、226省道穿村而過,丁堡河、北凌河流經全村,全村已基本融入鎮區,村主動配合鎮政府做好道路、街道的美化、亮化,村也積極籌措資金對村內道路實行硬質化建設,對村內河道進行了清理和疏浚,並落實三名專業保潔人員,對河道、道路實行全天候保潔,實施長效管理,村內占地16.6 畝的千禧花苑集中居住點已基本建成,一幢幢別墅氣派非凡,明天的李堡村將越來越美麗。

文體衛生

李堡村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對文體衛生工作,成立了專門的領導班子,做到有計畫、有措施、有落實、有成效。實現了有線電視、調頻廣播 “雙入戶”,建成了高標準的衛生服務站,有電教室、檔案室、圖書室、桌球室、籃球場、健身鍛練廣場等文化娛樂場所,村內建有鎮海禪寺和公益性公墓,對宗教活動和殯葬改革進行了規範化的管理。

和諧發展

李堡村嚴格按照規範化管理的要求,依法建立村民議事制度,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內的重大事務均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在實施過程中,由村民代表實施跟蹤監督,並及時在村務公開欄中公示,廣泛接受村民監督,增強廣大村民的主人翁精神,為村各項事務出謀劃策,共謀思路,構建和諧,加快了經濟的發展。

基層黨建

李堡村共有5個黨小組,82名黨員,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以“經濟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增強黨員隊伍素質,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定期召開黨員大會,並通過黨課學習,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新精神、新動向,不斷提高黨員素質,把黨員思想統一到發展本村公益事業、建設新農村上來,同時發揮黨員的“雙帶”作用,突出典型教育,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

企業風采

李堡村工業集中區占地300多畝,已有36家企業進區,涉及漁網、機械、醫用材料、造紙、電線電纜、紡織等10多個行業,產品暢銷全國、並遠銷歐美。村辦三賢建材市場,專業經營砂石、木材、石灰、磚瓦等建築材料,經營十分紅火。

村鎮特色

李堡村地處鎮郊,交通便捷,區位優越。在農業上,蔬菜的種植基礎好、經驗足,是農業生產的重點。工業企業中以漁網和剪折工具機的生產、製造猶為特出,表現為企業數量多、規模大,產品質量高,暢銷全國,並遠銷海外。

雲南省宣威市龍場鎮李家堡村

村情概況

李家堡村隸屬於龍場鎮龍林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龍場鎮北邊,距離龍林村委會0公里,距離龍場鎮10 公里,是龍林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3.916 平方公里,海拔 2030米,年平均氣溫 12.7℃,年降水量950 毫米,適宜種植玉米 等農作物。有耕地2261.17 畝,其中人均耕地2.23 畝;有林地3006.84 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84 戶,有鄉村人口999 人,其中農業人口997 人,勞動力554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377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21.12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9.78元。該村屬於 (貧困村或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產業及勞務產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21.12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79萬元,占總收入的32.38 %;畜牧業收入131.35 萬元,占總收入的 25.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5 頭,肉牛4 頭,肉羊 20頭);漁業收入0 萬元,占總收入的0 %;林業收入1.58萬元,占總收入的 0.19%;第二、三產業收入204.18萬元,占總收入的39.18%;工資性收入6.67萬元,占總收入的2.33 %。農民人均純收入2559.78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產業及勞務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2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7人(占勞動力的27.72 %),在省內務工246 人,到省外務工31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 、通 電、通 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284戶通自來水,有0 戶飲用井水,有 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0%)。有 284戶通電,有8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1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29.22 %和 84.8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3 戶(分別占總數的42.25%和 32.74%)。該村到龍場鎮道路為土 路;進村道路為 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0.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 輛,拖拉機 0輛,機車10 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 戶;建有小水窖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43 畝,有效灌溉率為 10.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0.89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24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3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15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10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