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李嘉城的領袖兵法》是一本適合任何階層的人閱讀的好書,是商界“超人”李嘉誠管理思想與經營智慧的最佳讀本!
一代富豪李嘉誠,白手起家,經營有方,憑膽識、才氣、運氣,借勤奮、信用、學習,靠敏銳的市場嗅覺和獨家經營的策略,成為一代華人首富,被商界稱為“經”商祖師。本書全面闡述了李嘉誠在商界所取得的成就,能伴隨著你——不管是在商海中的廣大讀者朋友或是從事其他工作的朋友,一起拼搏,從而使你取得事業的成功。
作者簡介
喬潔,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新聞系。曾做過記者、編輯,主要從事職場、教育、生活類、勵志類等圖書的編輯、策劃工作。曾參加策劃、編著《別讓弱點害了你》、《別讓情商誤了你》、《管人管事枕邊書》等暢銷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成功者要善於自我管理
管理者要管理好自己
勤儉持家,堅持不懈
比別人勤奮更容易成功
慳儉自己,對人慷慨
成功靠努力不靠命運
一定要把自己推銷出去
完善自己,贏得人心
管理者要先學會做人
感悟成功自我管理之道
依靠人格魅力領導企業
達則兼濟天下的胸懷
第二章 東西結合的管理智慧
超越中西的管理之道
西方化的制度管理
家庭化的管理風格
不拘一格的用人原則
利益一致的現代經營理念
注重集團利益,對股東負責
家族企業傳承之道
“是員工養活了公司”
建立良好的溝通管理
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杜絕企業組織臃腫
多元化發展戰略
第三章 人才管理是企業發展之道
大膽任用新人
精於用之道,發揮人才特長
用人之道——中西合璧,各采其長
培育得力的左膀右臂
招賢納士,知人善任
讓員工有歸屬感
信任員工,給員工充分自主權
善待人才,贏得尊重
虧己也不虧人
與員工打成一片
充分授權,給下屬自由空間
寬容犯錯的員工
第四章 管理者的領袖才能
超人的管理心得
成功者的姿態——海納百川
管理者的“槓桿心態”
管理者要以業績服人
管理要注意藝術性和靈活性
企業管理要掌握人本原理
審時度勢,科學決策
視時間為生命
藉助信息化把好資金管控關
李嘉誠的交易藝術
全球化發展戰略
華人慈善事業最高旗幟
第五章 穩健發展的經營管理戰略
穩健中尋求發展
有雄心,但不急於求成
謹慎的處事風格
冷靜旁觀等待最佳時機
精耕細作,打好持久戰
居安思危才能穩健發展
面對逆境。勤思考慎行動
潮起潮落穩行舟
90%的時間考量失敗
超人成功的秘密
第六章 決策者要率先洞察商機
擁有敏銳的嗅覺
發掘商機,敢於開拓
仔細體察世事人情
風險與機遇同在
打造品牌,讓企業形象震撼大地
以退為進,金蟬脫殼
看準商機,發力內地地產
頭腦冷靜認清時局方向
成功沒有魔法,幸運不會自動降臨
第七章 決策者的智謀和遠見
目光遠大事業成
商戰中要爭取主動權
難能可貴的“3Q”
善於舍小保大
鎖定目標奮鬥不息
李嘉誠的賺錢秘訣
人取我棄,人棄我取
看利益要立足長遠
堅持原則才能避免慘敗
學會利用潛效應
第八章 運籌帷幄的領袖藝術
勇氣和氣魄成就大業
敢於嘗試才能獲得成功
審時度勢,前途為大
看準了就去做
看準時機,放手一搏
重組內地中藥布局
敢為人先的魄力,
率領眾富豪收購置地
以退為進,TOM線上私有化
超人的自信與決斷
第九章 合作與共贏才是大智慧
“錢靠大家來賺”
合作才能高效高利
不忘考慮大局利益
互助合作,共求生存
用別人的錢賺錢
時刻不忘他人的利益
顧及他人利益才能做好生意
商場上,需多交朋友
幫人就是幫自己
尋找競爭與合作的平衡
第十章 做與時俱進的企業領袖
知識改變命運
給自己補上關鍵的一課
不安於現狀,積極進取
與時俱進,緊隨時代
知識轉化為智慧型和力量
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有創新才有發展
不斷實現自我突破
肯用心思考未來
附錄:
李嘉誠成功經歷
李嘉誠談管理
李嘉誠管理語錄
李嘉誠的智慧忠告
文摘
感悟成功自我管理之道
最新一期香港《資本》雜誌選李嘉誠為香港十大最具權勢財經人物之首,現在李嘉誠擁有約600億港元財富,其商業王國市值數千億。到今天,他仍然堅持每早5時45分起床,聽6點鐘新聞報導,接下來打高爾夫球,然後返回辦公室,展開一天的工作。
走到人生第七十個年頭,李嘉誠扼要地說出成功之道。“因為我勤奮,我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三言兩語,描繪出他怎樣闖過昔日的難關。
每次面對逆境,李嘉誠都會這樣問:“自己有足夠能力應付嗎?”能力需要鍛鍊。人世之初,他就碰上了逆境。請看《名人》雜誌載文:“人家求學,我是搶學。”
當推銷員的日子,李嘉誠每天工作16至20小時,沒因香港戰亂而放棄拼搏。早上9時上班前。他到其他地區發掘新客戶。人家喝下午茶,他繼續工作,晚上,他又跑到工廠視察“跟單”。工作盡責勤奮,他開始有自己的熟客。
一次老闆以營業額計算,派發年終花紅,李嘉誠排在第一位,花紅高出第二位7倍。“我表面謙虛,其實很驕傲,別人天天保持現狀,而自己就老想著一直爬上去,所以當我做生意時,就提醒自己,如果繼續有驕傲的心,遲早一定碰壁。”
20世紀50年代,香港工業剛起步,又有大批廉價勞工,經營小本生意,最重要的是能吃苦耐勞。“最辛苦是做窮生意。”創業時,資金不足,推銷、設計,樣樣都要親手做。
一天,李嘉誠閱讀一份外國雜誌,他注意到一部製造塑膠瓶的機器,可以造出較優質而又適合香港市場的產品。
只可惜當時香港沒有這種機器,若到外國訂購,價錢又昂貴。於是,李嘉誠不斷研究,製造機器,“靠這部機器,在最短時間,令我至少賺了幾萬元。”到現在,李嘉誠仍不停閱讀書籍雜誌。每有好文章,下屬必定翻譯成中文,讓他閱讀。
經商之道,要居安思危,也要洞悉社會動態。“沒有一樣事情會無止境地好,同樣道理,沒有一個行業會一直好下去。”
經營塑膠生意時,李嘉誠已投資地產,主要投資到工業大廈。就在20世紀70年代,他結束了塑膠生意。“我在賺錢時結束工廠,賠償賠得足,工人們人人開開心心。”
投資地產,李嘉誠運用資金穩健保守,從不向銀行借貸。“做生意似划艇,我一定會想:有沒有足夠氣力由A到B?又想:有氣力劃回來嗎?”
20世紀70年代,人口由戰後60萬增至400多萬,樓宇需求大大增加。“我賺到很多錢,但不是一個天文數字。”
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某日,開完業務會議,他的秘書洪小蓮(現為長江實業董事)說:“我們將來一定要做成最好的華資地產公司。”李嘉誠卻說:“我們要做到能與置地(當時香港實力最雄厚的英資地產商)較量。”
20世紀70年代中,長實擊敗置地,投得捷運公司那塊位於中環舊郵政局的地皮。雖然如此,但當問李嘉誠,經商多年,最引以為榮的是什麼事情,他說不是擊敗置地。而是“我有很多合作夥伴,合作後,仍有來往。比如投得捷運公司那塊地皮,是因為知道捷運公司需要現金……你要首先想對方的利益:為什麼要和你合作?你要說服他,跟自己合作會有錢賺。”洪小蓮後來回憶起當初李嘉誠那番話,發現原來夢想可以成真。
洪小蓮說:“如果當年我的老闆不是李先生,就沒有今日的我。”
當秘書,沒什麼消遣,洪小蓮就用午飯時間來看報紙娛樂版。李嘉誠剛好走過。說:“看這些東西,沒有益處的。”她當時想:“關你什麼事。我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再細想,又覺得不無道理,於是開始工余進修,後來,她又鼓勵下屬進修。
李嘉誠有一套管理之道。“管理一間大公司,你不可以樣樣事情都自己親力親為,首先要讓員工有歸屬感,使得他們安心工作,那么,你就首先要讓他們喜歡你。”
業務發展愈是龐大,就更要懂得用人之道,獨具慧眼,李嘉誠那份“慧”是出於一份“心”。一位長江實業的司機跟採訪李嘉誠的記者說:“我們真是很喜歡我們老闆,他對我們非常好。他知道公司的公積金投資在外面,遇金融風暴,損失很多,老闆填了那筆數,不讓員工的公積金受損。”
20世紀70年代,李嘉誠留意到英資公司有不少優質資產,有助他發展地產以外的業務。於是他開始計畫一連串的收購行動。
20世紀80年代初,李嘉誠以較優惠股價收購和黃,他是憑著長遠投資大計取得滙豐銀行的信心,這為日後的港口業務奠下發展基礎。
對於迅速發展港口業務,負責李嘉誠專訪的香港電台監製有這樣的理解:“和黃已經有港口生意,所以李嘉誠說1983年,用一兩億就發展了六號碼頭,到投得七號貨櫃碼頭,已經要40億,你想一想,他可以省很多錢而擁有很多實力……現在全球最大吞吐量就是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公司。”
發展業務,不免會遇上風浪。20世紀80年代,風雲不定。不少人猜測長實系公司會遷離香港,李嘉誠說:“講得最激烈的時候,我講過一句:‘如果要遷冊,你們問問有沒有辦法遷走李嘉誠主席,沒法子的話,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遷冊了。’之後,無人敢再講。”
“當時我的決策是:上市公司一定不遷冊,但一定要做得好,否則,公司前途真是有限。雖然,我們當時要做的事情都很不順利。”
到今日,長實並沒有遷冊海外,李嘉誠以行動和龐大資金為中國內地和香港注入信心。
撇開了信心問題,他仍有憂慮。“我們有陰影,就是怕人家說我們兩個葵涌貨櫃碼頭髮展得太大。雖然政府當時沒有明言說你做得太大,但你感覺得到,那么,你就要為股東爭取最好的回報和出路,你就只好向外面發展。”
究竟這是否李嘉誠發展海外業務的動機?和黃髮展海外港口業務,由英國開始推展至歐洲和美洲。今日和黃在英國有3個港口,其中一個是全英最大港口貨櫃碼頭,而在全球已有80個泊位。
說到和黃的海外業務,不得不提赫斯基石油公司。20世紀80年代,中東國家和美國有分歧,石油供應緊張。李嘉誠當時想:“加拿大有石油,政治環境相當穩定,如果投資加拿大石油,已經有一個大客:美國。”於是,他收購了虧蝕的赫斯基,多年來,開源節流,轉虧為盈。
和黃1998年中期業績報告裡,在7項業務當中,只有電訊、基建和能源有溢利增長。能源業務經營溢利4.3億,占溢利6%。赫斯基零售網路和市場占有率增加一成,預計全年會有增長。
和黃前高層馬世民說,李嘉誠的成功在於一來懂得掌握時機,趁低吸納,二來速戰速決,在最有利情況下達成交易。
他又說了一個比喻:“我是雜牌軍總司令,難道我拿機槍會好得過那個機槍手嗎?難道我可以強過那個炮手嗎?總司令懂得指揮就可以了。”
李嘉誠說:“1957年、1958年,我賺了很多錢,那年,我很快樂。”一年後,快樂換來迷惘,他想:“有了金錢,人生是否就可以很快樂呢?”
左思右想。他終於想通了。“當你賺到錢,等有機會時,就要用錢,賺錢才有意義。”跳出了金錢圈套,李嘉誠將悟出來的道理教導兒子李澤鉅、李澤楷。溫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壯成長。他就帶他們看看外面的艱辛,帶他們坐電車坐巴士,又跑到路邊報紙攤檔,看小女孩邊賣報紙邊溫習功課那種苦學態度。
每逢星期日,李澤鉅、李澤楷兩兄弟必定跟父親出海暢泳。然後,他們要協力上演一幕“壓軸好戲”。“他們一定要聽我講話。我帶著書本,是文言文那種,解釋給他們聽,然後問他們問題。我想,到今天他們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中國人最寶貴的經驗和做人宗旨。”做人跟做生意一樣,李嘉誠有自己堅守的原則。“有些生意,給多少錢我賺,我都不賺……有些生意,已經知道是對人有害,就算社會容許做,我都不做。”在滾滾紅塵當中,可以辟一處地方安頓好自己的良心,身心亦較舒泰。
兒子眼中的父親:“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在李家,吃晚飯時,兩個兒子坐在李嘉誠兩旁。經常你一言我一語。
無論工作如何繁重,每逢星期一,他們一家人必定在深水灣家或外婆家吃一頓飯。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湯,吃得清淡。
眾人眼中,李嘉誠是成功企業家,懂得賺錢。在兩個兒子心裡,李嘉誠有另一種心靈追求。小兒子澤楷說:“我覺得我很幸運,可能是其他人想不到的,我們生活是那樣簡單,不是說簡單就非常好,而是簡單原來就是非常幸福。”
李澤鉅說:“爸爸是一個很懂得用錢的人,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如果在他一生中,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可以幫助不幸的人,他感覺更加富有。”
貢獻祖國的機會終於來了。1978年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李嘉誠被邀出席國慶典禮,欣賞煙花時,他既興奮又激動,想:“我可以為中國做些什麼事情呢?”
那年,有潮州同鄉發起在家鄉興建大學,在未有其他人帶頭捐款前,李嘉誠毫不猶豫捐了3000萬港元,為日後汕大奠下了“地基”。1981年,中國政府批准興建汕頭大學。李嘉誠為此付出了龐大數目的金錢,還出了不少心血。到今天,李嘉誠捐了超過12億港元興建汕頭大學,而每年汕大需要的1.2億人民幣經費當中,七成是李嘉誠支付。
智慧箴言
走到人生第七十個年頭,李嘉誠扼要地說出成功之道。“因為我勤奮,我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P27-30
序言
一代富豪李嘉誠,白手起家,經營有方,憑膽識、才氣、運氣,借勤奮、信用、學習,靠敏銳的市場嗅覺和獨家經營的策略,成為一代華人首富,被商界稱為“經”商祖師。他通常被描繪為一個天才,依靠對交易天生的敏銳,不停擴大自己的財富。與其說人們因此熟悉了李嘉誠,不如說,他被神秘化了。
而港人喜歡把李嘉誠稱為“超人”,他統領的和黃集團被美國《財富》雜誌封為“全球最賺錢公司”,而美國《商業周刊》則把李嘉誠譽為“全球最佳企業家”。李嘉誠的成功秘訣,無疑是許多人都夢寐以求的。
李嘉誠成功的關鍵,是他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華,採用西方先進的管理方式。對此,李嘉誠說道:“我們的模式:應該說是一個國際公司、綜合企業。我們公司的組織:原則上是西方管理模式,但是加入中國文化哲學。”
如果說香港文化是典型的中西融合文化,那么,作為香港文化代表的李嘉誠便是這一文化的縮影。
李嘉誠之所以能夠做到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嫁接,首先在於他拋棄了傳統文化中那些劣根性的東西。若是沒有香港所面臨的國際商業環境的衝擊,李嘉誠就不可能那么迅速而徹底地超越東方家族化管理模式。
中國式管理強調管理是“修己”,李嘉誠認同“修己”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務。李嘉誠說:“在我看來,要成為好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務是自我管理,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了解自己要成為什麼模樣,建立個人尊嚴。”
李嘉誠常說:“唯親是用。必損事業。
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李嘉誠確實高人一籌。他深知,家族式管理會將許許多多的優秀人才拒之門外。這樣的管理,也許憑創業者的傑出才華可以一時顯赫,但很難維持第二代輝煌,更難達到像怡和等一些具有先進管理制度的家族事業的百年興盛。
當然,西方管理方式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不像華人經商那樣富有人情味;研究和計畫十分周密,但決策周期過長,不像華商握一握手,便達成決議。李嘉誠的用人之道則中西合璧,各采其長。
李嘉誠的事業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孜孜不倦的個人奮鬥精神,不單單吃苦就行了,更重要的是他的敏銳判斷力和善變又果敢的能力。他迅速及時進軍地產,智取和記黃埔入主英資企業,將事業推向多元國際化等一系列大動作,都表現了他這一方面的才能。在李嘉誠的事業發展進程中,他的很多慧眼獨具的決斷造就了他的成功。
《李嘉誠的領袖兵法》正是從李嘉誠的管理思想、經營智慧、用人原則以及領導決策等各方面剖析了他成功的原因,全面闡述了李嘉誠在商界所取得的成就。從這些成就中揭示李嘉誠作為一代企業領袖的成功之道。
我們衷心希望本書能伴隨著你——不管是在商海中的廣大讀者朋友或是從事其他工作的朋友,一起拼搏,從而使你取得事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