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海軍原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李君彥是河北定興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共青團北平市委宣傳幹事、河北省委宣傳幹事、江蘇省委組織幹事,團中央經濟鬥爭部秘書、部長,共青團河北省委巡視員、北平市委書記、天津市委組織部長等職。
“七七事變”爆發後,他奔赴革命聖地延安,歷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教員,第二分校訓練部政治教育科副科長、校部教育科科長兼晉察冀軍區訓練部編譯科科長,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教育科科長、宣傳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張家口軍事管制局局長、旅政治部主任、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等職,隨部隊參加了察南、綏東、應縣、保北、平津、太原、蘭州和寧夏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他調任海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海軍政治部副主任,海軍政治部顧問、副主任,海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軍顧問,為人民海軍的發展壯大,尤其為海軍政治工作的豐富和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他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他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二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李君彥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999年9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所任職務
他轉入白區地下革命工作,先後任共青年團北平市委宣傳幹事、河北省委宣傳幹事、江蘇省委組織幹事,團中央經濟鬥爭部秘書、部長、共青團河北省委巡視員、北平市委書記、天津市委組織部長等職。
工作經歷
這期間,他無論是在平津,還是南下江蘇,都不懼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克服重理困難,積極為黨做工作。特別是在兩次與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儘管環境異常險惡,鬥爭異常複雜,生活異常窘迫,但他始終不改變革命初衷,不動搖革命信仰,一邊與敵周鏇,積極設法與黨組織恢復聯繫,一邊竭盡所能向周圍民眾宣傳黨的主張,擴大黨的影響,表現出一名革命者的堅定信念和崇高氣節。“七七事變”爆發後,李君彥1938年3月由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協助到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歷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教員,第2分校訓練部編譯科科長。在抗大工作期間,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政治教學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1944年2月,李君彥調任晉冀軍區政治宣傳部教育科科長,同年9月任宣傳部長。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君彥擔任張家口軍事管制局局長。1947年3月他調任晉察冀軍區獨立第4旅政治部主任,翌年1月任晉察冀野戰軍第1縱隊第3旅政治部主任,8月調任華北軍區第19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他隨部隊先後參加了察南、綏東、應縣、保北、平津、太原、蘭州和寧夏等戰役。建國後,李君彥調海軍,擔任海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新中國海軍有不少從陸軍來的官兵,絕大多數是工農出身,文化水平比較低。1950年,中央軍委作出了在軍隊實施文化教育的決定,1951年,李君彥兼任海軍文化教育辦公室主任,全海軍組織了3萬多人參加文化學習。當時對軍以上幹部須學文
化者,專門配文化教員實行包教包學,如王宏坤(海軍副司令員)、鄭國仲(海軍青島基地副司令員)、周仁傑(中南軍區海軍副司令員)、饒守坤(華東軍區海軍第7艦隊司令員)、段德彰(海軍青島基地政委)、張漢丞(海軍後勤部部長)、劉義(海軍造船部部長)都配有專職文化教員。1952年全海軍初小程度以下以及文盲、半文盲占應參加學習總人數的73%,高小程度占25%,國中程度占10%。至1953年底初小程度以下占31%,高小程度占58%。海軍先後開辦了6所速成中學,1速中在安慶,2速中在北京,3、4速中在上海,5速中在廣州,6速中在青島。李君彥還組織開展了“愛艦、愛島、愛海洋”教育和立功創模活動。
履歷
1955年,李君彥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
1956年李君彥擔任海軍政治部副主任。
“文大革命”期間,李君彥遭到誣陷和迫害。1975年海軍黨委對李君彥同志受到的政治誣陷給予徹底平反。恢復工作後,先後任海軍政治部顧問、副主任。
1981年李君彥同志任海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9年8月在北京(海軍總醫院)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