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原高邑縣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勝考1929年7月7日出生於高邑縣北陳莊。他出生在這裡。李勝考同志自幼父母雙亡,早年輟學,寄居在伯母家中。
1947年,他參軍入伍,隨劉鄧大軍南下,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曾在戰鬥中兩次負傷:一是子彈穿透脛骨,一條筋被打斷;二是彈片從肩胛穿入胸腔,扎入肺部。他帶傷繼續參加戰鬥,這塊彈片竟遺留終身。
在血與火的磨礪與考驗中,他是勇者,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大熔爐里,使他百鍊成鋼,使他從黑暗中看到了曙光,認清了一條解放全人類的革命大道,1948年6 月至11月,他升任副班長;12月任班長;不久又升任團參謀。1949年2月任文書,6月在18軍52師155團任籌糧員,11月到司令部做收發工作。在軍營,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樹立了革命的人生觀價值觀,決心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1949年9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0年,進軍西藏時,他隨第18軍進軍西藏。高原生活非常艱苦,空氣稀薄,嚴重缺氧,高原反應令人難以忍耐。初到西藏的李勝考,口唇和指甲都因低壓、缺氧而變成紫黑色。
當時,中央提出“進軍西藏,不吃西藏”的口號,因西藏貧窮,糧食短缺,軍糧全部從內地運去,副食品運送困難,幾乎斷絕供應。因為高原氣壓低,大米飯時常夾生,有核,饅頭髮粘,麵條煮成粥糊,李勝考剛到高原,反應強烈,走路便喘,呼吸困難,消化不良,不思飲食。
他在這樣的環境裡,不但要生存還要打仗。天天要和國民黨潰散匪特交火,我軍採取“邊修路,邊打仗,邊建設,邊進軍”的戰略方針,在西藏開展工作。
過去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大意是“二郎山高萬丈,常年積雪滿山崗,飛鳥也難上山頂……康藏公路被它擋。”李勝考同志當年就在二郎山參加康藏公路的修建工作,邊修路邊打仗。
進藏後,李勝考同志還參加剿匪和西藏和平建設工作,1959年,西藏達賴喇嘛叛亂,李勝考同志參加了激烈的平叛戰鬥。
李勝考同志在西藏艱難困苦的環境裡,不說苦,不說累。兢兢業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為解放和建設新西藏,克勤克儉,拚命工作,一乾就是27年。
1952年,復員轉業,到江孜地區貿易辦事處任秘書;1954年7月,任江孜分工委(地委)組織部幹事,機關總支書記。
1960年4月,任江孜分工委黨委書記。
1963年,任江孜縣委書記。
1968年,西藏“文革”開始,李勝考曾被批鬥,到機關農場勞改,受到軍管保護。
1970年,江孜縣成立革委會,他被“解放”復職,任江孜縣縣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
1973年,調任亞東縣縣委書記,在任5年間,夫妻兩地工作,相距千里之遙,數年不見一面,專心致力西藏建設工作。
1977年,身體多病,年事已高,和西藏人民依依惜別後,調回元氏縣任縣委第二書記,1980年6月調回高邑縣,任縣委書記。1985年至1990年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1990年3月離休。1999年10月15日因病醫治無效在高邑病逝,享年70歲。
他在高邑任職期間,為縣委帶了個好頭,縣委班子空前團結,充滿正氣,根本沒有以權謀私的事發生。李勝考同志在政治上,對黨對人民忠貞不二,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路線和政策。在作風上,實事求是,艱苦樸素,發揚民主,廉潔奉公,為人正派,從不以權謀私,品格高尚,團結同志。思想上忠於黨和人民,追求進步,開拓進取,創新務實。工作上扎紮實實,勤勤懇懇。他用自己畢生的精力,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解放西藏、建設西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建設現代化文明的故土高邑,拼搏奮勉,鞠躬盡瘁。做出了永載史冊的豐功偉績。他一生 追尋正義,廣樹豐碑,死後譽滿乾坤,浩氣長存。
第一章 無限風光在險峰
做有志的熱血青年。1945年至1947年間,李勝考就參加了村民兵組織,為保衛村民的安全,開展各項防衛工作。
1947年,18歲的李勝考根據祖國的需要和黨的徵召,毅然挺身而出,參軍入伍在2野1縱20旅59團當戰士,走上了戎馬生涯。在人民解放軍部隊里,經受了革命大熔爐的鍛鍊,使他成為一個能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好戰士。
李勝考同志親身參加了這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踴躍投身於淮海戰役。在安徽阜陽三家灣戰鬥中被飛機炸傷後背,在消滅黃維兵團的激烈戰鬥中,兩次負傷不下火線,繼續隨軍征戰不息。
1948年4月21日,毛澤東與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了進軍的命令。等候在長江北岸的解放軍百萬雄師,從江蘇的江陰,到江西的湖口,全長500多公里的戰線上,分三路渡江作戰。李勝考在這次渡江戰役中英勇作戰,帶傷不下火線,堅持頑強戰鬥。
第二章 雪域高原拓荒牛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繼續追殲國民黨殘匪,解放全國領土。1950年,李勝考同志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邊修路,邊打仗、邊剿匪、邊建設。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灣和一些海上島嶼外,全國領土全部解放,祖國獲得空前的統一,各民族實現了大團結。
李勝考同志在建設西藏的20多年苦鬥中,不怕艱辛,從不說苦道累,他總是以共產黨人的堅強毅力,為革命勇挑重擔,在最複雜的環境裡,去做艱苦工作;在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上,在最危險的情況下,不怕犧牲,甘心做別人不願乾、不敢幹的工作。
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李勝考同志竭盡畢生精力,誠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不怕文化低,克服重重困難,努力自學理論。他堅信,革命一定會勝利!
李勝考同志憑著頑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克服家庭、自身和自然環境等多種困難,紮根雪域高原,為建設新西藏,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奉獻之歌。
作為常年戰鬥和工作在西藏這位雪域高原的援藏者來說,西藏絕不是人們想像中的世外桃源,李勝考同志在西藏,拖著負傷的病體,不怕任重道遠,一乾就是27年,政績業績戰果纍纍,藏民幹部民眾常對他高呼“扎西德勒”。他被人們譽為“雪域青松”。
李勝考同志離鄉背井,不遠數千里,投身到高原西藏,為西藏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辛勤工作,日夜操勞,27年如一日,以滴水穿石的毅力,努力學習藏語,深入民眾,和藏民心連心,為共建新西藏的繁榮興旺,無微不至地關懷少數民族,在雪山高原留下了他一個個豐功偉績,他為藏民辦的好事實事如天上的星,他為開拓西藏的新生活,付出的辛勞,如同氂牛身上的毛,數不清,記不清,但有一件事,是最為動人的:1977年,當他離開亞東縣,準備返回故鄉時,藏民幹部民眾,牽衣頓足,含淚惜別,為他送行的壯觀情景,真是感人肺腑。李勝考離任榮於在任時,就這一點,便是他在西藏27年工作的述職報告:黨滿意,人民滿意。
第三章 開拓進取樹豐碑
1980年6月8日,李勝考任中共高邑縣委書記,在任期5年間,他認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平反冤假錯案,調整領導班子,及時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黨的建設
機構改革。1982年1月5日至8日,他在縣委禮堂主持召開了中共高邑縣第四次代表大會。是在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實現撥亂反正的形勢下召開的。會議聽取和審議了三屆縣委的《全黨動員,同心同德,為把我縣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搞上去而努力奮鬥》的工作報告,聽取並審議了縣委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紀檢工作報告,並通過了《關於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爭取黨風根本好轉的決議》。一些“文化大革命”前的老幹部愉快地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實現了幹部的新老交替。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形勢,從1981年6月,先後增設政法委員會、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統一戰線工作部等3個常設工作機構。政法委員會其任務是在縣委領導下,具體部署全縣政法工作,指導和協調公、檢、法、司和民政部門的工作和關係,組織黨內聯合辦公,研究解決重大疑難問題。政法委員會書記由縣委副書記兼任,配有專職副書記主持日常工作。黨史辦公室原來含在縣委辦公室,1983年3月正式列編,負責征編本級黨史資料,總結歷史經驗,發揮黨史資料資政育人的作用,為改革開放提供借鑑。1982年7月,統戰部恢復建立,負責研究、宣傳和貫徹黨的各項統戰政策,是縣委聯絡各愛國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橋樑和紐帶。為了精簡機構,提高效率,促進領導幹部的年輕化,1983年10月,李勝考主持全縣進行初步機構改革。縣委常委由過去9人,減為7人,平均年齡由47·9降到44·1歲,下降3·8歲,其中45歲以下3人,具有大專文化程度的占43%,縣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升格為中國共產黨高邑縣紀律檢查委員會,為縣級機構,獨立工作,增設常務委員5名。12月,中層機構改革工作全面展開,縣委常設機構之一的農村工作部改為政策研究室,著重研究農村經濟調整和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總結經驗,制定政策,完善和發展各種生產責任制,鞏固改革成果。隨著大批老幹部退出工作崗位,為搞好離休幹部的安置和管理,體現黨對他們的關懷,縣委增設了老幹部局。符合機構改革,按照黨在新時期的幹部路線和幹部政策,本著有利於經濟改革和四化建設,有利於實現幹部隊伍的“四化”和進行政黨的新老交替與合作,有利於做到及時發現與合理使用人才的原則,提拔了一批有事業心、有專業知識的中青年幹部走上領導崗位。各級黨組織堅持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出發,重視從知識分子中發展優秀分子入黨並創造條件提高其它黨員幹部的文化水平,到1984年底,全縣國家幹部的文化程度在中專以上的有1170多人,占總數的56%,1984年1月高邑縣撤銷9個人民公社,改建8鄉1鎮,同時,各鄉(鎮)建立黨委,原人民公社黨委同時取銷。
整頓黨風。自1984年11月,李勝考主持全縣各級黨組織根據中共河北省委、石家莊地委的安排,按照《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圍繞“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四項任務,自上而下分兩批進行全面整黨,歷時一年多。通過這次整黨,提高了全體黨員的思想覺悟,進一步實現了在思想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糾正了一些錯誤傾向和以權謀私現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得以發揚,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更加鞏固,黨的組織更加純潔。
發展黨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組織建設進行撥亂反正,清理了“三種人”,取消 突擊入黨不合格的黨員,純潔了黨的組織,恢復貫徹黨的正確建黨方針,有計畫有重點的從科技戰線、車間班組、農村生產隊及黨員 較少的單位積極慎重的發展一部分黨員,使黨員隊伍發展穩步進行。經過學習教育,對照查改,組織處理和黨員登記三個階段,到1986年4月全部結束。全縣有7703名黨員參加整黨,對334名犯嚴重錯誤的黨員認真進行處理,其中開除黨籍10名,留黨察看69名,撤銷職務4名,嚴重警告66名,警告91名,不予登記50名,緩期登記43名,經過整黨,提高了廣大黨員的政治素質,糾正了一些錯誤傾向和以權謀私行為,純潔了黨的組織,提高了黨的戰鬥力。
黨員教育。李勝考為了提高黨員素質,自1980年起在各公社建立黨課 輔導站,基層支部配備黨課教員 ,堅持經常性教育。1980年至1986年,先後組織黨員學習《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簡編》、《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整黨決定》、《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和《 新黨章 》等內容,教育黨員不斷提高理論和政策水平,增強黨的觀念 ,提高黨的戰鬥力。
紀委檢查工作。1980年3月31日,中共高邑縣委召開三屆二十次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共高邑縣委紀律檢查委員會”,12月,紀檢委將縣委書記李勝考在全縣中層幹部會上提出的“關於認真執行《準則》嚴格紀律的十個問題”印發全縣,要求全縣黨員遵照執行。1983年清理清退非法“農轉非”13戶27人;非法招工、招生6人;非法蓋私房9個,貪占便宜款2114元;多占住房26個共19間;拖欠公款122人,1937元。1984-1988年,縣紀檢工作重點查處黨員幹部以權謀私、貪污盜竊等方面的人和事,共查處違紀黨員393人,開除黨籍32人,留黨察看111人,撤職14人,嚴重警告104人,警告處分145人,從而嚴明了黨紀,端正了黨風。
黨校工作。1980年,李勝考在縣委主持舉辦農村黨員幹部和機關脫產幹部訓練班,重點學習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檔案,提高認識,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81-1984年開辦11期訓練班,有1860人參加,教育黨員進一步增強黨的觀念,加快改革步伐。
發展經濟
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1980年8月縣委提出《關於建立、穩定和完善各種生產責任制的意見》,要求全縣農村普遍建立並逐步完善各種形式的責任制。1981年夏,李勝考主持縣委多次召開縣、社、隊三級幹部會,組織大家學習中央檔案精神,並總結推廣坊冊公社、東馬閒大隊、東南岩一隊實行聯產到勞責任制,奪得農業豐收的經驗,全縣出現了推行各種形式的責任制高潮。到1981年底,全縣有579個生產隊建立了農業生產責任制,占生產隊總數的83%。其中聯產到勞的189個生產隊,家庭聯產承包的372個隊,專業承包的6個隊,聯產到組的12個隊。為了使家庭聯產承包制和有關政策穩定下來,讓農民安心地放開手腳搞好生產,1983年7月31日,李勝考根據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結合本縣實際情況,制定了穩定家庭聯產承包的十條意見,對完善土地承包契約,處理統與分的關係,集體提留、幹部補貼、優撫和照顧、財務管理、統計工作、林牧副漁各業承包等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此後,130個生產隊對分得零散的責任田進行了合理的調整,510個生產隊延長了承包契約,70多個大隊成立了澆水公司,全縣出現了320個農機服務聯合體,進一步完善了以家庭承包為主的各種 責任制,有效地革除了“大鍋飯”的弊端,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創建文明
落實政策,平反冤假錯案。“文化大革命”中,在左傾錯誤思想指導下,我縣先後開展了“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清理階級隊伍”、“一打三反”、“批林整風”、“批林批孔”、“評水滸”、“反對右傾翻案風”等鬥爭,大搞階級鬥爭擴大化,製造了千餘起冤假錯案。有1077人被斗,有61人非正常死亡。
1981年10月17日,縣委發出了《關於加快落實政策工作的安排意見》,要求各級黨組織要認真學習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強領導,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落實政策任務,在落實政策過程中,縣委書記李勝考主動解決全縣難度最大的原農林局長趙玉山被逼自殺案件。從而,加快了落實政策 的步伐。至1982年12月結束,經過4年零8個月的落實政策工作,全縣文化大革命中立案審查的幹部職工和農村民眾共1576人,有1023人改變了原處理;非正常死亡61人,全部查清了死因,進行了平反昭雪;拘捕管押的案件516件,糾正了435件,全縣揭發出犯有打砸搶錯誤的人員303名,絕大多數進行了檢查和陪禮道歉,取得了諒解,對8名錯誤性質嚴重的分別給予了黨紀和政紀處分;複查歷史案件282件,改正170件;全縣錯劃右派42人,(含外地調入10人)、反社會主義分子13人,作了全部改正和妥善安排。另外,落實了12名起義投誠人員的政策,給761名四類分子摘掉了帽子,給地富出身的6209人新定了成分和出身。
建設文明村、文明單位。1981年3月,縣委號召全縣人民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1982年,縣委根據中央領導同志“關於建設精神文明首先從清潔衛生做起”的指示,決定以治理“髒、亂、差”為突破口,在全縣深入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1983年3月,在全國文明禮貌月活動中,他在縣委主持制定了《建設文明村、文明單位的六條標準》。同年,縣委抽調縣、社兩級幹部126名,深入全縣50個大隊開展乾群共建文明村活動。當年,建成文明村15個,基本達到標準的有25個。1985年,縣委又號召全縣人民開展“創建文明村、文明單位”的爭先創優活動。到1986年,全縣先後評選出文明村74個,文明單位126個,文明戶5985戶。
全面推進改革。在中共十二大以後,縣委把搞好改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放在首位,做為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從農村到縣城,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全面推進改革。
1983年,在把農村改革推向深入的同時,還認真搞了縣級和縣中層機構改革。縣局級班子由原來的50個精簡為38個,其中縣委工作部門由12個減為7個,政府工作部門由37個減為23個,精簡後的38個局級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共配備117名,比原來減少20名,平均年齡43.8歲,大中專(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0%以上。1984年,李勝考主持縣委先後下發了“關於經濟改革十五條規定”、“搞好改革十條意見”和“改革幹部制度的九條措施”等檔案,對改革的目標、內容等方面作出了原則規定。此後,改革向縱深方面發展。重點抓了七個方面的改革:
改革人事制度。在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下,幹部管理由向下管兩級改為只管一級。工商企業的廠長、經理任免權,下放給主管部門。
推行“一包三改”。123個企業實行了廠長(經理)承包責任制,37個企業實行了契約制,7個企業搞好帶資招工。經委、縣社、商業三系統的57家企業分別實行了計件、超定額計件、浮動、日工資、崗位補貼多種工資形式。基本改變了企業吃國家“大鍋飯”、職工吃企業“大鍋飯”的情況。
調整了經濟結構。農村在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多種經營。1984年,有3064戶農民從事養殖、加工、運輸、採礦、建築、商業等產業,工業內部產業結構也依據國家計畫和市場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
改革供銷社、信用社體制。民主選舉各級領導,全縣供銷社入股戶達29250戶,占農村戶數的97·5%。信用社入股戶達26560戶,占農村戶數的83%。
改革領導制度和工作作風。縣、鄉、村三級幹部變領導為服務。縣加強了信息、人才開發和對外經濟聯繫。
改革教育。開展多渠道辦校,發展鄉辦農技校8所,私人辦校21所,各科文化實習班20個。
改革科技。建立各種學會、協會、學社11個,開辦了技術市場,實行產前產後有償服務。
統一戰線工作。1982年5月,李勝考在縣委召開全縣統戰工作會議,傳達貫徹中央和省委統戰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提高對新時期統戰理論、政策的認識。1983年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恢復其正常活動。同年,縣委還安排非黨幹部19名,其中局級7名,公司、廠、站級12名,進一步調動了各界黨外人士的積極性。
第四章 夕陽餘輝照故土
1985年11月至1990年5月,李勝考任高邑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1986年1月14日至16日,李勝考主持召開了高邑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會議確定1986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深入進行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正確處理速度和效益的關係,把提高經濟效益放到突出位置;堅決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基本建設投資,切實抓好糧食生產,繼續搞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健全各種服務體系,為全縣經濟的巨觀發展服好務。
八屆三次會議,提案36件,立案35件。當年全部辦結。縣委、縣政府對民辦教師待遇低的提案作出決定:民辦教師待遇,除享受一份責任田外,從1982年起,國小教師每月補助42元,中學教師每月補助45元。同時,縣委、縣政府責成文教局為主組織有關部門深入農村檢查落實。
人大建設
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李勝考主持下,把全縣人民代表按鄉(公社)和縣直的分布情況,劃分了十一個小組,民主推選了正副組長。並建立代表聯繫制度。1981年1月至1986年,縣人大常委會採取請上來,走下去的辦法,召開人民代表座談會48次,接待來訪民眾536人次,辦理人民來信184件,廣泛聽取人民代表對各方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保證了廣大人民代表有機會行使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力。
1987年4月縣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常務委員會,李勝考任主任,本屆常委會,按照《憲法》、《地方組織法》及其他法律賦予的職權,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大力推進民主與法制建設,在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正確實施監督,促進我縣的治理整頓,深化改革和兩個文明建設等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績。
加強人大常委會的自身建設。本屆人大常委會一成立,就十分注意抓好自身建設。首先,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業務素質。一是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特別是認真學習了十三屆四、五中全會精神和江澤民總書記國慶講話,使大家能夠同黨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抓好人大工作。二是認真學習憲法和各項法律,學習有關人大工作業務的報刊書籍,幫助大家熟悉人大工作,適應人大工作,熱愛人大工作。其次,還加強了組織建設,縣人大於1987年7月健全了人大辦事機構,除辦公室外,又增設了政法、文衛、財經、代表聯絡三個科。三是加強了制度建設。本屆人大常委會成立後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對原有的規章制度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同時,各個科室也根據各自部門工作的性質、要求,制定了本科目標責任等制度。1989年常委會還通過了《關於領導幹部“為政清廉”的五條規定》,進一步加強了人大常委會的廉政建設。
依法治縣
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 通過認真學習檔案,劃清民主界限。
加強和完善村民代表會制度。一是注意從制度上進一步完善。1988年9月,常委會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完善村民代表會制度的決議》;1989年在村民代表會中普遍建立了理財小組;二是加強了對村民代表會的工作的視察、指導和經驗交流。
深入持久地開展普法教育。鄧小平同志指出:“加強法制重要的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縣人大先後四次聽取普法辦的工作匯報;在九屆二次人代會上,向代表印發了普法辦《關於普法教育的總結報告》,讓全體代表及時了解和督促普法工作。我縣的普法工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連年被評為全地區普法工作先進單位。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法律知識已深入到千家萬戶,民眾的法制觀念大大提高。
大力推行執法責任制。為了促進法律法規在我縣的實施,解決在法律法規執行中因責任不清而形成推諉的問題,他通過調查分析,認為要解決法律法規的全面實施,必須實行執法責任制。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在第十一次常委會上,通過了《關於實施法律實行部門責任制的決議》。這個決議明確規定了各執法部門的職責範圍和具體要求。從實踐來看,實行執法責任制的成效是明顯的。其一,明確了執法部門的責任制,提高了執法人員的法制觀念和執法責任感;其二,促進了普法工作的深入開展,增強了公民的法律意識;其三,進一步強化了人大常委會的監督職能。
開展依法治縣活動。根據十三大“一手抓建設和改革,一手抓法制”的精神,李勝考主持縣人大在九屆三次人代會上通過了《關於依法治縣的決議》。決議通過之後,還進行了積極的摸索與實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民主堅督
依法搞好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明確監督重點,提高監督效果。在工作監督中,他堅持把國民經濟計畫、財政預決算的通過和執行做為監督的重點。一方面,注意在每年的人代會上進行認真細緻的審議。另一方面,堅持在每一年中和年底就其執行中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適時地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完成計畫確有困難,需要對計畫進行調整的,則採取聽取匯報和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考察,然後提交常委會議討論、決定。1987年調整了安排不當的縣辦工業產值;1988年根據當時的客觀情況,調整了當年的財政預算計畫。
通過聽取工作匯報和列席會議進行監督。幾年來,通過人代會、常委例會、主任辦公和列席有關會議,及時了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工作情況,提出建議和意見,支持政府做好工作。1989年,針對我縣縣辦工業出現的嚴重滑坡現象,他和常委會的領導同志無論是在有關會議上,還是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過程中,總是注意認真探索工業滑坡的原因和對策,積極為解決工業滑坡問題出主意,想辦法。如建議政府及時整頓基層班子,清理不合理資金占用,重點抓經濟效益等。政府採納了這些建議,經過工業戰線上廣大職工幹部的艱苦努力,我縣的縣辦工業開始出現了穩步發展的局面。
通過檢查和視察工作進行監督。三年來人大代表採取個人持證視察和常委會組織部分代表集體視察的方法,對工商企業、農村、學校等單位進行了視察,寫出視察和調查報告23份,提出各種合理化建議220多條,促進了一些問題的解決。如通過對工業、商業等部門一些單位的視察,促進了我縣治理整頓和改革的深入發展,通過視察教育促進了個別鄉拖欠民辦教師工資問題的解決等。
法律監督
監督支持有關於部門查處大案要案,打擊經濟犯罪。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貪污受賄、投機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須限期自首坦白的通告》發布後,我縣先後查處了李著堂、王四喜等幾起萬元以上貪污受賄大案。在這些案件的偵破過程中,縣人大多次聽取法務部門辦案情況的匯報,支持、幫助法務部門排除干擾,克服困難,依法辦案,沉重地打擊了犯罪分子。
監督支持有關部門嚴肅執法。幾年來,他在縣人大通過接待來信來訪不斷了解到某些部門的個別人員在執法過程中,程度不同地存在執法不嚴,推諉拖拉的現象,對這些問題,縣人大以區別情況,分別採取聽取匯報,進行質詢,做出決議等方法,督促有關部門認真進行解決。
經常開展執法檢查活動。1988年以來,李勝考主持縣人大先後進行了兩次全面執法情況大檢查,重點進行了《食品衛生法》、《統計法》、《義務教育法》、省《計畫生育條例》、物價法規等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大檢查。每次檢查之後,各單位都根據存在問題制訂整改措施,健全有關規章制度,有力地促進了這些法律法規的全面實施,維護了我縣長期持久的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聯絡代表
加強同人民代表和鄉(鎮)聯絡組的聯繫。加強同人民代表和鄉(鎮)聯絡組的聯絡,是縣人大常委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李勝考在縣人大常委會採取多種形式加強了同代表的聯繫,為代表發揮作用創造條件。一是召開代表座談會。採取請上來,走下去的方法。三年來,總計召開各種座談會61次,參加代表590多人次,徵求意見、建議320餘條。二是組織代表視察和檢查工作。1987年4月以來,先後組織了九次視察,還有部分代表個人持證進行了視察。參加視察的達180餘人次,視察單位165個。視察前,都作了比較周密的安排,視察後及時總結,提出意見,轉交有關部門辦理。三是增加工作透明度,讓全體代表監督工作。1998年以來,為了進一步貫徹中央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常委會把物價、城建、工商、文教、法院、土地、稅務等部門為民眾辦實事計畫材料印發全體代表,發動代表監督這些單位。在代表的監督下,這些事情辦得都比較好,收到了取信於民的效果。四是督促有關部門認真辦理代表提出的議案、建議、意見和批評。常委會對此極為重視。一方面按照歸口辦理的原則,及時轉交有關部門;另一方面,督促有關部門抓緊辦理。每年都要在常委會議或主任辦公會議上聽取政府關於辦理情況的匯報。本屆人代會期間,代表提出的如新建職工子弟學校,解決職工住房困難,嚴肅進行城鎮規劃等195條議案、建議、意見和批評,已基本辦理完畢。二是重視做好信訪工作。為了搞好信訪工作,常委會採取了建立健全信訪工作制度,抓好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在信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領導親自出馬解決信訪難題等有力措施,三年來,共接待、處理人大代表、人民民眾來訪790人次,涉及各類案件161起,經過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已辦結129件,其中李勝考和常委會領導同志親自接待過問的案件118起。
加強同各鄉聯絡組的聯繫工作。主要抓了三點: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常委會通過了《關於鄉鎮人大工作聯絡組職責的暫行規定》,並且逐步建立健全了代表學習、視察等制度,使新建立的鄉鎮人大工作聯絡組的工作有了一個基本的制度和遵循;二是定期召開聯絡組長經驗交流會,三年來均堅持半年召開一次這樣的會議,各聯絡組長之間能互通情況,取長補短,使聯絡組工作不斷提高;三是指導鄉鎮聯絡組開好鄉鎮人代會,每年都注意及早召開鄉鎮聯絡組長會議,具體安排部署召開鄉鎮人代會事宜,從會前準備會議議程、會議程式,縣人大都提出了具體要求,會議召開之際,常委會還派人員指導。因此,這幾年的鄉鎮人代會一年比一年開得好。
李勝考同志於1999年10月15日患病醫治無效,不幸去世,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