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冀峰

李冀峰(1923~), 男,原名李興華,漢族,1923年1月生於河南省南樂縣。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後任南樂縣抗日政府工作員、冀魯豫聯合中學學員、救國總會濮縣政民工作隊隊員。1942年底起任齊濱縣抗日聯合會工作員,東垣縣區抗聯主任、中共東垣縣區委書記兼武裝中隊指導員,冀魯豫區第五地委宣傳部幹事兼《魯西南報》編輯。

基本資料

圖片

姓名:李冀峰

性別:男

籍貫:河南南樂人

民族:漢

出身年月:1923年1月

出生地:河南省南樂縣

個人履歷

李冀峰(1923~),男,原名李興華,漢族,1923年1月生於河南省南樂縣。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後任南樂縣抗日政府工作員、冀魯豫聯合中學學員、救國總會濮縣政民工作隊隊員。1942年底起任齊濱縣抗日聯合會工作員,東垣縣區抗聯主任、中共東垣縣區委書記兼武裝中隊指導員,冀魯豫區第五地委宣傳部幹事兼《魯西南報》編輯。

人物簡歷

1948年6月後任中共東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1949年3月隨軍南下,任贛東北區河口市委宣傳部部長,建國後任中共鉛山縣委宣傳部部長,貴州省《新黔日報》社軍代表、《貴州日報》編輯組組長、總編室副主任。1953年3月後任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副處長、處長、副部長。1957年3月任中共貴州省望謨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委第一書記。1958年12月任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副部長。1959年12月入中央高級黨校理論班學習。1962年8月任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69年12月起任貴州省革命委員會政治部宣傳組負責人、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共貴州省委清查辦副主任。1981年6月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黨組書記。1982年11月任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第一副部長、部長、省委常委。1985年4月任中共貴州省委委員、中共貴州省顧問委員會常委。1988年1月任貴州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貴州老年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1993年1月後任貴州老年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1996年11月任貴州老年大學名譽校長。中國老年大學協會顧問,出版有《李冀峰老年教育文選》。該書按內容歸屬江山多嬌、情系貴州、喜看今朝、緬懷紀念、愛晚怡情、感懷雜詠六個部分。

讀者對其評價

邊走邊唱殷殷貴州情--讀《李冀峰詩選集》
 
《李冀峰詩選集》出版後,李老親自題字贈我,拜讀中,李老的品格、勤奮、敬業精神,尤其是一個異鄉人對貴州的那份殷殷之情,拳拳之心,常令我感佩不已。
李老是河南人,1949年正值風華正茂時,隨軍南下到貴州。雖是異鄉人,但卻深深愛上了貴州這塊土地。現已年屆耄耋,仍情系貴州,筆耕不輟。翻讀他的詩集,頌揚貴州山水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城鄉建設的作品占了詩集的絕大部分。字裡行間,流露出他與貴州融洽、親密和熾熱的情感。
李老曾對我說,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四十年前在貴陽的講話,他至今銘記在心:“貴州得天獨厚,這裡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人民勤勞,只要貴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加強團結,努力工作,那么貴州的社會主義建設必將後來居上,大有希望。”他說,總理的話不是隨便說的,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李老描繪貴州的山水詩,從馳名中外的黃果樹瀑布,“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婁山關,到近些年聲名遠播的天下第一洞織金洞,千瀑之市赤水,幾乎沒有一處貴州山水沒有進入他的視線,沒有被他吟詠過。寫山水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因為好的山水詩要求詩人有狀景寫情的功夫,詩中有景有情,“情與景會,意與象通”,情景交融,讓讀者有一種出乎意料之外,在乎情理之中的感受而引起強烈共鳴。他的詩,沒有就景寫景的低俗,沒有形式技巧的刻板,更沒有逃避現實的消極,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滲透著一種奔放豪邁的感情,洋溢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就如貴州的山,昂揚挺拔;就如貴州的水,洶湧奔騰。這是一個胸襟豁達的詩人的情懷,更是一個革命者積極的浪漫主義的氣概。讀他的詩,你會被那迷人的貴州山水折服,你也會頓生君是貴州主,不知貴州情的愧疚。
李老表現貴州民俗的風情詩如《玉屏侗簫》:“古樓沐月銀光耀,悠雅簫聲入侗家。”《觀藝術節表演》:“藝術會場鑼鼓喧,蘆笙吹奏舞翩翩。”《郎德苗家寨》:“苗寨人家皆好客,高歌敬酒舉尊台。酒香情篤話深誼,相聚聯歡樂滿懷。”《苗寨新貌》:“青山滿屋春意濃,苗寨竹翠桃花紅。殘房陋舍不復見,新居不與舊時同。”等,這些詩,體現出作者對貴州人民一往情深,既再現了貴州各族人民的民族風情,又歌頌了貴州各族人民熱情、純樸的品格和建設美好家園的精神。李老吟詠貴州歷史文化的詩如《修文陽明洞》:“受貶黔中作驛丞,龍岡贊竹立君亭。古人一去不復返,卻見柏蔭常碧青。”《參觀桐野書屋》:“敬仰先賢話古今,參觀書屋憶故人,山川靈秀多才子,詩篇不朽永留存。”等,都向世人昭示,貴州雖地處偏遠,但貴州並非一片蠻荒,貴州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積澱。
李老的詩,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緊跟貴州各族人民經濟文化建設的步伐,這在詩集中的《喜看今朝》中隨處可見:“苗嶺烏江巨變遷,育人育技勇爭先。繁榮經濟憑才智,科技昌明好種田。”(《科技興農》)“樹木常綠草常青,牛樂洋歡遍地行。昔日荒丘山雀去,今朝百鳥又回程。”(《參觀獨山草種繁殖場》)“昔日貴州分外貧,缺衣少食又無銀。喜今變化家家富,不見前時夜郎村。”(《四十春秋·二》)“雲貴古來稱險阻,夜郎今喜有通途。”(《貴黃公路通車有感》)“今日開放話夜郎,昔日封閉幾多長。資源豐富待開發,秀麗山川未外揚。觀念更新開新宇,拓寬大道奔小康。銀鷹騰起雲天外,馳騁鐵龍出海洋。”(《貴陽機場5·28通航》),從《歌頌桑郎》到《賀貴州解放五十周年》,可以說,貴州解放後在經濟文化上的一點一滴的發展進步,李老都用他那飽蘸感情的筆給予淋漓盡致的讚頌。
貴州這些年,花了不小的人力、物力、財力向外推介貴州的山水風光、民族風情、物產資源、宜人氣候等。貴州在省外、國外也漸漸的被人們重新認識、認可,各色人等紛至踏上貴州這塊神奇的土地,來旅遊、來開發,貴州早已不是“天無三日情,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貴州,而是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民族團結、人民勤勞的富貴之州。李老的詩集從某種意義上講,既是一幅貴州山水民俗的全景畫卷,又是一部詩話的貴州解放以來的經濟文化發展史,是對貴州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文關照,可以使更多的人對貴州有更新的、更全面的、更深刻的認識,是宣傳貴州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