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歷
2005年仲春時節,由黑龍江省委組織開展的“小康建設紅旗標兵”評選活動終於揭曉。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科研所大麥研究室主任、高級農藝李作安名列榮榜。喜訊傳來,全所幹部員工無不為歡欣鼓舞。然而,作為獲獎者的李作安卻沒有表現出更多的興奮。在他看來榮譽只不過是奔跑過程中所聽到的一聲鼓勵,攀登時無意間拾到的一束花絮而已。他真正追求的那就是要儘自己的努力育好品種,讓北大荒的每一年都展現出春華秋實,讓所有同父輩一樣的農民都有一個好收成。為了這個追求、這個夢,他經歷了風雨人生……
1982年,一個暖風微拂的季節,一直靠湯泡飯度過四年大學學習生活的李作安,以各科全優的成績從“八一”農墾大學來到紅興隆墾區。時值人才緊缺、農業待興的墾區,一聽說有大學生分來,所屬農場的領導紛紛登門求賢。他拋棄了優厚的條件和待遇,十分執薯地把關係落到了沒有任何優待的紅興隆科研所,並執意要求搞育種研究。報到那天,連床鋪還是同事們幫助張羅,用木板現搭起來的。
對於李作安的這種選擇,當時有人表示不解,並好心勸說:“搞作物育種不同於搞其它研究,風裡來雨里去的辛苦不說,最讓人揪心的是它的不確定性。搞好了十年八年出一兩個成果,搞不好可能一輩子都出不了一個品種。一旦如此,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白白的埋在了土裡”。對此李作安的回答是:“不怕不出成果,就怕埋不下自己,只要埋得住,肯紮根,總有一天能發芽。”他忘不了四年前的那一天,在寶清縣一個貧困鄉村,全鄉人象送狀元一樣歡送他上學的情景,更忘不了父輩們箴言:“學點真本事,讓咱種田人年年都有個好收成”的重託。李作安就把父輩們這種願望重託當成自己追求的夢。
最初李作安在我國著名大豆育專家馮紫琅帶領下從事大豆育種研究。在工作中,他起早貪黑,清晨與露珠親吻,夜晚與蚊蟲相伴,無論颳風下雨,幾乎天天都泡在地里。看到這位年青人如此執著認真,老專家馮紫琅深深感動。幾年間,她言傳身教,沒有一絲保留地把將近一生的育種經驗和技法全部傳授給了李作安。李作安先後參與或承擔了10餘個大豆品種的選育工作。尤其是1986年以後,他作為骨幹,主要承擔了國家“七五” “優質大豆新品種選育” 攻關課題,並成功的選育出了紅豐8號和紅豐9號兩個優質大豆新品種。該品種後來成為我省“大豆振興計畫”的入選品種。目前上述品種已累計推廣1000多萬畝,創社會效益7億多元。 1993年初,國家為解決啤酒大麥原料自給問題,決定在黑龍江省建立啤酒大麥基地。為適合這一機遇,充實大麥的研究力量,李作安被調到大麥研究室工作。當時大麥研究室窮的“尿血”,對此,李作安並不發怵,而是按照“面對市場搞科研,與企業對接”的新思路,使科室走出了困境,科研綻放著曙光。1997年他正式主持大麥研究室工作後,效益連續5年創科室之首,共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00多萬元。先後有12個大麥新品種通過審定推廣。其中墾啤麥2號、墾啤麥3號因其產量高、品質優,已成為我省主栽品種。2001年占到全省大麥播種面積的99.01%。藉助優質品種以及充足的原料優勢,近年來農墾總局分別在紅興隆和哈爾濱建立了年產5萬噸和20萬噸的麥芽廠。其中僅北大荒麥芽集團4年就與3000多個農戶簽訂種植契約570多萬畝,給農戶帶來近4億元的效益。目前除哈爾濱啤酒廠外,北京燕京、山東青島等國內知名啤酒生產企業,每年也分別採購相當數量的墾字號大麥芽原料,從而使我國優質啤酒大麥絕大部分依賴進口的局面有了明顯改觀。
獲獎記錄
近幾年來,黨和政府也給予了他很高的榮譽, 2000年被黑龍江農墾總局授予“勞動模範”,2001年被紅興隆分局授予十大科技標兵,2002年被黑龍江農墾總局授予“職工科技創新能手”,2003年5月,又榮獲黑龍江墾區“十傑青年職工創新創效獎”……面對如此多的榮譽和獎勵,他曾說過這樣一番話:任何榮譽都不是我的追求,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每一個種田人都能有個好收”。他堅信,只有北大荒才是他的生長的沃土,他願以畢生的精力與心血煥起北大荒的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