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明[土壤學家]

李仲明(李振堂),1925年7月7日出生於山東無棣縣李八里村。土壤學家。長期從事土壤學教學和科研工作。

簡介

李仲明,土壤學家。長期從事土壤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編寫了大量教材,改革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了大批土壤科技人才;揭示了“冬水田”放乾後肥力降低的實質,提出了改良措施;根據岩性土風化階段特徵進行紫色土發生分類;運用綜合觀點研究農業發展戰略。為四川土壤科學和農業開發作出了貢獻。

生平

李仲明,又名李振堂,1925年7月7日出生於山東無棣縣李八里村。

1937年,他剛12歲,日本侵略軍侵占無棣縣城,他讀了1年多高小便失學了,與同村的兩個同學、三弟4人在祖父的教導下,過了5年“半農半讀”的生活。

1942年,他考入安徽省阜陽私立成城中學國中部。衣、食、用全依靠公費勉強維持。1944年,日本侵略軍發動河南戰役,阜陽受到威脅,他隨校西遷陝西漢陰縣蒲溪鋪,1945年初又轉入四川綿陽國立六中(即抗戰時的山東聯合中學),該校教師質量高,學習風氣濃,他學習用功。後因與家庭失去經濟聯繫,生活無法維持,只得“半工半讀”,利用課餘時間,幫學校抄寫,掙點錢,以解燃眉之急。然而貧困造就了李仲明的自立力更生性格,他終於考入四川大學(今名四川聯合大學)。

他進入大學後,經濟依然拮据,為了能維持正常生活,他一邊讀書,一邊為當地的一些報社撰寫一些“小詩”或“通訊”之類的文章,換來微薄稿費以供學習之需。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他才獲得了“解放”,享受甲等助學金,學習才得到保障。

1951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都市工作委員會工作。1952年底調入四川大學,當時適逢院系調整,原農化系併入西南農學院(現為西南農業大學)。1953年他被派往北京參加的“威廉斯土壤學講習班”。他廣泛接觸了土壤界的老前輩,系統的學習了土壤學知識,參加了《普通土壤學》教材的編寫,1954年返校後,他承擔了生物系普通土壤學的講授任務,由於成績突出,1956年在同輩人中首批晉升講師職務。

1956年,四川農學院(今四川農業大學)在雅安成立,他擔任了土壤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協助彭家元教授工作。

1978年他調入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土壤室,為該室的創建和發展作了大量工作。在科學研究上,他主持了“紫色土肥力研究”;“川中丘陵區農業生態系統研究”;“西南地區農業發展和戰略研究”和“西江流域可持續農業研究”等重大課題。寫出30 多篇論文和兩本專著。

1981年,李仲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從事農業教育和土壤科學研究,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認真負責,熱心服務。在擔任全國土壤普查西南組技術顧問時,還對《四川土壤》一書中多數章節作了詳細修改,或提出具體修改意見,作者十分滿意。從1979年起,他主編《土壤農化通報》(四川)親自審改稿件,保證了刊物質量。他曾擔任中國土壤學會、四川省土壤學會常務理事以及四川省首屆科技顧問團成員。現在,他任四川省首屆青年科學基金委員會專家組成員,積極協助省領導遴選推薦跨世紀人才。1992年他享受了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