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致平

朱致平

朱致平(1914—2008),麻城乘馬四鄉(現屬河南新縣)人 。一九三零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四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師二十九團學兵連戰士,紅四方面軍第七十二師二一九團二營通信員、文書,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青年幹事、軍教導營政治教導員,軍政治部幹事、軍司令部參謀。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期一大隊一隊學員,中央青委青訓班隊長、軍事教員、代主任,晉綏軍區青年縱隊縱隊長、青年營營長,第三軍分區游擊大隊大隊長,臨縣支隊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呂梁軍區獨立第十六團政治委員、獨立第五十一團政治委員,獨立第七旅七團政治委員,第三軍八師二十二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一野戰軍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治委員,軍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長。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08年10月16日逝世,終年95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朱致平,原名朱嗣興。1914年3月出生於湖北省麻城縣(今市)乘馬區(現屬河南省新縣泗店鄉)大畈村人。朱致平幼時讀過兩年私塾,後因家貧而輟學。1930年參中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0師29團興兵連戰士,紅四方面軍第73師219團二營通信員、文書,紅31軍93師青年幹事、軍教導營政治教導員,軍政治部幹事、軍司令部參謀。參加了長征。

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二、三、四次反“圍剿”作戰和湖北河口、棗陽、漫川關及突破漢江、攻打四川的南江、通江、廣元縣、九花岩、搶渡嘉陵江、占領昭化、懋功等戰役戰鬥。長征中,三過草地。到達陝北後,參加了山城堡、甜水鋪戰鬥。

1937年,朱致平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1期第1大隊1隊學習。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開始後,朱致平到陝西省徑陽縣安吳堡中央青年委員會青年訓練班,任隊長兼政治指導員、軍事教員、處長、代理班主任。

1940年5月起,朱致平調任晉綏抗日根據地青年縱隊隊長、青年營營長。

1941年10月,青年縱隊與山西臨南縣游擊隊合編為晉綏軍區第3軍分區游擊大隊,朱致平任大隊長,臨縣支隊副政治委員。

1943年初春的一天,游擊隊獲悉日軍出來“掃蕩”,朱致平即率部於楊塔村一帶設伏,配合主力部隊,殲敵日軍小隊長以下數十人。

1944年,朱致平任擴充後的臨南縣游擊支隊隊長兼副政委。此時,游擊隊活動區已擴大到離汾公路(離石至汾陽)、離嵐公路(離石至嵐縣)及兩條公路之間的廣大地區。

解放戰爭

抗戰勝利後,朱致平任晉綏軍區呂梁軍區獨立16團政委、獨立51團政委、西北野戰軍獨立7旅7團政委。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戰軍第3縱隊獨立3旅改編為第一野戰軍第3軍8師(下轄22、23、24團),朱致平任22團政委。

1949年6月,第一野戰軍成立第1、2兵團,朱致平任第2兵團第3軍8師22團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朱致平參加了扶眉、蘭州、西安等戰役戰鬥。

建國之後

朱致平少將 朱致平少將

新中國成立後,朱致平任第一野戰軍第3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1951年,朱致平進入南京高等軍事學院政治系學習,獲得優秀學員獎。

1954年結業後,朱致平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第1軍7師政委。

1958年10月回國後,朱致平任第1軍7師政委。

1961年,朱致平任第1軍副政委。

1964年起,朱致平任紡織工業部政治部主任、部黨組成員。

1965年兼任中國紡織機械工業公司黨委書記。

1979年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兼機關黨委書記、部黨組成員。

離職休養後,朱致平享受正部級待遇。

2008年10月16日,朱致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親屬成員

夫人:第一任劉月林,第二任楊岩。

兒子:朱敏

主要作品

《星火燎原》 《星火燎原》

《巴山風雪—朱致平回憶錄》(收錄於《星火燎原》第二集巴山風雪)

所獲榮譽

朱致平1964年晉升為陸軍少將軍銜, 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

朱致平病重期間及逝世後,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李源潮、張德江、曾慶紅和鄭天翔、顧秀蓮、陳錦華、郝建秀以及傅全有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