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縣一個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華,號秋實。六歲時隨家從東海移居揚州,他成長於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即後來的揚州中學),並考入北大預科,後轉入哲學系。1920年畢業,到江浙一帶做了五年的中學國文教員。1925年清華學校設大學部,經俞平伯推薦,任清華大學教授,並任中文系主任,從此他一生服務於清華大學。1984年8月12日去世。
編者簡介
朱喬森(1933—2002),著名中共黨史專家、學者。1933年8月出生在北京。朱自清先生的第三子。母親是陳竹隱女士。曾任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常務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自治底意義
《越聲》發刊辭
新年底故事
獎券熱
別
民眾文學談
憎
失名《冬天》跋
民眾文學的討論
《冬夜》序
《蕙的風》序
短詩與長詩
讀《湖畔》詩集
中等學校的學生生活
父母的責任
笑的歷史
文藝的真實性
文藝之力
《梅花》的序
春暉的一月
剎那
白馬讀書錄
《水上》
教育的信仰
課餘
團體生活
文學的美
——讀Puffer的《美之心理學》
文學的一個界說
《吳稚暉先生文存》
執政府大屠殺記
現代生活的學術價值
翻譯事業與清華學生
悼何一公君
新詩
唱新詩等等
那裡走
呈萍郢火栗四君
三個印象
時代與我
我們的路
近來的幾篇小說
一 茅盾先生的《幻滅》
二 桂山先生的《夜》
三魯彥先生的《一個危險的人物》
悼王善瑾君
關於“革命文學”的文獻
《妙峰山聖母靈簽》的分析
白馬湖
論中國詩的出路
《文藝心理學》序
李健吾作《老王和他的同志們》序 (節錄)
茅盾的近作(《三人行》、《路》)
贈言
《倫敦竹枝詞》
《三秋草》
《新詩歌》旬刊
春
哀互生
《春蠶》
《談美》
《行雲流水》
《解放者》
《這時代》
關於“新詩歌”的問題(給芙影的信)
論青年讀書風氣
論說話的多少
內地描寫
——讀舒新城先生《故鄉》的感想
“歡喜老墓碑”
文言白話雜論
買書
論別字
松堂遊記
《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附:編選凡例)
選詩雜記
北平訊息
初到清華記
清華的一日
綏行紀略
蒙自雜記
北平淪陷那一天
這一天
《原野》與《黑字二十八》的演出
《西南採風錄》序
清華的民主制度
外東消夏錄
引子
夜大學
人和書
成都詩
蛇尾
重慶一瞥
文學與新聞
鍾明《嘔心苦唇錄》序
三祝報章文學
新中國在望中
重慶行記
飛
熱
行
衣
序葉氏兄弟的第二個集子
始終如一的茅盾先生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張奚若等十教授為國共商談致
蔣介石、毛澤東電文
我是揚州人
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
談聞一多教授生平
《語言與文學》發刊的話
聞一多先生與新詩
“五四”時代的文藝
中學生與文藝
我所見的清華精神
文學的嚴肅性
文藝節紀念
《聞一多全集》編輯記和擬目
大學的路
論學術的空氣
《聞一多全集》編後記
今天的詩
——介紹何達的詩集《我們開會》
青年與文學
論不滿現狀
論且顧眼前
劉雲波女醫師
文物舊書毛筆
國語和國語
關於“月夜蟬聲”
整理聞一多先生遺著委員會報告
知識分子今天的任務
論意義
論白話
南行通信
南行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