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河

朱清河

朱清河,籍貫河南平頂山葉縣,教授,研究生導師,陝師大社科處副處長,“新世紀優秀人才”獲得者。

基本信息

一、工作學習與簡歷

新聞學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陝師大新聞與傳播教師;國家公派青骨項目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訪問學者;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研究員,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新華社-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員。

研究領域為中國新聞史與中國特色新聞理論,研究專長為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新聞傳播思想(理論)史。先後在《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大學》、《現代傳播》、《國際新聞界》、《武漢大學學報》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事部、陝西省等各類省級以上項目共9項,出版專著5部,多篇論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新聞傳播學卷》、《讀者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全文或簡要轉載,先後獲得省高校以上各類人文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共5項。

1984年6月從河南葉縣保全鎮初級中學考取平頂山師範學校,1987年6月獲中師文憑。後經過全國自考獲河南大學英語專業專科畢業證書(1994.6)、鄭州大學新聞學本科文憑(1998.12)及其學士學位1999.7)。2000年之後,開始報名參加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並先後考取蘭州大學(2000.8)、武漢大學(2004.8)研究生。蘭州大學傳播學碩士(2003.6),武漢大學新聞學博士(2007.6),復旦大學博士後(2009.8-2012.7),中國社會科學院訪問學者(2010.2-2012.8),2012-2013年國家留學基金委“青年骨幹研修項目”選派出國留學人員。研修知趣為新聞傳播史論;主修比較新學,跨文化傳播等。

曾任葉縣保全鎮初級中學數學、英語、政治課教師、校團委書記、政教主任(1987.7-1994.8),曾就職於平頂山市電焊條長辦公室主任(1994.8-1996.11),平頂山市醫藥公司宣傳幹事、辦公室副主任、主任(1996.11-2000.7),研究生畢業後從教於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3.8-2007.2007.6),任講師。2007年7月,被陝西師範大學聘為副教授,入職該校新聞傳播學院,任研究生導師。2008年1月獲副教授任職資格。2012年10月,被陝西師範大學任命為校社科處副處長。2013年3月,被陝西師大聘為教授。2013年10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2016年9月,被任命為陝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9月,被評為陝西師範大學媒介與社會變遷方向博士生導師。

二、學術取向與成果

學術價值面向:左派激情、右派理性,同情草根、關注弱勢,襟懷狹義、中間偏左。
公開發表學術作品總計200萬字,主要包括: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新聞大學》、《國際新聞界》、《武漢大學學報》、《陝師師範大學》、《蘭大學報》等CSSCi以上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所有論文為100餘篇),出版專著3部。

三、研究聚焦與項目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陝西省及西安市社科等省部級項目共6項:
1、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新聞傳播思想史

研究”(12BXW014)
2、中國博士後基金特別資助項目 風險社會傳媒公共領域的構建
與新聞報導的應對 201104250
3、中國博士後基金一等面上資助項目 大眾傳媒公共性的困局及其
突破 20100470028
4、教育部一般項目 跨文化傳播時代中國新聞報導觀念的合法性構建 09XJC860004
5、陝西省社科項目 新時期陝西典型人物報導研究 09K010
6、西安市一般項目 新媒體時代提高領導幹部媒介素養及套用媒體能力研究 10X12

7、校級人文社科項目 典型報導的當下困境與出路(2008)

8、中央高校一般項目 中美新聞報導比較研究

四、社會影響與評價

1、科研獲獎
(1)《聚焦經濟熱點,引領輿情高點》獲2009年中央電視台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舉辦的首屆
“華鼎杯”中國經濟輿情學術活動徵文3等獎(面向全國徵文114文章
入 圍,最後確定一等獎1人獎金3000元,二等將2人獎金2000元,三


等獎5人獎金1000元)。
(2)《大眾傳媒公共性及其實現途徑》,2011年獲陝西高等學校人文
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3等獎。
(3)《跨文化新聞傳播與重大突發災難事件中的傳媒應對》,獲
2009年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舉辦的“‘台州廣電杯’重大
突發事件與媒體應對策略”徵文評選“優秀獎”
2、論文轉載
(1)《典型報導式微的緣起與省察》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卷2009
年第4期全文轉載。
(2)《中國傳統新聞報導觀念的合法性危機及其現代構建》 被《中國社會科
學文摘》2009年第9期 轉載。
(3)《中國比較新聞學研究:歷史、現狀與問題》被《新華文摘》2011年第2期轉載
(4)《論新聞職業公共性的實現困境與途徑》被《學術界》2009年第5期轉載。
(5)《跨文化傳播視角下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當代啟示》(《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2011年第2期)
被《傳播學報》2011年第1期全文轉載
3、學術聲譽
(1)近年來,相關文章不斷被陳力丹(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術帶頭人、博士後流動站站長、國家二
級教授)、童兵(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學術帶頭人、資深教授、博士後流動站站長)等所撰寫的年度
新聞傳播學術綜述、著述中屢次提及、引用
(2)2010年11月,青年學者方振武發表在《國際新聞界》上的《2010年中國大陸新聞傳播學研究報告
—基於6種新聞傳播學CSSC}期刊源期刊的一種量化分析》一文中顯示:在《新聞與傳播研究》、
《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新聞大學》等全國新聞傳播學界公認的幾大權威期刊上,以
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年均位居全國學者排名前十(第八位)。
(3)2010.7,受邀第十一屆傳播學大會為大會分會場主持人(該會議屬於每兩年一次的全國性新聞
傳播類最高年會,由社科院新聞研究所主辦)。
(4)入選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0年7月籌辦的 “新聞傳播學前沿“”的“青年學者少龍”班(受邀45歲
以下學者總計16人,包括北京5人,英國1人、美國2、德國1等;此類學術沙龍人民大學1988年舉辦
過一次,本次為第二次,選擇對象是近年來活躍在新聞傳播學界的國內外青年學者)。
(5)論文《 “政治家辦報”的歷史起點與邏輯歸點》在2009年第4期《 新聞與傳播研究》作為封面推介
文章發表後(13頁碼,2.1萬字)引起眾多知名學者研討”政治家辦報“的熱情
與興趣,尤其是人民大學的馬少華教授更是認為本論文:“開創了“以當代視野,作歷史鉤沉——
一 種研究類型”之先河。

五、學術活動與兼職

1、2012.5 中國工商總局“《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典型宣傳報導培訓班”學界受邀授課教師
2、2009.12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第五屆 “跨文化傳播國際學術會議” ),論文《跨文化視野新聞
專業主義的中國近觀》並大會收錄並作專題發言。
3、2010.6月 參加教育部與中國人民大學合辦的健康傳播與新聞傳播學前沿問題研究暑期學校
4、“穆青研究中心”(2005年中宣部投資80萬元主辦、鄭州大學承辦的研究機構) 研究員 。
5、《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哲學版)》新聞傳播類稿件審稿專家。

六、代表文章與著作

1 公共領域視域下電視法制節目的“創新”限度 現代傳播 2012/3 
2 市場化趨勢下高校新聞教育改革價值取向的反思 國際新聞界 2011/08
3 “民眾辦報”的邏輯起點與未來歸宿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1/03
4 論永恆主義教育觀及其對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的啟示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1/07
5 跨文化傳播視角下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當代啟示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6 中國比較新聞學研究:歷史、現狀與問題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6
7 “公共領域”的網路視景及其適用性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0/09
8 媒介責任的解構與建構 新聞大學 2011/03
9 網路傳播語境下弱勢群體權益的媒介保障 新聞記者 2010/09
10 彌爾頓與梁啓超自由主義報刊思想之比較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0/04
11 場域理論視野下弱勢群體媒介勢弱的形成及其救助 新聞大學 2010/01
12 新聞專業主義理論與實踐的中國近觀——兼論社會轉型期新聞專業主義的價值旨歸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6
13 新聞職業公共性淵源與現實困局審析 甘肅社會科學 2009/05
14 “政治家辦報”的歷史起點與邏輯歸點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09/04
15 中美新聞報導觀的不同表征審析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9/05
16 論新聞職業公共性的實現困境與途徑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4
17 中國傳統新聞報導觀念的合法性危機及其現代建構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3
18 危機事件傳播中“組織傳媒”不作為的思考——以“三鹿”奶粉事件為例 當代傳播 2009/01
19 典型報導“式微” 緣由的省察與反思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08/06
20 美國負面新聞報導的社會價值及其啟示——以近年來普利茲新聞獎評獎為例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6
21 論傳媒公共性及其實現途徑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08/04
22 解析斯諾跨文化傳播模式及其當代啟示 科學經濟社會 2008/02
23 《典型報導:理論、套用與反思》,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24 《典型報導論綱》,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