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廟鄉

朱洪廟鄉

朱洪廟鄉位於曹縣西南部,地處魯豫兩省交界處,黃河故道上,全鄉版圖面積8.1萬畝,耕地面積3.8萬畝,轄26個行政村,81個自然村,3.4萬人。是菏澤市林果生產專業鄉,全鄉速生豐產林及果品面積2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40%,是全國綠化委員會命名的“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 東連梁堤頭南瀕黃河故道,北靠太行堤水庫,中有楊河橫貫境內。 鎮,北臨閻店樓鎮,西接邵莊鎮,南至黃河故道與河南省商丘市相望。 鄉政府駐朱洪廟村,距縣城20.9千米。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明初,丁姓自山西洪洞縣遷至今曹縣城南建村,名丁胡同,繼有朱姓遷入,並於村中建朱洪武廟,隨改名朱洪廟。1958年修太行堤水庫將該村遷至水庫南。1959年分屬邵莊、梁堤頭兩公社。1979年設劉集公社。1982年駐地遷至朱洪廟,更名為朱洪廟公社。1983年12月改鄉。1996年,面積57.7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朱洪廟、范李、文莊、姜莊、邢莊、李辛集、李莊寨、西王莊、陳李莊、薄莊、東趙集、北袁樓、付莊、趙辛莊、魏窯、袁莊、趙棚、南袁樓、馬莊、郭莊、前劉樓東、前劉樓西、西趙集、後劉樓、任莊、楊堂26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371721207:~200 220任莊村~201 220後劉村~202 220劉樓東村~203 220劉樓西村~204 210郭莊村~205 220西趙集村~206 220南袁樓村~207 220馬莊村~208 210袁莊村~209 220楊堂村~210 220陳李村~211 220薄莊村~212 220西王莊村~213 220李新集村~214 220李莊寨村~215 220姜莊村~216 220文莊村~217 220邢莊村~218 210趙棚村~219 210朱洪廟村~220 210范李村~221 220北袁樓村~222 220東趙集村~223 220付莊村~224 220魏窯村~225 220趙辛莊村

經濟

朱洪廟鄉地處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利設施齊全,地質南沙北鹼中間淤。果品生產歷史悠久,品種齊全,有優質蘋果、梨、桃、杏等,年均果品總產5000噸以上,可以為果品加工和食品深加工提供豐富的資源。2002年充分開發利用黃河故道灘地和庫區鹼地發展速生豐產楊林1.5萬畝,木材蓄積量達50萬立方米,朱洪廟鄉也是山東省的畜牧大鄉,重點發展“兩牛”“兩羊”畜禽養殖業,是魯西南大黃牛、魯西南青山羊重要產區,大牲畜存欄量達1.3萬頭,生豬存欄量達2萬頭,青山羊、波爾山羊近5萬隻,畜禽存欄15萬隻。是全國最大的土元特種養殖基地,創立了工廠化立體式飼養模式,土元飼養面積達6萬平方米。木材加工業已初步形成一定規模,個體木材加工戶達400餘戶,木材加工企業有劉東木業、富興木業、中佳木業等,主要生產彎曲木、桐楊木拼板,家俱板等。

蘆筍種植園

蘆筍被譽為“蔬菜之王”,中國最大的蘆筍種植、研發、加工和出口基地就在咱菏澤曹縣。曹縣被稱為“蘆筍之都”,蘆筍種植面積達20萬畝,相關加工企業20餘家,年創匯超過2億美元。 新年伊始,牡丹晚報記者來到位於曹縣西南、魯豫兩省交界處的朱洪廟鄉楊堂村,探訪這個“萬人村”通過流轉土地打造萬畝蘆筍種植基地的故事。

第十八站:曹縣朱洪廟鄉楊堂村 

萬畝蘆筍落戶曹縣“萬人村” 

朱洪廟鄉位於曹縣最南部,楊堂村在朱洪廟鄉最南部,與河南省搭界。在進村的路上,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蘆筍,一些村民正在開展清園、澆水、鬆土、消毒等一系列田間管理。陪同採訪的朱洪廟鄉副鄉長梁偉介紹,這片蘆筍種植面積達11800畝。

楊堂村有14個自然村,人口8800人,是遠近聞名的大村。由於地處黃河故道,多年前村里多戶人家種植果樹,可效益並不好,後來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村中剩下的多是老人、兒童,很多田地逐漸荒蕪。

2012年,當地引進蘆筍種植項目,計畫打造萬畝蘆筍種植基地。目前,萬畝蘆筍已基本栽植完畢。這裡將成為全國最大的蘆筍種植基地。

就地打工,在村里也能掙工資 

“當時村里一部分人種小麥,收入一般,還有一些人外出打工,地都荒了。既然有人肯按小麥的價格租地,大夥都樂意。”楊堂村黨支部書記夏正銀說。

土地流轉非常順利,2013年,村里開始種植蘆筍。

萬畝蘆筍需要管理,從種植到施肥再到採摘,都可以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夏正銀說,拋開村民日常田間管理的工資,光蘆筍採收期打工村民的收入也很可觀。“按照今年的行情,每採摘一斤蘆筍的工錢是8毛錢,成年男子一天能摘200斤左右,婦女也能摘150斤,一天可以收入120元到160元,可不少啊!而且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幹活,不用外出打工,不是一舉兩得嘛!”夏正銀說。 小小蘆筍,讓“萬人村”摘掉“貧困帽”

村里土地流轉以後,還有一些村民擁有土地,因擔憂種植蘆筍效益不穩而繼續種植小麥,王廣勛就是其中的一個。在鄉村兩級幹部和蘆筍種植專家的講解、引導下,王廣勛嘗試種植蘆筍。“算上化肥、種子,種蘆筍每畝地一年成本大概600多元,收入將近3萬元,與種植小麥年收入一千多元相比,翻了好幾番。”王廣勛說。

針對村民擔心的蘆筍銷路問題,梁偉介紹,當地蘆筍加工企業會按每年的行情敞開收購蘆筍。有了後盾,村民再也不發愁了,土地流轉後村民手裡剩餘土地也陸續種上了蘆筍。

梁偉說,人口過萬、位置偏僻的楊堂村之所以能擺脫貧困的帽子,得益於萬畝蘆筍基地落戶當地,使人力、土地、環境等資源得到了最佳化。

社會

教育

朱洪廟鄉中學是初級中學,現有20個班級,是鄉里上國中的首選,在新世紀初有較大的影響力,是本鄉最高級的學校。

國小有劉東國小,朱洪廟鄉中心國小等,為朱洪廟的教育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醫療

朱洪廟鄉衛生院,剛完成升級改造,有更好的環境,一般的小病不出鄉就可以解決。還有各種村級衛生室,極大的方便了人民民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