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元(1917~1992)

朱洪元(1917~1992)

正文

朱洪元(1917~1992)中國物理學家。1917年2月8日生於江蘇省宜興縣。193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機械工程系,1945年留學英國,1948年獲曼徹斯特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同年任該校物理系帝國化學工業科學基金研究員。1950年回國。自195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先後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61年兼任原子能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室主任。在這期間,1957~1959年兼任北京大學教授;1959年8月到1961年8月在蘇聯擔任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高級科學家,1959~1965年任該所學者會議代表。1978年起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併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物理部主任。198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常務委員。長期領導組織高能物理的理論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秘書長。
朱洪元在英國期間,在1947年對高能電子在磁場中運動時放出的電磁輻射的性質進行了研究,得到了這種電磁輻射的能譜、角分布和極化狀態的表式,結果於1948年在英國發表。美國的J.S.施溫格得到了相同結果,於1949年在美國發表。這種輻射後來稱為同步輻射,得到了廣泛的套用。
1960年他對利用色散關係建立低能強作用理論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發現當時流行的角動量分波展開法引進了很大誤差,指出這種方法所導得的方程包含了不應有的奇異行為,從而否定了1959年在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討論的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方案。
1962~1964年,他從事包括光子、電子、中子和原子核在內的高溫高密度系統的輸運過程、反應過程和流體力學過程的研究,為中國開展這一研究領域的開端。
1965年秋,他在建立和發展關於強子結構的“層子模型”工作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同其他人合作引進了強子內部波函式以及波函式的重疊積分,對研究一系列介子和重子的電磁性質、電磁過程和弱作用過程提供了統一的解釋,從而提示了紛繁的強子現象之間的內在的有機聯繫。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