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00年12月23日 生於江蘇省南京市。
1919—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數理化部、國立東南大學物理系學習,於1924年獲理學學士學位。
1924—1929年 先後任教於江蘇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1927年改名為南京女子中學)、私立南京安徽中學。
1929—1934年 任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助教。
1934—1935年 在私立南京鐘英中學任教。
1935—1939年 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物理學,1936年獲碩士學位,193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38—1939年 任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研究助理。
1939—1948年 任國立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兼浙江大學師範學院理化系主任、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1948—1952年 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數理系主任、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兼任私立之江大學教授(1949—1952)。
1952—1982年 任江蘇師範學院教授、物理系主任。
1982—1985年 任蘇州大學教授、物理系名譽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85年2月27日 逝世於蘇州
朱正元的父親是手工業者,從事織絨業。朱正元幼時曾念私塾、國小。中學畢業後,於1919年8月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數理化部,與嚴濟慈、趙忠堯等為先後同學,就學於胡剛復門下。1924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與國立東南大學合併,朱正元獲東南大學理學學士學位,經竺可楨介紹,任教於江蘇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1929年又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從事普通物理實驗教學。在極困難條件下,以最簡潔的方法進行直觀的教學演示實驗,提出“罈罈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
人物成就
電離氦
1934年暑假,朱正元考取江蘇省公費留學生。1935年2月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物理學。同窗留學生中有袁家騮、談家楨等人。赴美留學生中多為20多歲年輕人,而朱正元已年過35歲。作為同學中的年長者,朱正元處處關心與愛護年輕的同學,因而受到年輕同學的尊敬,被年輕人稱為“老夫子”、“老先生”。1938年10月,朱正元以“電離氦的λ4686譜線的精細結構”的實驗研究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於1939年發表。
在朱正元實驗以前,約1932—1934年間,謝玉銘與豪斯頓合作曾研究過氫光譜巴耳末系的精細結構,他們以實驗測定了精細結構常數α。結果發現,實驗光譜線間距要小於相對論性理論計算值,其差異超出實驗誤差的可能範圍,要解釋這種差異,需要將理論計算的α值從1/137改為1/139.9。要作出這么大的修改,在當時是難以令人接受的。對此,謝玉銘及其合作者大膽提出,產生這個差異的根源可能是理論計算中忽略了電子和輻射場之間的相互作用。15年後,蘭姆等人以微波共振法證實了謝玉銘及其合作者的提議的正確性。這個提議也是1947—1948年間關於重整化理論的主要發展方向。
放電管
1937—1938年間,豪斯頓指導朱正元再做實驗,他們以液態空氣冷卻放電管的空心陰極,用干涉儀測量該管所發射的電離氦的λ4686譜線的精細結構,具體測定組線間的相對強度和位置。其結果是,實驗值與理論預言大致符合,再一次證實謝玉銘提議的正確性。朱正元等人的實驗有其特色,如採用電離氦為研究對象,電離氦的譜線的精細結構與氫或氘的同樣重要,但人們對它的研究卻相對地少些;實驗中用Fabry-Perot干涉儀代替通常所用的衍射光柵,大大提高了實驗精度;為克服譜序重疊的困難,使用不同間距的干涉波片,可能使由此引起的誤差達到最小。朱正元的博士論文從實驗目的、方法、測量手段、理論計算與結果的論`證等一系列工作看,是當時流行科學觀下的一篇優秀博士論文。
教書育人
1939年朱正元回國,應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之聘,任教於處在貴州湄潭的浙江大學物理系,同時兼任浙江大學師範學院理化系主任。1944年起,又兼任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從此開始,他日愈熱心於中學物理教師的培養工作。
抗戰時期,教學與生活條件甚為艱苦。浙江大學師範學院學生也不甚安心,以為讀師範不如讀理科,學理科不如學工科。朱正元對學生循循善誘,以身說教,得到學生們的尊敬。在任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期間,從教務到總務,以至校辦農場,他都事必躬親。在浙江大學附屬中學,他向教師們提出“認認真真教書,清清白白做人”,也以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幾十年如一日,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每逢佳節、除夕,學生們大都無家可歸,朱正元總要邀請學生們到他家裡吃團圓飯,學生們對老師也倍感親切。
40年代末50年代初,朱正元同時執教於江南大學和之江大學,每周往返於無錫和杭州兩地,為培養人才而奔波於旅途之中。
1952年院系調整,朱正元十分重視物理教學內容的研究與改革。50年代,在全國普遍通用蘇聯教材的大潮中,他主張博採蘇聯和西方教材之長,結合中國實際,編寫具有中國特色的教材。1959年,他組織幾位中學教師,編寫大學物理教材。他大膽嘗試,融合普通物理與理論物理內容,編寫並出版了《力學講義》和《電磁學講義》。70年代末,有鑒於高考落榜而又立志自學大學課程的青年們缺乏適當的自學書籍,他又編寫了《大學物理自學叢書》,一套共7冊。在這些教材的編寫中,他十分注意物理學的套用,並反映最新科技成就。1959年,鑒於蘇聯兩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他在《力學講義》中以一定篇幅敘述變質量力學問題;1979年,鑒於靜電套用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他在《大學物理自學叢書》中,又編進了有關靜電測量在工業生產中的套用章節。
朱正元特彆強調物理教師應當透徹理解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方能教好學生,不致誤人子弟。從50年代初開始,他撰寫了幾十篇文章,作了上百次報告,以幫助中學教師了解並掌握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他的認真程度是驚人的:每篇文章的寫作要經過長時間、甚至一年的思考,伏案書桌,幾易其稿,有的還自己動手實驗,經驗證後方公開發表。他生前撰寫了《中學物理教材選論》一書,從60年代開始,就在江蘇師範學院物理系本科生中試用,深受學生和中學教師歡迎。但直到他逝世前,雖已5次修改,卻始終未能正式出版。該書中對於中學教師常常誤解或混同的“重量、重力、萬有引力”概念,講清來龍去脈,說理透徹。
60年代初,朱正元應人民教育出版社之請,曾任中學物理教科書編寫顧問。對於課本初稿,他不厭其煩地仔細審閱多遍,然後逐句逐字提出修改意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回收的幾十份意見書中,朱正元的意見最為詳盡,從而得到人們的稱讚。他說:做事就怕認真。像這樣的事,稍不認真,錯誤就要流傳幾代呀!
朱正元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風範為幾代人所敬仰。他平生深惡痛絕公
私不分、計較報酬和其他不正之風,常告誡學生:“如若上下交爭利,則國危矣。”他平時要求學生多背熟一些自然數據,而他自己能背出上百個自然數的平方根與立方根值,甚至連火車鐵軌的標準軌距也記得一清二楚。他認為,作為教師,不能每遇常用數據就查閱手冊。他嚴格要求自己,以致上課時衣著儀表、擦黑板手勢都不會放過。他認為,教師的某種不良習慣,會給學生帶來長久的壞影響。因此,他特別重視糾正學生中寫錯別字或不規範字的行為。在他任江蘇師範學院物理系主任期間,曾要求系秘書在系公告欄中每周公布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一段時間後,果然效果極佳。此事曾在校內傳為佳話,連中文系師生也都讚嘆不已。他堅持主張,良好的中國小教育是大學質量的基礎。因此,他還注重初級學校的教學改革問題,直至耄耋之年,還為中小學生夏令營表演物理實驗,作科普報告。為使報告有針對性,他親臨國小,認真閱讀國小課本。1980年,年屆80高齡的朱正元創辦了《物理教師》期刊,給全國中學物理教師開闢了一個學術交流的園地和爭鳴場所。1981年,他又倡議成立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研究會,並且被該研究會推舉為名譽理事長。1982年,江蘇師範大學改為綜合大學——蘇州大學,他被推舉為物理系名譽系主任和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仍一再強調,雖然學校體制變了,但培養出色的好師資這一條不能變。1984年10月,他還坐著輪椅出席《物理通報》在杭州召開的“全國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學術討論會”,並在會上致開幕詞。直至1985年2月27日,因心力衰竭去世,臨終之前,他一直關心著教學改革的有關問題。
朱正元熱愛教育事業的感人事跡,深深地打動和鼓勵了他的第二代、第三代。他的10個子女媳婿中,有8位是教師。在他去世前,他的孫子也當了教師。朱正元一家的“教師世家”美名,曾傳遍蘇州大街小巷。
自製儀器
早在20年代於東南大學念書時,朱正元就對簡陋的儀器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胡剛復在東南大學建立了物理實驗室,一改過去物理系學生光讀書不動手的教學法。在這實驗室里,學生們以簡便材料自製教具與儀器,進行實驗。例如,以普通導線繞制螺線管作磁學實驗,以一些導線、磁鐵作成電動機教具。這個實驗室,影響了朱正元的終生。
20年代後期,當朱正元在南京安徽中學執教時,恰值中國早期教育改革家陶行知任校長。陶行知3次聘任朱正元為教務主任,協助自己探索教育改革的路子。陶行知的思想也給朱正元以巨大影響。
早年的薰陶,使朱正元終生受益。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他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從事物理學的基礎理論教學和物理實驗工作。在這些工作中,他依據國家貧窮落後,農村、山區中學缺乏教具、儀器的特點,提出了“罈罈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主張,並為此終生以示範作用影響並帶動了幾代人的教學方法改革工作。
朱正元歷來主張,物理學的教學應當師生動手制教具儀器,加強物理實驗。1977年冬,他以畢生的教學實踐在教育部召開的物理教學儀器研討會上報告說:“物理、物理,必需就物論理。離開具體的物,僅憑教師的語言和書本講抽象的理,學生學到的就只能是口頭的和字面上的物理。”他長期倡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強調這種動手能力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他以為,這是學生進一步學好現代科學技術和在未來工作中進行科學實驗和技術革新的基礎。
要做實驗,又無儀器,這個尖銳的矛盾如何解決?朱正元力主自製教具儀器。他說:“不要迷信只有工廠製造的儀器才是儀器。”他提倡物理教師要設法不花一文錢而能做物理實驗。以一枚硬幣和一張廢紙可以表演重力加速度相等的實驗;用廢舊針筒做大氣壓實驗;用一隻塑膠杯可以做物體的慣性、水的表面張力、大氣壓力、摩擦力、熱的傳導和輻射、聲的共振、摩擦起電、光的反射與折射等10多個實驗。這就是他所提倡的“罈罈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含義。
1972年,朱正元和他的助手帶了10箱自製儀器,走遍了十幾個省市,在短短8個月中作了近30場的報告,並演示他的以“壇罐”為儀器的物理實驗,聽者有一萬多人次。他的創造性實驗教學方法不僅得到教育部門和物理學界的推崇,更受到廣大物理教師和農村中學教師的歡迎。之後,朱正元又以“勤儉做實驗”為題,將這些報告連續登載於報刊上。
在自製儀器中,朱正元又根據學生和教學的特點提出了某些適當標準,使儀器製作不僅“土”且能用,又美而可供觀賞。對於工廠製做的演示儀器,他提出要注意“簡單、明了、尺寸夠大”。“簡單”可以省工省料,符合勤儉辦學的方針;“明了”可以突出重點,避免物理現象繁雜,造成主次不分;“尺寸夠大”,能使全班學生都能看清,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主要論著
1 朱正元.用金箔驗電器量電勢和量電量.物理通報,1954(9):590.2 朱正元.靜電學儀器使用不靈的原因和補救辦法.物理通報,1954(11):668.
3 朱正元.驗電器金箔上的電的種類.物理通報,1954(11):670.
4 朱正元.變壓器的基本概念和演示實驗.物理通報,1955(5):274.
5 朱正元.交流電路.物理通報,1955(11、12):649.
6 朱正元.三相交流電.物理通報,1958(1):28.
7 朱正元,蔡銘之,沈永昭.力學講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8 朱正元.宇宙火箭的運動.物理教學,1959(2):3.
9 朱正元.三角螺紋螺旋的摩擦何以大於方形螺紋螺旋摩擦的推導.物理通報,1962(5):229.
10 朱正元.試談電壓的教學問題.物理通報,1965(4):181.
11 朱正元.發揚勤儉辦學精神自製靜電演示儀器.物理通報,1966(3):131.
12 朱正元.加強物理實驗,提倡自製教具.人民教育,1978(1).
13 朱正元.物理演示實驗與自製儀器(力學部分).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8.
14 朱正元,李慶賢,凌德洪等.大學物理自學叢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15 朱正元.勤儉做實驗.物理教師,1980(1):43.1980(2):41.1981(1):35.1981(4):43.1982(1):48.1982(2):43.1982(4):32.
16 朱正元.重量、重力、萬有引力.物理教師,19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