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仲

朱小仲,1917年11月18日出生於廣東梅縣橋溪村。因無法靠僅有的二三分薄田餬口,舉家遷往縣城。朱小仲從梅縣丙村中學國中畢業,勉強讀到高中一年級就輟學了。

1935年,考入了陳濟棠在廣州開辦的公費學校——廣東軍事政治學校(即“燕塘軍校”)。

1936年夏發生 “兩廣事件”,蔣介石對粵用兵趕走了陳濟棠,燕塘軍校被南京政府接收,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廣州分校”。就這樣,朱小仲成為了黃埔軍校第12期的學生。朱小仲就讀的是經理科(為培養軍需後勤官而設立的專業)。他還記得學校當年請了進步人士漆琪生教授為他們講授《政治經濟學》,宣傳進步思想,令他和同學們的思想有了新的變化。

一封號召朱小仲去延安的信,在一定程度上,讓朱小仲與國民黨分道揚鑣。原來,在廣州分校讀書期間,朱小仲的一位梅縣同鄉鄧壇祥是步科學生,因為在晚自修時偷看共產黨書籍被發現而遭退學。投奔延安的鄧壇祥,給畢業後留校任經理員的朱小仲寫來一封信,邀他到延安去。

1938年8月間,朱小仲離開軍校,但找不到途徑去延安,找工作也毫無頭緒,於是經中學同學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簡稱“抗先”),並由“抗先”介紹參加了廣東省高中以上學生集訓總隊。1940年,朱小仲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聽風者”潛伏在莫雄身邊

抗日戰爭時期,朱小仲受中國共產黨的委派,在粵北國民黨地方部隊莫雄軍隊中從事地下工作,從1941年底起,任該部隊地下黨支部書記。

在國民黨軍中有“大哥”之稱的莫雄,是廣東英德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走上革命道路,參加過著名的黃花崗起義、護法戰爭、討伐陳炯明和北伐戰爭等,是辛亥革命時期赫赫有名的粵軍將領。莫雄與我中共地下黨有良好的統戰關係。莫雄在江西德安任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全司令時,曾參加廬山會議,將蔣介石所制定的第五次“圍剿”計畫冒極大風險送給潛伏在司令部的中共特科項與年,由項與年送中共中央。這被定義為“一份關係到紅軍命運的情報”獲得了毛澤東的表揚。

在中共北江特委書記黃松堅的直接領導下,朱小仲潛入莫雄部隊,開始了長達5年的地下工作。當朱小仲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讓他最難忘的是生死與共的戰友黃桐華。黃桐華是梅縣人,原是農工黨(外界稱第三黨)的成員,在莫雄部隊擔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1941年由朱小仲和林名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他充分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為保障統戰工作的順利安全推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42年,經黃桐華向莫雄提議,朱小仲擔任莫雄的情報參謀,掌握電報密碼。在明知道朱小仲是共產黨員的情況下,莫雄依然將一些報頭用明碼標明“莫雄親譯”的電報交由朱小仲處理,可以看出,莫雄對於共產黨是十分信任的。

1945年夏,國民黨戰區余漢謀向莫雄發電報,命令“挺二”去攻打在英德活動的共產黨東江縱隊西北支隊。這份電報便經由朱小仲之手,隨後告知黃松堅,由黃松堅親自策劃,黃桐華帶隊演了一場“假打西北支隊”的戲碼,放冷槍,搞軍事巡邏,不僅完成了余漢謀給莫雄下達的任務,而且雙方沒有損耗一兵一卒。

朱小仲不但是“聽風者”,還冒著生命的危險率隊深入偽軍中去,完成黨交給的任務。1943年,朱小仲和一些地下黨員一起到清遠蒐集鐵路沿線的日偽情報。當時清遠石角區有個“維持會”石角偽軍聯防大隊長鍾羅,抗戰初期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39年被捕入獄。鍾羅被莫雄保釋出獄後就與黨組織斷絕了組織關係。1944年春清遠石角區淪陷後鍾羅當了石角偽軍聯防大隊長。“北特”經過周密的分析研究後認為,鍾羅雖然是石角偽軍聯防大隊長,但長期未發現他有出賣同志的罪行,有爭取利用的可能。在黃桐華徵得了莫雄的同意後,由朱小仲率領一個精悍的小組,持莫雄親筆手書前往石角密見鍾羅,主要的交談內容,是有關敵偽目前的動態,最後要他及時提供敵偽情報。此後,鍾羅送來數份內容非同尋常的敵偽情報。

“挺二第五中隊”是經改造後成為由我黨掌握的部隊,“第九中隊”則是由我地下黨組建起來的部隊。1945年5月,這兩個中隊一起攻打駐紮在清遠縣城的日軍,成功消滅了清遠城首尾兩個日軍碉堡,擊斃日偽軍10多人,繳獲物資一批。這次勝利是莫雄部隊自建立以來打擊日寇最輝煌的一戰,國民黨的報紙也對此加以宣傳。6月間,這兩個中隊合併為西北區同盟軍大隊。以後,編入東江縱隊西北支隊。朱小仲潛伏在莫雄部隊近五年,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團結各方面力量,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為廣東地區抗戰局勢推進發揮了作用。

辦報紙建學校為抗日

為了更好地推進粵北統戰工作,當時,地下黨員通過辦報紙和籌辦學校來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朱小仲回憶這段歷史時說:“對莫雄要採取提高他的威信,那當然有很多辦法。其中有一個,辦報紙。原來沒有報紙的,跟莫雄提意見,由莫雄出面辦報紙,報紙經常登莫雄的講話。莫雄這個人啊,雖然文化不高,還笑稱自己是‘腳綁大學’畢業的,但很聰明,很會講話,很有口才,報紙經常登他的講話。”

《精進報》(“精進”是“挺二”的代號)和《掃蕩簡報》都是共產黨員辦的報紙,在刊登莫雄講話的同時,積極宣傳共產黨的方針政策。第七戰區政治部派《掃蕩簡報》組來“挺二”,其組長也系中共地下黨員陳長源。《精進報》配合《掃蕩簡報》宣傳我黨抗日方針政策和任務,也刊登一些莫雄在孫中山總理紀念周上具有進步意義的講話,在宣傳鞏固民族統一戰線和堅持抗戰等方面做得有聲有色。

為了加強黨的統戰宣傳教育工作,1942年由“北江特委”創建了“英東中學”。這不僅是新式教育的試驗田,更是宣傳抗戰的前沿。學校籌辦時,推舉當地有威望的教育界進步人士陳日齋為董事長,聘請有名望並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楊先槎為校長,安排一些開明士紳為董事。

1944年,朱小仲曾在英東中學任教。那時粵北的戰局相對緩和,經北江特委指示,朱小仲調往英東中學,並在那裡講授國文和歷史。因為這段經歷,他看到了在白色恐怖之下的這所學校獨特的“英東式”教學方法,也看到了戰友們如何在課堂上宣傳抗日救亡思想,更看到了愛國師生們走出校園,為中國的明天奔走吶喊。

陳楓、鄧文禮兩位教師是從延安“抗大”回來的,學校把“抗大”的教育方針、教學方法,結合當地國民黨統治地區學校的實際,採取了既不是“延安式”的也不是“西安式”的,而是“英東式”的教學內容、方法。利用合法的形式——國民黨教育部門規定的課程、教材,加進革命的內容。公民課講授如何做人,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國文課加進進步作家的作品、蘇聯和中國的革命故事;歷史課講授社會發展史;地理課講授國際反法西斯和抗日戰爭的形勢,介紹解放區的情況;音樂課則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學校十分重視課外活動,組織閱讀進步書刊,舉辦形勢講座,出牆報,開展時事述評,組織師生到街頭,到農村進行抗日救國的宣傳。不少學生不僅向別人宣傳,而且親自參加實踐,去參加東江縱隊北江支隊。

青少年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對他們的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英東的師生到部隊後表現都很好。例如巫英在淮海戰役後被評為一等戰鬥模範,還有陳勢雄等四位同志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桑榆更美亦有為

朱小仲在新中國建國之前做地下黨員,上過戰場,建國後又為新中國的建設繼續貢獻光與熱。

新中國成立後,朱小仲先後在廣東、海南和北京等地任職。

1983年朱小仲66歲時,在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的崗位上離休。當年義無反顧投身革命的朱小仲現在已經是期頤之年的老人,面龐上常帶著寬厚的笑容。回憶自己在那個時代風起雲湧的經歷,他流露出自豪的微笑;談起自己的感受,他稱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朱小仲充滿感情地說:“黃埔軍校只是我人生經歷的短短的一個時期,在那裡,我接觸到了進步思想,明確了自己未來的方向。離開軍校後,我在粵北參加抗戰,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與同志們出生入死、並肩作戰,這是我革命生涯里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我永不磨滅的記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