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亞菲舍爾

朱利亞菲舍爾

朱莉婭·費舍爾(Julia Fischer),德國女小提琴家,1983年6月15日生於慕尼黑。曾與眾多的國際知名指揮家合作。

基本信息

1)

德國出生的新秀
如同當年美國女小提琴演奏家希拉蕊·哈恩那樣,德國女孩朱利亞·菲舍爾也是在20來歲出頭就已經譽滿樂壇了。自從她1995年獲得梅紐因國際小提琴大獎賽獎首和巴赫獨奏作品特別獎起,朱利亞·菲舍爾也許注定了就要踏上明星之路。這位有著斯拉夫血緣的德國小姑娘與生俱來生就有浪漫的音樂氣質,不過除了浪漫,她的演奏還有一種凌厲瀟灑的氣度。在她堅定的自信當中從不掩飾她那些自然而然的抒情。正是這樣的曲風,使得她的演奏能夠適應大多數的小提琴作品,從巴洛克時代到浪漫時期再到當代的那些怪異作品。在她長長的合作者名單當中我們可以找到諸如馬澤爾、埃森巴赫、特米爾卡洛夫、布羅姆斯泰特、馬里納、津曼和MTT這樣的樂壇泰斗。這些演繹風格各異的大師們幾乎一致對朱利亞·菲舍爾的演奏大加讚賞。她的名聲因而很快就在音樂圈當中傳播開來。這些年來通過媒體和唱片業,朱利亞·菲舍爾迅速成為了當今樂壇上最串紅的小提琴演奏家。演出契約紛至沓來,菲舍爾鏇風開始刮進世界各地的音樂廳,她不停地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除了音樂演出舞台,她還頻繁出現在電視和廣播上,甚至在分享視頻YouTub當中也能夠看到她的身影。

2)

朱利亞·菲舍爾1983年出生在德國的慕尼黑,母親是一位來自斯洛伐克德語區的原住民,以演奏鋼琴為職業的母親在音樂上給了小菲舍爾極大的影響。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朱利亞·菲舍爾很快就顯露出對音樂敏銳的親和性。4歲不到她就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9歲即進入慕尼黑音樂學院學習,但是她真正的小提琴教育則是在德國南部城市奧格斯堡的利奧波德·莫扎特音樂學院完成的。1995年的梅紐因獎以及第二年獲得的歐洲青年演奏家大獎證明了菲舍爾的實力。從這以後她開始在音樂圈內斬露頭角。
1997年菲舍爾來到美國,她非同尋常的演奏很快就贏得了很多極難得的演出機遇,先是在林肯中心與馬澤爾指揮的紐約愛樂一道演奏了西貝柳斯的小提琴協奏曲,接著又與他指揮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和張薩拉合作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了布拉姆斯的雙小提琴協奏曲。這也是菲舍爾在這個著名音樂大廳的首次演出。那次演出是一次極為成功的演出,全場聽眾與樂隊長時間起立為之鼓掌,向這位來自德國的天才致敬。從美國回來後,菲舍爾又跟隨年邁的馬里納和他的聖馬丁室內樂團、布羅姆斯泰特與格萬特豪斯樂團以及皇家愛樂和德勒斯登愛樂在歐洲作巡迴演出。作為一位受歡迎的演奏家她還到過日本和澳大利亞。

3)

簽約小公司 推出大錄音
無數次高水準的演出讓菲舍爾的商業機緣不斷湧現,儘管EMI早在2001年就曾錄製過一張布拉姆斯的鋼琴四重奏唱片,(菲舍爾在那次演奏中擔任小提琴演奏),然而一家並不起眼的荷蘭錄音公司PentaTone獨具慧眼搶先與菲舍爾簽定了契約,使她成為了該公司旗下專屬小提琴演奏家。這也是菲舍爾唯一簽約的錄音公司。被稱為“發燒環繞尖兵”的Penta Tone公司2004年開始著手在俄羅斯與雅科夫·克雷茲貝的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合作,錄製普羅科菲耶夫、格拉祖諾夫和哈卡圖良的小提琴協奏曲。當年錄製工作即完成並開始向市面發售,僅僅幾天,這張唱片便被證明是張搶手貨。其銷售量迅速沖入德國古典音樂唱片銷售榜的前五位,當月即入圍《留聲機》雜誌“主編的選擇”專欄。一般人的演奏往往注重音準和樂曲的完整性,但這種石膏注摸式的音樂看似精準卻沒有活力,菲舍爾的演奏穩重大方,動人的線條清晰而富有光澤。這些俄羅斯名段自奧依斯特拉赫以來還沒有人能夠超越過。自然流淌的琴聲行雲般流暢,她是在用心靈演奏,樂曲中沒有絲毫的刻意修飾。它的抒情格調如同歌唱一般高高翱翔。聽她的哈卡圖良協奏曲,絕無怪異之感,這是部真正具有超凡魅力的演繹。
她演奏的格拉祖諾夫小提琴協奏曲同樣出色,對於這部作品,菲舍爾認為它過於細膩,於是融入了很多以往那些提琴手們常常忽略的戲劇衝突,因此聽起來生動了許多,沒有了往常那種平板的感覺。無論是抒情的慢板還是結尾活潑部分菲舍爾都是那么熱情。除此之外,PentaTone的Sacd錄音飽滿圓潤,充分體現出了多聲道音軌注重細節和音場的特點。作品原本親切溫暖的格調在菲舍爾的手中變得大方端莊,一流的演繹一流的錄音,這的確是一張值得收藏的唱片。
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完全是他個人性格的真實寫照,其剛健怪異的節奏簡直就是一部充滿動力的發動機。這是部完完全全的當代俄羅斯音樂作品。你很難在這些鬧轟轟的音樂當中發現鏇律,它就像是一匹野馬要駕馭它並非易事。不過在菲舍爾這樣的“大食演奏家”手中也就算不了什麼了。乾淨利落的演繹就像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小提琴與樂隊配合十分默契,那樣的情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輕鬆歡快的旅途對話。菲舍爾的機智始終控制住了樂曲節奏。聽她的普羅科菲耶夫完全沒有現代音樂常有的那種生澀感覺,那是一種心靈感觸的痛快。
接下來菲舍爾完成了她的第二張SACD唱片,這次她選用了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帕蒂塔。雖然聽過菲舍爾演奏的人都公認她是當代青年小提琴演奏家當中的佼佼者,但是演奏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曲在很多人看來她似乎還是顯得年輕了些,然而事後證明這樣的看法似乎有些片面,一氣呵成的演奏顯示出菲舍爾過人的實力,她對巴赫精神的理解和處理是那么從容,嫻熟的技巧和耐性讓人感到這不像是一個僅有二十來年生活經驗的人。顯然菲舍爾並沒有把她的信心放錯地方。因為她早已將巴赫的小提琴曲當成了“日記”來每日練習。菲舍爾的演奏完全是遵循約·阿希姆的方式,這種方式有別於布拉姆斯時代那種注重技巧的演繹。這樣演奏者可以將他自己的風格融入到樂曲當中。在兩個多小時的演奏中(2CD)菲舍爾並沒有被沒完沒了的復調嚇倒,她不溫不火的韻律既不矜持也不玩味,充分體現了巴洛克音韻的質樸,她熟練的弓弦控制技巧實在讓人驚嘆,豐富的音樂色彩更是讓後面的帕蒂塔增色不少。這部不朽名著在菲舍爾的演奏中大放異彩。她的這部SACD錄音完全可以和當年格魯米歐和梅紐因的演繹相媲美。
一般人都認為採用SACD錄製獨奏樂器顯得有些大材小用,其實不然,聽聽菲舍爾的這款錄音你就會發現小提琴琴聲還原極好,其流動性雖然有些誇張,但卻有相當的藝術感染力。音樂始終在你的頭頂縈繞,開闊的音場讓巴洛克音樂中那種宗教氛圍得到了極好的發揮。此外這套兩張一套的唱片還附贈了一張菲舍爾的現場演奏花絮DVD,你可以一睹這位當代最富魅力的女小提琴家的演奏風采。

4)

為莫扎特協奏曲添新篇
2005年菲舍爾與雅科夫·克雷茲貝格再度合作,錄製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KV 216, 218),不過協奏樂團不是原先的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而改由荷蘭室內樂團擔任。唱片仍然是PentaTon採用SACD錄製,現在菲舍爾的名氣已經在外,她不再是通常意義上的“小天才”,而是只羽翼豐滿振翅翱翔的鷹,那一年菲舍爾剛好23歲。一年前的“俄羅斯唱片”已經讓音樂輿論大上性子,人們有理由相信菲舍爾不會讓他們失望。
莫扎特自己認為器樂協奏曲中的獨奏樂器就像是歌劇里的歌唱演員,因此他將他歌劇中的某些片段直接引入到了他的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當中。小提琴也就理所當然地充當了獨唱演員的角色,菲舍爾意識到了這一點,她努力使演奏聽起來更具歌唱性。就音色而言,雖然菲舍爾比起穆特的莫扎特版本來略為顯得纖細些,但她在抒情性方面卻更勝一籌,此外她的樂句平衡處理顯得更為鎮定自如,她的揉弦急速而精細,柔板部分沒有過分地煽情。莫扎特音樂中的那種詠嘆調式的韻律非常適合她的這種演奏風格。整個樂曲聽起來非常迷人,菲舍爾的演繹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品位上看都非常出色, 從她那把1750年瓜奈里琴發出的甜蜜鏇律讓所有聽過這張唱片的人都感到驚異。毫無疑問菲舍爾文雅端莊的詮釋讓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又添新章。
莫扎特的降B大調第四小提琴協奏曲比起他的前一部協奏曲來更具音樂性,它有一種慶典式的舞曲風味。作品的演奏難度和音域相對都要大得多,這部作品原本是為薩爾茨堡小提琴家安東尼奧·布倫蒂特別創作的,因此演奏手法上非常特殊,對演奏者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但是菲舍爾本能地知道該如何去對付,迴旋曲華彩部分她幾乎是從頭到尾完全進行了改動。從樂句的停頓以及力度分配上她完全是靠敏銳的感覺來處理的。她知道在莫扎特的那些音符下面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演奏者自己去揣摩。表面上菲舍爾的速度似乎有些偏慢,但只要你仔細聽下去就會品味出它內含的優美和典雅。
如今在菲舍爾的演出節目單中已經不止這些內容了,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作品外,她還演奏過貝多芬、巴托克、埃爾加、維瓦爾第、聖桑以及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等人的作品。其實對於像菲舍爾這樣的天才,音樂上的成熟早已經超過了他們的年齡,音樂史上那些大師們諸如梅紐因,格魯米歐等的經歷大都映證了這一點。除了協奏曲,她還對室內樂感興趣,那種小規模的音樂對話同樣讓她著迷。她的天賦和聰慧給予了她信心,更重要的是她把音樂當成了她的精神,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她就會歌唱。這歌聲當中有一種力量,會將過去和將來的希望連線在一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