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朱兆良 男,1932年8月21日生於山東青島,漢族,浙江奉化人。大學學歷。1994年2月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1953年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原山東大學農學院),1953年至今在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現為研究員。土壤農業化學家。
職務
現任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現為中國農工民主黨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江蘇省委會主委,全國政協常委,江蘇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
曾任國際土壤學會水稻土肥力組主席、江蘇省土壤學會理事長等職。曾獲國家、中科院、江蘇省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10項,陳嘉庚農業科學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成就
朱兆良院士多年來一直從事土壤-植物營養化學研究,尤其是對土壤氮素的研究具有很高的造詣。首次對土壤供氮能力進行了定量解析,提出了田面水中銨濃度和光照是決定氨揮發量的主要因素等觀點;明確了我國主要種稻區的稻田中氮揮發程度及其在氮肥損失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力求減少施肥後留于田面水中的氮量"的稻田氮肥合理施用原則,為改進稻田氮肥施用技術提供了依據。明確了三熟制中作物的高產對土壤養分供應速率的要求明顯高於兩熟制,指出了土壤供氮進程與雙季稻的需氮特點不相協調,明確了土壤結構是制約供氮早發特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控制氮肥施用量,注意氮與磷、鉀和矽等養分協調施用的建議。
開拓了我國土壤供氮能力與氮肥施用量推薦研究,為我國土壤氮素研究及氮肥的有效施用作出了重要貢獻。朱兆良院士先後主編出版學術專著3部,發表論文百餘篇。主持和參與的研究工作先後獲得了國家、中科院和江蘇省的10項成果獎。1988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並榮獲1993年度陳嘉庚獎農業科學獎。
1993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2003年3月被選為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主要論著
1 朱兆良等.太湖地區水稻土的氮素礦化及土壤供氮量的預測.土壤學報.1984,21(1):29~35
2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學專業委員會編.我國土壤氮素研究工作的現狀與展望.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3 朱兆良等.稻田非共生固氮對當季水稻吸收氮的貢獻.土壤.1986,18 (5):225~229
4 陳德立、朱兆良.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的解析研究.土壤學報.1988,25 (3):262~267
9 朱兆良.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標與土壤供氮量預測.土壤.1990,22 (4):177~180
10 朱兆良.稻田中氮肥的損失和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見:中國土壤科學的現狀和展望.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11~117
11 朱兆良.稻田節氮的水肥綜合管理技術的研究.土壤.1991,23(5):241~245
12 朱兆良,文啟孝.中國土壤氮素.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13 朱兆良.我國土壤氮素轉化與氮素管理研究工作的回顧與展望.見:李慶逵與我國土壤科學的發展.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78~84
16 朱兆良.水稻土的氮素肥力.見:中國水稻土.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17 朱兆良.土壤氮素的礦化和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標.見:中國土壤氮素.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18 朱兆良.農田生態系統中化肥氮的去向和氮素管理.見:中國土壤氮素.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19 朱兆良.我國農業生態系統中氮素的循環和平衡.見:中國土壤氮素.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20 朱兆良等.潮土中氮肥的去向和經濟施用.見:豫北平原旱澇鹽鹼綜合治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27~35
22 李新慧,朱兆良等.不同氧化還原條件下淹水土壤中氮的硝化和反硝化損失.土壤學報.1995,32卷,增刊(2):1~6
23 楊震,朱兆良等.表面成膜物質抑制水稻田中氨揮發的研究.土壤學報.1995,32卷,增刊(2):160~166
26 范曉暉,朱兆良.農田土壤剖面反硝化活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1997,3(2):97~104
28 朱兆良.施肥與農業和環境.見:共同走向科學(中冊).北京:新華出版社,1997.14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