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入侵喀爾喀三部,此時札薩克圖汗沙喇被已殺,其弟策旺扎布投奔清朝。三十年(1691年),策旺扎布赴多倫諾爾覲見康熙皇帝,受封為札薩克和碩親王,置札薩克圖汗部。次年,編札薩克圖汗部為九旗:札薩克圖汗部中旗(札薩克圖汗旗)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左旗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右旗(《平定朔漠方略》無此旗)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左旗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右旗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前旗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前旗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後旗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後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晉封策旺札布為札薩克圖汗。雍正十年(1732年)削策旺札布汗爵,以其叔父之子、右翼左旗札薩克格埓克延丕勒襲札薩克圖汗位,兼管札薩克圖汗旗與右翼左旗,視為一旗。乾隆時札薩克圖汗部增至十八旗,與所附輝特部一旗,共十九旗,會盟於札克河源頭之畢都爾諾爾,蒙古語稱河源為“色欽”,故稱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
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左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置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後末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札薩克圖汗部中右翼末次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置札薩克圖汗部中右翼末旗,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置札薩克圖汗部右翼右末旗,雍正二年(1724年)置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後末旗,雍正四年(1726年)置札薩克圖汗部左翼中旗,雍正六年(1728年)置札薩克圖汗部中右翼左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置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右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置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末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置附輝特旗,羅布藏後裔。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授輝特台吉拉克沁噶喇為札薩克一等台吉,附札薩克圖汗部遊牧。
札薩克圖汗世系
世代 | 姓名 | 年份 | 備註 |
---|---|---|---|
第一代 | 素巴第 | ?-? | |
第二代 | 諾爾布 | ?-? | 素巴第子 |
第三代 | 旺舒克 | ?-? | 諾爾布子 |
第四代 | 成袞 | ?-1684年 | 旺舒克弟 |
第五代 | 沙喇 | 1684年-1687年 | 成袞子。 |
第六代 | 策旺札布 | 1703年-1732年 | 沙喇弟。朋素克喇布坦族侄。1691年封為和碩親王,1703年詔加汗號。 |
第七代 | 朋素克喇布坦 | 1691年-1712年 | |
第八代 | 格哷克延丕勒 | 1712年-1741年 | 朋素克喇布坦子。1732年襲汗號兼郡王。 |
第九代 | 巴勒達爾 | 1741年-1770年 | 格哷克延丕勒子 |
第十代 | 齊旺巴勒齋 | 1770年-1791年 | 巴勒達爾子 |
第十一代 | 布尼拉忒納 | 1791年-1823年 | 齊旺巴勒齋子 |
第十二代 | 瑪呢巴咱爾 | 1823年-1840年 | 布尼拉忒納子 |
第十三代 | 車林端多布 | 1840年-1877年 | 瑪呢巴咱爾子 |
第十四代 | 多爾濟帕拉瑪 | 1877年-1898年 | 車林端多布子 |
第十五代 | 索特木那木坦 | 1898年-1912年 | 多爾濟帕拉瑪子 |
第十六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