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彩圖解析版

本草綱目彩圖解析版

《本草綱目彩圖解析版》特約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指導編寫,對明代金陵版《本草綱目》重新詮釋,刪繁就簡,精挑細選,用900餘幅寫實本草圖片,以圖解的方式對300餘種常用中藥、1000餘種傳世藥方進行立體展示,全新解密,既有傳統中醫內涵,又融入了現代中醫學的科學觀,使廣大普通民眾更容易閱讀、使用,同時也增加了本書的觀賞和收藏價值,升華了本書的精神品質。

基本信息

圖書資料

《本草綱目(彩圖解析版)(套裝共4冊)》特約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指導編寫,對明代金陵版《本草綱目》重新詮釋,刪繁就簡,精挑細選,用900餘幅寫實本草圖片,以圖解的方式對300餘種常用中藥、1000餘種傳世藥方進行立體展示,全新解密,既有傳統中醫內涵,又融入了現代中醫學的科學觀,使廣大普通民眾更容易閱讀、使用,同時也增加了本書的觀賞和收藏價值,升華了本書的精神品質。

《本草綱目》金書約有190萬字,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類。共收載歷代諸家本草所載藥物1892種,其中植物藥1094種,礦物、動物及其他藥798種,有374種為李氏所新增。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讚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作者簡介

李時珍,字東壁,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子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李時珍出生於醫藥世家,他既“搜羅百氏”,又“採訪四方”,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

目錄

《本草綱目1》
解表藥
辛溫解表藥
草麻黃(麻黃)
肉桂(桂枝)
紫蘇(紫蘇葉)
防風(防風)
白芷(白芷)
蒼耳(蒼耳子)
玉蘭(辛夷)
蔥(蔥白)
石香薷(香薷)
檉柳(西河柳)
辛涼解表藥
薄荷(薄荷)
牛蒡(牛蒡子)
野葛(葛根)
柴胡/狹葉柴胡(柴胡)
大三葉徣麻(升麻)
桑(桑葉)
菊(菊花)
單葉蔓荊/蔓荊(蔓荊子)
木賊(木賊)
山芝麻(山芝麻)
飛廉(飛廉)
清熱藥
清熱瀉火藥
知母(知母)
梔子(梔子)
夏枯草(夏枯草)
栝樓(天花粉)
蘆葦(蘆根)
淡竹(竹葉)
西瓜(西瓜翠衣)
決明/小決明(決明子)
鴨跖草(鴨跖草)
谷精草(谷精草)
密蒙花(密蒙花)
青葙(青葙子)
大葉冬青(苦丁茶
清虛熱藥
清熱燥濕藥
清熱解毒藥
清熱涼血藥
附錄:“本草綱目附方”用藥劑量對照
《本草綱目2》
瀉下藥
攻下藥
掌葉大黃(大黃)
狹葉番瀉(番瀉葉)
庫拉索蘆薈(蘆薈)
芒硝(芒硝)
潤下藥
松子仁(松子仁)
大麻(火麻仁)
郁李(郁李仁)
祛風濕散寒藥
重齒毛當歸(獨活)
徐長卿(徐長卿)
威靈仙(威靈仙)
風藤(海風藤)
石松(伸筋草)
家蠶(蠶沙)
油松/馬尾松(松節)
貼梗海棠(木瓜)
青藤(青風藤)
黃瑞香(祖師麻)
楓香樹(路路通)
祛風濕清熱藥
粉防己(防己)
豨薟草(稀薟草)
秦艽(秦艽)
刺桐(海桐皮)
絡石(絡石藤)
……
《本草綱目3》
《本草綱目4》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草木蟲禽谷是中醫養生的來源,中華國醫素有“食藥同源”之理念。食物的性能與藥物的性能同源並致,包括“氣”、“味”、“升降浮沉”、“歸經”、“補瀉”等內容,並在陰陽、五行、臟腑、
經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中醫理論指導下套用於實際生活之中。這對我們當代人在日常生活保健中運用百草養生有著科學的指導意義。
本書出版宗旨:讓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認識百草,了解百草,從而科學利用百草養生,通過運用中醫百草養生的方式來調養自身,使肌體陰陽平衡,五臟調和,氣血暢通,最終達到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之目的。
本草正名來源:主要依據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參見歷代中藥別名文獻和近代藥用植物的拉丁學名,是其他中藥本草所未見的編排體例。
本草藥方特點:主要參考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的附方和主治以及多種國醫本草的普濟藥方和歷代名家藥方,如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扁鵲方》,華
佗的《中藏經》,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唐玄宗開元廣濟方》等,其中有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複方、驗方等;也包括現代中醫藥學的中醫主治分類,如內科、外科、男科、婦科、兒科和五官科等。
藥膳養生特色:主要參考歷代養生的文獻,如宋代《圖經本草》、((太平聖惠方))、《養老奉親書》,元代飲膳大臣忽思慧著的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元代醫學家王好古編撰的《湯液本草》。明清時期飲食保健,也出現了一些野菜食療類著作,擴大了食物來源,如明代汪穎編撰的《食物本草》及明正德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明末宮廷插圖本《補遺雷公炮製便覽》等重要文獻。它們包括了中藥本草的使用、藥方的使用、炮製技術,總結了幾千年“中華國醫”傳承的使用、養生保健、食療的科學方法,這就是編寫此書的特色意義所在。
本書編輯風格:本書特約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指導編著完成,對明代李時珍的金陵版《本草綱目》進行重新的詮釋,首先是刪繁就簡,精挑300餘種常用中藥,1000餘種“傳世藥方”,其中包括“藥膳養生方”進行了全新解密。
本書用900餘幅寫實本草圖片,用圖解的方式展示了300餘種中藥植物標本的栩栩如生形態奧秘,既有傳統中醫內涵,又融入了現代中醫藥學的科學觀,使廣大普通百姓更容易閱讀,也增加了本書的觀賞和收藏價值,更升華了本書的精神品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