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文獻學綱要

本草文獻學綱要

《本草文獻學綱要》一書是由前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中藥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部客座教授所編著,主要是以補充、整理,重點介紹、討論本草文獻的結構、特點、重要內容、方法、注意事項等為主要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草文獻是中醫藥研究者必須接觸、認識的一類重要文獻。國內有關這方面的著作不多,因此成為學習、研究中醫藥或其歷史的一個難點。作者在高校師資培訓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研究王作經驗,補充、整理,重點介紹、討論本草文獻的結構、特點、重要內容、方法、注意事項等,編纂成一部研習本草文獻的參考書,這也是我國本草文獻學的開創性著作。全書共分4章,以中藥發展歷史為切入點,通過緒論、本草簡史、本草文獻的研究和套用、本草文獻中常遇到的問題等對本草、文獻、本草文獻、本草文獻的發展、本草文獻研究的方法和意義進行了由淺入深的闡述。本書內容翔實可信、語言精煉易懂,是研究我國本草文獻的一本參考書,可供高等中醫藥學、醫史文獻方面的學生、教師、研究人員參考,並為本科學生及研究生學習、選題提供啟迪、資料。

作者簡介

高曉山,原籍河北省豐潤縣,男,漢族,1928年7月生,1954年畢業於大連醫學院醫學本科,畢業後在原熱河省立第一醫院從事兒科臨床5年。1959年調至衛生部中醫研究院西醫學習中醫班學習,1962年畢業。畢業後分配該院中藥研究所藥理室工作,1987年任中藥理論研究室主任。2001年退休,退休前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中藥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兼任中國藥學會中藥和天然藥物學會理事、中國中醫藥學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北京分會理事;《中藥通報》(中國中藥雜誌)編委、《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編委及《中醫雜誌》特約編審。發表論文200餘篇,論文主要為中藥理論、中藥本草文獻等類.此外,作者還主編《中藥藥性論》《中藥十八反研究》(前者獲1994年首屆醫聖杯國際中醫藥學術著作評獎委員會一等獎、1996年第一屆國家醫藥管理局優秀圖書二等獎);論文《中藥十八反新涵義的確認——妨害治療》獲首屆“生命力杯”世界傳統醫學優秀論文大獎賽金獎,參編《中華本草》(任編委和藥性理論分編委主任編委)和《中西醫結合醫學》。獲中國中醫研究院成果獎3項,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本草

一、綜合本草

二、非綜合本草

第三節 文獻、本草文獻

第2章 本草簡史

第一節 從遠古到第一次大總結

第二節 本草第二次大總結

第三節 本草第三次大總結

一、配伍理論包括七情宜忌和君臣佐使

二、妊娠禁忌藥的提出

第四節 本草第四次大總結

第五節 本草第五次大總結

第六節 本草第六次大總結

一、西醫西藥進入我國

二、申西醫結合的開展

三、大總結階段

第3章 本草文獻概要

第一節 研究本草文獻的意義

第二節 研究本草文獻的基本態度

第三節 研究本草文獻的基本方法

一、閱讀

二、互校、核校

三、校點和注釋

四、語釋、重輯

五、闕疑

第4章 本草文獻中常遇到的問題

第一節 紀元和年號

第二節 曆法和乾支紀年

一、曆法

二、乾支紀年

第三節 地名

第四節 人名和官名

一、人名

二、官名

第五節 避諱問

第六節 度量衡問題

一、古稱皆復、神農秤、絲綿秤

二、律管黃鐘之宮作基準、櫃黍問題

三、以古錢校正

四、擬量和數量

五、古、今制度換算

第七節 類書和叢書

一、類書

二、叢書

第八節 偽書

書名檢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