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田汽車公司](/img/f/3ca/nBnauM3XwkDM3YjN0UDM4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wgzLwk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尊重個性”、重視每一個人個性的觀念,使Honda形成了推崇員工創造性、自由豁達的企業文化。現在,Honda已經發展成為從小型通用發動機、踏板機車乃至跑車等各個領域都擁有獨創技術,並不斷研發、生產新產品的企業。以“如何讓當地顧客滿意”為宗旨,不僅建立了為提供適合當地的商品及服務的廣闊銷售服務網路,還建立了在當地生產和研發新產品的一整套體制。目前除日本之外,Honda在全世界29個國家擁有120個以上的生產基地,通過機車、汽車和通用產品,每年惠顧的客戶多達1700萬以上。與此同時,Honda還積極地履行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義務,積極探索環保和安全的解決方案。
![本田汽車公司](/img/b/301/nBnauM3X2YzN3gzM5ATM1EDOxITM4kjMwIjMwADMwAzMxAzLwE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標識釋義
![本田汽車公司](/img/6/d6e/nBnauM3X2MTOyYzNwETM1EDOxITM4kjMwIjMwADMwAzMxAzLxE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60年,“H”商標首次在S500跑車上使用,“H”商標伴隨本田賽車,在1965年墨西哥舉辦的世界F1汽車大賽上一舉奪冠,並在第二年的F2汽車大賽上取得勝利;更令本田輝煌的是在1967年取得了11冠軍。1969年,本田公司為突出鷹的形象,而使用了縱長的“H”商標。1980年,為了體現本田公司的年輕、技術先進和設計新穎的特點,決定使用形似三弦音箱的“H”商標,該商標把技術創新、團結向上、經營有力、緊張感和輕鬆感體現得淋漓盡致。
發展歷程
![本田汽車公司](/img/1/7a3/nBnauM3X0ATMygTOxETM1EDOxITM4kjMwIjMwADMwAzMxAzLxE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HONDA伴隨人、社會、地球一道不斷進化從公司創業的50年前開始發展至今,HONDA總是懷著“向世界用戶提供喜悅”的企業理念,竭盡全力以合理的價格提供高質量的商品,而且現在一方面從事著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製造,一方面HONDA一直把地球環境保護和交通安全以及有利於社會的產品,技術和服務的事視為重要課題。向這些重要的課題挑戰正是創造新的未來的道路,HONDA發揮特有的挑戰精神,開始種種努力。朝著下一個50年,通過提供最適合人和地球並且具有HONDA特色的商品和服務,提供“喜悅”,我們HONDA將繼續不斷進化發展。
與國際接軌
![本田汽車公司](/img/3/4e0/nBnauM3XycjM3QTNzETM1EDOxITM4kjMwIjMwADMwAzMxAzLxE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安全
![本田汽車公司](/img/5/6de/nBnauM3X0gDNxgjN0ETM1EDOxITM4kjMwIjMwADMwAzMxAzLxE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挑戰精神
HONDA向賽車運動展開挑戰的歷史是從宣布參加1954年英國曼島TT車賽時開始的。誕生僅6年的小小的機車廠家決定向世界挑戰,這在當時是超乎尋常的。自從參加TT車賽以來,HONDA相繼參加了F2、F1等世界最高水平的汽車大賽。作為時刻保持挑戰精神的製造廠家,HONDA在極限狀況下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術,精益求精。
環境
![本田汽車公司](/img/f/fb4/nBnauM3XwYDMwYTO1ETM1EDOxITM4kjMwIjMwADMwAzMxAzLxE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排氣對策和製造裝有低公害發動機的汽車是HONDA的工程師們“向極限發起的挑戰”。HONDA徹底追求汽油發動機的尾氣淨化。同時,還通過各種方法積極地研究開發瞄準下一時代的電動汽車、天然氣汽車等可以發揮各自特長的代用能源汽車,並將研究成果積存下來。這些“優先考慮地球環境、尾氣清潔的汽車”就是“HONDA環保汽車”。最近,HONDA的比利時工廠、濱松製造所、通用動力產品工廠、櫪木製造所已獲得了環境管理系方面的國際標準——“ISO14001”認證。
本田與中國
![本田汽車公司](/img/2/1dd/nBnauM3X2IDOwMDN3ETM1EDOxITM4kjMwIjMwADMwAzMxAzLxE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繼1992年之後,1994年又建立了小型發電機組的合資企業、汽車零部件合資企業,1998年建立了汽車整車和發動機的合資企業,至此,在HONDA的整個事業活動領域中擴大了在中國的事業範圍。隨著各項事業的深入發展,相關零部件廠家在中國的事業開拓也獲得了蓬勃發展,現在已經有35家之多的零部件廠家正在與中方的合作夥伴一道為了建立品質優良的先進的零部件產業而努力。
作為在中的“HONDA”,我們將同一切願意理解“HONDA”的“三個喜悅”的目標,並且願意同我們合作的夥伴一道,以具有說服力的價格向廣大用戶提供令人喜悅的商品和服務,儘管這不是一朝一夕能作到的,但是我們要竭盡全力為實現這個目標,進行堅持不懈的努力。
本田營運
本田汽車公司的基本理念尊重個性三個喜悅(購買的喜悅、銷售的喜悅、創造的喜悅)
公司宗旨
Honda放眼全球,竭盡全力以合理的價格,提供高質量的商品,讓全世界用戶滿意。
運營方針
●時刻保持夢想和青春。
●尊重理論、創意和時間。
●熱愛工作、重視互相溝通。
●共同創造和諧、有條不紊的工作流程。
●勿忘不斷的研究和努力。
Honda以夢想作為原動力開展事業活動,為人類和社會提供嶄新的移動文化。現在,Honda已成為能夠在廣泛的領域內從事開發、生產獨創技術和產品的企業,為了向全世界提供顧客所期待的商品和服務,Honda不斷在銷售以及商品生產、開發等方面完善本地化體制。
同時,作為企業公民,Honda還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致力於環保和安全等領域。
起火召回
2014年3月16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發布召回通知稱,本田汽車公司因為起火風險將召回886,815輛2005至2010款奧德賽小型客貨車。本田向NHTSA提交的一份檔案中表示,這些車輛的燃油泵濾網蓋可能破裂,導致燃油泄漏並增加起火風險。該公司表示,尚未收到與此問題相關的火災或傷害報告。
本田表示,這些車輛是其在阿拉巴馬州Lincoln的工廠生產的,生產日期為2004年6月23日至2010年9月4日。車輛的燃油泵模組則是日本供應商電裝公司(Denso)在美國生產的。
本田表示,將於下月開始向車主發出召回通知,但由於此次召回規模較大,適當的修理部件要到今年夏天才能到位,在此之前,該公司將向客戶提供臨時部件。[1]
中國大事記
![本田汽車公司](/img/e/74a/nBnauM3X3QjM5QzM5ETM1EDOxITM4kjMwIjMwADMwAzMxAzLxE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97年11月與廣州汽車集團和東風汽車公司簽訂乘用車合資事業(廣州乘用車項目)基本協定
1998年7月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和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月廣州本田雅閣(Accord)投產
2001年4月廣州本田雅閣(Accord)V6投產
2002年4月廣州本田奧德賽(Odyssey)投產
2003年1月廣州本田03款全新雅閣(Accord)投產
2003年2月廣州本田完成年產12萬輛產能擴大工程
2003年7月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9月廣州本田飛度(FitSaloon)投產
2003年9月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1月具有Honda中國地區總部功能的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月廣州本田完成年產24萬輛產能擴大工程
2004年3月廣州本田累計生產達30萬輛
2004年4月東風本田CR-V投產
![本田汽車公司](/img/8/9fd/nBnauM3X3cTM2MjNwITM1EDOxITM4kjMwIjMwADMwAzMxAzLyE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004年8月本田生產技術(中國)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9月廣州本田飛度(Fit)投產
2005年2月廣州本田新款奧德賽(Odyssey)投產產品累計產量突破50萬輛
2005年4月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投產(Jazz)
2005年6月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開始向歐洲出口Jazz
2005年9月本田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12月本田生產技術(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啟動
2006年2月東風本田年產12萬輛產能擴大工程完工
2006年3月廣州本田思迪(City)投產
2006年4月東風本田Civic投產
2006年6月廣州本田雅閣(Accord)累計產量突破50萬輛
2006年9月廣州本田第二工廠投產,公司總產能達到36萬輛
2006年9月謳歌Acura品牌產品上市
2011年3月12日,由於11日發生的日本宮城大地震使工廠遭到嚴重破壞,日本兩家最大的汽車公司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作出決定,3月14日實施停產,何時重新生產,還沒有時間表。這兩家工廠的車間和生產線損失嚴重,已經無法使用。本田公司目前在櫪木縣的研究所和零部件工廠因為遭受損壞而實施了封閉。由於零部件供應的困難,埼玉縣和靜岡縣等四家主要的整車工廠從14日開始也宣告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