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介
![本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img/7/2d9/nBnauM3XxYTN0MzM3gzMycTNyITM2kTN2cjMwADMwAzMxAzL4M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鋼),始建於 1905 年,迄今已有百餘年的發展史,位於遼寧省本溪市,距省會瀋陽 63 公里 。
1994 年 11 月,經國務院批准,本鋼被確定為全國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 1996 年 7 月,正式組建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 1997 年 4 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 120 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單位。 1997 年 6 月,成立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已發行 A 股股票 27.36 億股, B 股股票 4 億股。
本鋼幾經改造 , 已形成集採礦、選礦、煉鐵、煉鋼、軋鋼、貿易、科研等一體化的配套齊全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是我國重要的軍工、航天、航海等高科技產品的原料生產基地。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韓國、埃及、伊朗、伊拉克、印度等 40 多個國家。
本鋼現有鐵礦資源儲量近 15億噸,目前已形成年產鐵礦石 2000 多萬噸能力。 本鋼現有兩大生產線,一是板材生產線,二是特殊鋼生產線,現具有年產鐵 1000 萬噸、鋼 1000 萬噸、熱軋材 1300 萬噸,冷軋材 350 萬噸的生產能力。
目前,本鋼已與寶鋼、鞍鋼、武鋼等中國骨幹企業並駕齊驅。 2008 年,本鋼在中國 500 強企業中列第 136 位,在中國製造業 500 強企業排序中列第 66 位,在遼寧省 100 強納稅企業中列第3位。
歷史沿革
![本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img/6/2e7/nBnauM3X3EjN0QzN5gzMycTNyITM2kTN2cjMwADMwAzMxAzL4M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本鋼在1948年以前日偽統治時期,飽受屈辱,在國民黨占領時期長期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直到1948年秋本溪解放,才獲得新生。在黨中央“為工業中國而奮鬥”指示精神的鼓舞下,當家作主的職工民眾艱苦奮戰,於1949年7月15日全面恢復生產,並為新中國的成長壯大建樹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支槍、第一門炮、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第一台發電機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枚運載火箭等諸多個“第一”中,無不閃耀著本鋼產品的光輝,多次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稱讚。
新中國成立後,本鋼經過恢復性建設和擴建改造,企業初具規模,到1952年,年產生鐵23.1萬噸,特鋼2.1萬噸。“一五”計畫時期,本鋼被國家列為重點建設項目,開始了建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擴建、改造,生產能力迅速擴大,產品產量成倍增長,生鐵產量達到80.4萬噸,特鋼產量達到8.8萬噸。60年代,本鋼生產建設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196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9億元,生鐵產量達到151萬噸,特鋼產量達到14.5萬噸。進入70年代,本鋼確定了“三二二”改造方案(即年產生鐵300萬噸,普鋼200萬噸,特鋼20萬噸),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技術改造和擴建,新建了鐵礦、高爐、煉鋼廠和軋鋼廠,形成了年產生鐵300萬噸、普鋼200萬噸、特鋼20萬噸的能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全覺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改革開放給本鋼帶來了生機與活力。1980年,生鐵產量第一次突破300萬噸,1700mm熱連機組試生產。1985年,本鋼生產規模、產品結構、經濟效益實現新突破,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完成國家計畫,創歷史最好水平。1994年1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百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1996年7月,經國家批准改制為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國有獨資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1997年4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20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單位。1997年6月,以煉鋼廠、熱軋廠和原初軋廠為主體,成立了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並成功上市,發行A股股票1.2億股、B股股票4億股。
1998年,本鋼按照黨的十五大關於搞好國有企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開始了三年改革與脫困的拼搏攻堅,通過大力推進“三改一加強”,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00年,本鋼實現工業總產值51.83億元,比1997年增加15.14億元,增長41.29%;實現工業增加值26.49億元,比1997年增加7.27億元,增長37.83%;實現銷售收入100.12億元,比1997年增加32.14億元,增長47.29%;實現利稅12.59億元,比1997年增加4.04億元,增長47.25%;實現利潤0.75億元,比1997年增加0.25億元,增長51.36%。
發展
進入新世紀後,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本鋼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堅持體制、管理和技術創新,繼續加快改造步伐,投資100多億元,對煉鐵、煉鋼、軋鋼系統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相繼完成了5號高爐改造大修、煉鋼鐵水預處理、轉爐自動化、1700mm熱軋機組、360平米冷礦燒結機、彩塗生產線、礦山提鐵降矽、4號高爐和5號焦爐改造大修、新建4號轉爐及爐外精煉等重點改造項目,企業整體技術裝備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和國內領先水平。
目前,本鋼已成為擁有採礦、選礦、燒結、焦化、煉鐵、煉鋼、軋鋼、動力、運輸、科研開發、機械加工製造、房地產開發、建築、貿易、旅遊等配套齊全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我國生產精品板材的骨幹企業。
![本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img/7/a08/nBnauM3X3ATNycTMykzMycTNyITM2kTN2cjMwADMwAzMxAzL5M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規模
![本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img/8/0be/nBnauM3X1IjMzADM0kzMycTNyITM2kTN2cjMwADMwAzMxAzL5M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截止2006年底,本鋼擁有資產總額433億元,固定資產淨值259億元。主要資源和技術裝備有,大型鐵礦山2座,生產能力為年產鐵礦石2050萬噸;大型磨選廠2個,生產能力為年產鐵精礦796萬噸;高爐7座,生產能力為年產生鐵960.2萬噸;150噸轉爐3座,180噸轉爐2座,生產能力為年產鋼900萬噸;1700熱軋機1套,1880薄板坯連軋機組1套,生產能力為年產熱軋板卷757萬噸;1700冷連軋機1套,熱鍍鋅生產線2條,彩塗生產線1條,生產能力為年產冷軋板110萬噸,其中熱鍍鋅板61萬噸,彩塗板17萬噸;1970冷連軋機一套,生產能力為年產高檔冷軋板190萬噸;特鋼系統擁有50噸超高功率電弧爐1座,30噸超高功率電弧爐2座,800/650軋機1套,年產特鋼材40萬噸。經過多年的技術改造,目前,礦山、煉焦、煉鐵、煉鋼、軋鋼等主要工序的總體裝備水平達到國內外同類企業的先進水平,部分工序和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主導產品的“雙高”比例已達到70%以上,生產的石油管線鋼、貨櫃鋼、耐候鋼、焊瓶鋼、汽車大梁鋼、汽車車輪鋼、熱軋高強鋼、冷軋深沖鋼、熱鍍鋅板等主導產品,廣泛套用於航空、航海、汽車、家電、石化、機械、交通、運輸、建築、軍工等行業,不僅直供國內以中石油、中集集團、華晨汽車、海爾等為代表的各行業重點企業,而且還遠銷歐美、亞洲、非洲、大洋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重組
2010年8月3日上午,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中鋼協第三次行業信息發布會上透露,鞍本重組有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取得重大突破。早在2005年, 鞍鋼與本鋼即聯合重組為 鞍本集團,但一直處於“一塊牌子,兩套班子”的狀態,至今整而不合,沒有實質性重組,被業界稱為“領了結婚證沒結婚”。鞍鋼和本鋼的產品結構、目標市場在很大程度上重合,嚴重的同質化競爭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實質性整合勢在必行。2010年6月初,本鋼集團與本溪市屬 國有企業北台鋼鐵集團簽署聯合重組協定,整合後的新本鋼集團產能達2000萬噸。這一重組雖遭受詬病,但也被解讀為是遼寧省為鞍本重組所做的鋪墊。
鞍本重組將採取股份制形式進行整合,各自的國有股權將分別由國務院國資委和遼寧省政府持有。接下來,鞍鋼還可以重組凌鋼和東北特鋼,按照鞍鋼的規劃,2015年產能要達到6000萬噸,成為國內第一、全球二大鋼鐵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