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主義

本本主義

本本主義主觀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一種把理論當作教條、視書本為聖經的思想作風。其主要特徵是理論與實踐相分離,主觀與客觀相脫離,輕視實踐,輕視感性認識,誇大理性認識的作用。不從實際出發,一切從書本上的個別定義、公式、結論出發,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拒絕對具體地分析具體情況,否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簡述

本本主義本本主義

就是做什麼事都首先從自己個人考慮,不顧大局,只講私利。本本主義bookishness 不對具體事物進行調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現成原則、概念來處理問題的思想作風。

本本主義亦稱“教條主義”。主觀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特點是把書本、理論當教條,思想僵化,一切從定義、公式出發,不從實際出發,反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否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教條主義輕視實踐、割裂理論與實踐、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教條主義不懂得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必須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曾給革命和建設帶來嚴重危害。

解釋

工具書中的解釋

1、即教條主義,是一種脫離實際、生搬硬套、盲目地憑書本條文、他人經驗或上級指示辦事的作風。

2、主觀主義的一種表現,教條主義的別稱。我們黨歷史上的教條主義者不懂得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必須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把馬列主義的書本知識當作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生搬硬套。

3、即“教條主義”。首出於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不是把馬克思主義當成行動的指南,而是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當成千古不變的教條,到處生搬硬套,遇到問題,不問實際情況,開口閉口,“拿本本來”,因此又稱本本主義。

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1930年5月,針對黨和紅軍中存在的教條主義(當時稱為“本本主義”),毛澤東寫了《反對自由主義》,進一步從認識論的高度闡述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

2、20世紀30年代,毛澤東曾把這種教條主義的主觀主義稱為本本主義,即一切從本本出發。王明是其中最典範的代表。本本主義貌似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但它不是把理論視為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立場、觀點與方法。而是當作前提。用理論統攝現實。裁剪現實。規範現實。

危害

第一、窒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人類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學說,必須允許人們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允許人們探索改造社會的不同道路,只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使馬克思主義不脫離實際,不脫離生活,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第二、束縛黨的思想和實踐非常明顯,每當需要根據新的歷史條件改變、調整、或完善黨的政治路線或政策時,很多理論家們首先不去想這種變化是否有利於人們的利益,社會的發展,而是去爭論是否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是否是修正主義。擁護變革的人們也總是害怕自己被指責為修正主義,極力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解讀來尋找變革的合法性,論證自己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甚至對不利於新的政策的經典詞句重新翻譯,這是不能夠真正解放思想的,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極大的不尊重,對具有不同觀點的其他馬克思主義者的極大的不尊重,宣稱自己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等於說:主張其它不同的觀點都是離經叛道了。這種教條主義和與其伴生的實用主義既窒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又束縛黨的政治實踐,實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實際運動的大敵。

防範措施

人性,是反對教條主義的最根本力量

本本主義之所以可恨,就在於它是害人的,就在於它是背離人類進步發展之要求和趨勢的。當著依照教條主義的態度帶來了一定的(或足夠的)惡果之後,人性的要求必然會使人們拋棄它,從而採取正確的行為態度。所以,“求我幸福”這樣的人性,便為反對教條主義提供了最為根本的力量。

實踐,是反對教條主義的根本前提

要想反對本本主義,必須首先揭穿它的欺騙性,首先判別出某種態度(或理論、或政策等)是害人的教條主義、而不是利人的“繼承主義”。繼承主義和本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帶來的客觀效果是利人的,而後者則是害人的。這樣,判別兩者的最根本可靠的途徑,只能是實踐(它所帶來的效果)。所以,實踐活動及其效果所客觀具備的對教條主義的證偽作用,可為反對教條主義提供根本前提;實踐,是證偽教條主義的根本手段和唯一標準。由此也決定了:“只有等到某種教條主義產生現實惡果之後,才能從根本上消滅它”,也許帶有一定的必然性。這是因為:惟其如此,才能使本本主義的危害得以徹底暴露。進而論之,本本主義的作崇,也許本身就是人類發展軌跡難免曲折、人類社會難免沉醉的原因之一。

理論戰鬥,是反對本本主義的重要手段

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反對本本主義,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堅持馬克思主義。

發揮能動,是反對本本主義的基本方法

能動固然是教條主義的根本源頭之一,但能動本身並無罪過,只不過,教條主義者們往往把他們的能動力量用到捍衛教條上面罷了。反而,要想從根本上擊潰教條主義,最基本的方法,也只能是重新召回能動所本然具備的那種“創造性精神”:我們的能動不是用來盲目地捍衛教條,而應是主要地用來創造、次要地用來繼承;要用能動來弘揚發展主義和繼承主義,而非捍衛本本主義。

冷觀權威,是本本主義的必要補充

儘管,權威的存在是必要的,對權威的崇敬乃至崇拜也是必要的,但是,無論人們對歷史上的權威做怎樣地崇拜和崇敬,對其文化產品也應採取冷靜觀察、理性剖析和選擇繼承的態度。

實際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人們經常會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怎樣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創新發展理念和工作思路。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檔案等“本本”。其實,這不是一個新問題。早在1979年前,毛澤東同志就寫下了著名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要著力提高實踐能力,切實用黨的科學理論指導工作實踐;既要大力提高理論水平,更要大力提高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就是要求人們正確處理理論與實際的關係,做到要“本本”而不要本本主義。

一般說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檔案等“本本”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正確結論,凝結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為人們推進工作和事業提供了行動指南。人們想問題、辦事情、做工作,首先應當加強學習,深刻領會和努力把握“本本”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原理、所蘊涵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樣才能始終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增強預見性,避免盲目性,少走或不走彎路。當然也應當看到,“本本”是從實踐中來的,是為實踐服務的,只有運用於實踐並接受實踐的檢驗,才能發揮強大威力並不斷得到完善;脫離了實踐、脫離了生活,“本本”就會變成僵死的教條,就會喪失生命力。因此,學習“本本”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踐相結合。如果脫離實際,把科學理論神秘化,只知死背硬記或者一味固守“本本”上的一些詞句和結論,不會靈活地、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就會陷入本本主義,其結果必然是既學不好“本本”,也乾不好工作。
共產黨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歷來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強調“老祖宗不能丟”;但又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決反對本本主義。一些同志之所以不能正確對待“本本”,要么不認真學習領會“本本”,要么照抄照搬“本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前一個問題來說,大概是認為“本本”沒有用、束縛人,不如拋開“本本”、率性而為,甚至以為只有這樣才是創新。這當然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是必須避免的。就後一個問題來說,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是只求保險,怕擔風險。因為自己對一些問題沒有搞清楚、弄明白,又怕犯錯誤、擔風險,乾脆就照抄照搬“本本”,落得個保險平安。二是作風漂浮,投機取巧。理論聯繫實際是要下一番功夫的,要花費心血和氣力。有的同志受不了這份累、吃不起這種苦,於是就用“本本”上的東西代替對實際生活的調查研究,代替對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代替對民眾實踐的總結概括。但正如毛澤東同志當年所指出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投機取巧是容易的,卻經不起實踐的檢驗,最終必然會栽跟頭。由此可見,正確處理理論與實際的關係,做到要“本本”而不要本本主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