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發已發

未發已發語出《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理學家對此有多種解釋。程頤說:“存養於未發之前”,“善觀者卻於已發之際觀之”。楊時、羅從彥、李侗等強調“於靜中體認大本未發時氣象”。張栻則主張於已發處察識。朱熹先是悟出:“心為已發,性為未發”,史稱“丙戌之悟”。

既然心為已發,為學之功固在“省察已發”,而非“體驗未發”。後經反覆沉潛,認為“心為已發”與《中庸》本文相去已遠,即承認心有未發已發兩種不同狀態:“以思慮未萌、事物未至之時為喜怒哀樂之未發”(《與湖南諸公論中和第一書》);反之,則為已發。史稱“己丑之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