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工島

未來人工島

隨著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也伴之而來,且日趨嚴重。對此,現在社會各界已日益重視。目前科技界正在尋找一種能在全球消除環境污染的方法,新興的生物工藝技術,可能成為首選的目標。例如,在日本,人們培養微藻,將CO2收集起來,並作為能源重新使用,最終還能產生有用物質。這樣,大氣中的CO2就可循環使用,反害為利。

礦物增生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德國專家希伯爾茲的“礦物增生”建築技術。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利用日光能而把海水中的礦物質變成石灰石的辦法。希氏的最終目的,即通過並不複雜的技術,使大海中生出孤島,並向大陸提供建築材料和金屬!

希氏小組把一系列的線網置於洋底高山的頂上,(它們仍浸沒在海水之中),然後再把這些線網連線起來,接到一個提供直流低壓的太陽能電源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化反應將使海水中的礦物質向線網積聚,而形成石灰石的面板,這些面板的大小和形狀可由線網的布局來決定。而礦物質的增生過程將有助於降低CO2的含量,這類似於海棉吸水,而海水吸附著這種溫室氣體。希氏相信他的研究工作會取得成功,一些實驗性的裝置,已收到了理論所預期的效果。

如今希氏跟一個礁石保護協會合作,已在他們工作的小島周圍建立了5個實驗場地,即通過線網通電的辦法,以生成礁石或面板。其中3個實驗的能原來自陸地;另一個實驗的能原則利用海水製成的所謂“濕電池”;第5個則靠太陽能裝置。

希氏計畫的終點是海水自生成島城。他們擬在西夢塔安培(位於非洲馬德拉群島與葡萄牙之間),生長出一個能自給自足的島城,這是一個跨度為50米的島礁,其根部一直生在大西洋的海底,這個礁島雖說不大,卻有不少用途。它有淺灘,可供人們休閒娛樂和游泳;這區域的洋流不急,是一個釣魚者的樂園;更重要的是,在礁島附近的海底充滿了金屬小結塊,這包括銅、錳、鎳、鐵和鈷等,具有很大開採的價值。

為了保證礁島上居民的安全,這個小島城的周圍將築起巨大的石灰石壩,而這些建築材料,皆從海中自然生出。島上除了建立一個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站外,還將充分利用大海給予的恩惠,利用不同洋流之間的溫度差,通過一個熱能轉化的系統,而吸收能量,成為一個能源場。

評價

這位礦物增生技術的先驅,已在加勒比海區域建立起礁石,有朝一日它將成為新的海中城市。島城的經濟柱石是“石灰石生成”,這種建築材料不僅供本島建設之用,且可源源不斷地運往陸地,供建築之所需。希氏展望說,他們的礁島城大有發展前景,除了建材以外,還將提供多種金屬材料。由於海底存有大量金屬結塊,故將在此建立海下採礦中心,可從結塊中提煉出純金屬。雖然金屬提煉是一項很費能源的活動,但希氏說,這並不可怕。他說,建立一個靠海水生產石灰石管道的製造廠並不困難,使用這些管道將深層的緩慢海水流分流,使之通過巨大的水力發電機的槳葉而發電,大量的電力由此可得。

說明

礁島上的居民將主要以海鮮為食品。他們在“郊外”可用網捕魚,在家裡則可圈養(魚)蝦。這些人工養殖的魚類包括名貴的鮑魚、海膽、牡蠣、貽貝和貝殼類;而一般食用的蔬菜,都將在水溶液中種殖。

希氏說:這項技術的最大特點,是通過自然的循環過程,索取能源和財富,卻不會產生任何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