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伸臂橋

木里伸臂橋

橋墩是用直徑約20厘米的圓木,橫豎交替架置,中以石塊填實,這種優選法當地叫“木摞子”,當橋墩砌到一定高度時即先用直徑20至30厘米的圓木,置於橋墩中為橋身像手臂一樣遞伸向河中,逐層向河中遞伸數尺,這種層層遞出和斗拱層層挑出的結構原理相同,一般疊二十層左右,最高的有三十層。

建築價值

獨具民族特色的建築,在木里藏區鄉村比比皆是。木里伸臂橋(1)木里伸臂橋更是藏族文化的代表,它集古代數學力學美學於一體,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民族藝術價值。木里伸臂木拱橋已載入了中國橋樑建築大全。
木里伸臂橋(1)木里伸臂橋(1)

分布情況

木里藏式伸臂橋,主要分布於木里藏族自治縣境內的水洛河和理塘河,其他小河各自也有分布。

建築材料

伸臂橋是兩河岸百姓各自就地取材,根據地形選擇河岸較窄的地方,用原木和石塊,兩岸相對各建一個橋墩。

建築簡介

圖片木里伸臂橋(2)圖片木里伸臂橋(2)
橋墩是用直徑約20厘米的圓木,橫豎交替架置,中以石塊填實,這種優選法當地叫“木摞子”,圖片木里伸臂橋(2)當橋墩砌到一定高度時即先用直徑20至30厘米的圓木,置於橋墩中為橋身像手臂一樣遞伸向河中,逐層向河中遞伸數尺,這種層層遞出和斗拱層層挑出的結構原理相同,一般疊二十層左右,最高的有三十層。每層相隔約一厘米左右,橫置一木條,木條兩端鑿挑出的木桿得以固定牢靠,從力學和結構方面出發,同時在所有空隙中填充石塊。當兩岸橋墩伸出的木排到可以搭木桿時,最後在兩個“大手臂”上搭上數根兩面削平的木桿,就可以通行了。過去比較講究的伸臂橋,橋面上還要橫置木板,構成微拱的橋面。有的橋面還沒有欄桿扶手,橋面的寬窄,視將有流量大小而定。橋身最長可達三十多米。

傳說

過去為了防備土匪和強人的騷擾,村子裡派人把守,白天通行,夜裡就抽掉上面的木桿,這樣可防止村子受騷擾。

建築特色

解放前,木里境內較大的伸臂橋有20座,至今尚存5座左右。此種橋興於元代,盛於清朝民國歷史悠久,結構獨特,全橋不用石灰、石條,不用一顆鐵釘,也不用繩索綑紮,而是全部填充石塊加重其橋墩自身重量,確保“大手臂”的支撐力度。蘊藏著獨具民族特色的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