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歷時五年的“世界文學史”課程中,木心曾應聽課生再三懇請,於1993 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課的半數時間,講述了自己的文學寫作。其全部內容,包含在陳丹青的原始筆記中。2013年初,依據這五本聽課筆記,《文學回憶錄》出版了。出於當時的顧慮,陳丹青沒有收入九堂課的相關內容。近經商酌,為讀者考慮,仍以他的筆記為依據,編成《木心談木心》一書,是為《文學回憶錄》補遺。
聽課學生陳丹青說,返回八十年代,這份“課業”並不是聽講世界文學史,而是眾人攛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這是先要向讀者告白的實情。1993年,文學史講席進入第四個年頭,話題漸入所謂現代文學。其時眾人與老師混得忒熟了,不知怎樣一來,舊話重提,我們又要他談談自己的寫作、自己的文章。3月間,木心終於同意了,擬定前半堂課仍講現代文學,後半堂課,則由大家任選一篇他的作品,聽他夫子自道。查閱筆記,頭一回講述是3月7日,末一回是9月11日,共九講。之後,木心繼續全時談論現代文學,直到1994年元月的最後一課。
木心極鄭重地說,“當沒有人理解你時,你自己不要出來講。”陳丹青說,什麼叫做“私房話”呢,這就是私房話。全本《文學回憶錄》的真價值,即在“私房”。他談到那么多古今妙人,倒將自己講了出來,而逐句談論自家的作品(《木心談木心》),卻是在言說何謂文學、何謂文章、何謂用字與用詞。這可是高難度動作啊,愛書寫的人,哪裡找這等真貨?眼下,隱然而欠雛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動。《木心談木心》面世,應是大可尋味的文本,賞鑒木心而有待申說的作者,會留意他所謂“精靈”的自況,所謂“步虛”的自供嗎——承老頭子看得起我們,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論,誠哉所言非人:這是文學法庭再嚴厲的拷問也難求得的自白啊。
作者簡介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在“文革”囚禁期間,用白紙畫了鋼琴的琴鍵,無聲彈奏莫扎特與巴赫。陳丹青說,“他摯愛文學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與世隔絕”。著有《哥倫比亞的倒影》、《素履之往》、《即興判斷》、《瓊美卡隨想錄》、《溫莎墓園日記》、《我紛紛的情慾》、《西班牙三棵樹》、《魚麗之宴》、《巴瓏》、《偽所羅門書》、《詩經演》、《愛默生家的惡客》、《雲雀叫了一整天》等書,逝世後另有“世界文學史講座”整理成書《文學回憶錄》,及作為《文學回憶錄》補遺的《木心談木心》。
木心說:“貝(聿銘)先生一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對的;我一生的各個階段,全是錯的。”這不是反諷,而是實話,因為實話,尤甚於反諷——五十年代末,他躲在家偷學意識流寫作;六十年代“文革”前夕,他與人徹夜談論葉慈、艾略特、斯賓格勒、普魯斯特、阿赫瑪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單獨囚禁時,偷偷書寫文學手稿,令人驚怵不已;八十年代末,他年逾花甲,生存焦慮遠甚於流落異國的壯年人,可他講了五年文學課……《文學回憶錄》這本書,布滿木心始終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數家珍的文學聖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樣持久地影響了這個人。木心說,“我講世界文學史,其實是我的文學的回憶”。
陳丹青,1953年生,原籍上海,中央美術學院畢業。最完整記錄1989—1994年紐約“世界文學史講座”的聽課學生,以木心為“師尊”。木心說,“最好的學生,是激起老師靈感的學生。丹青是激起我靈感的朋友”,又說,“霍拉旭答應了,天才死了,天才的朋友為天才作證,甚至可以說,藝術家是通過朋友的手才把禮物贈給世界的”。繪畫之外,著有《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草草集》、《紐約瑣記》、《外國音樂在外國》、《無知的遊歷》、《談話的泥沼》、《笑談大先生》等書。
目錄
[出版說明] 木心的九堂文學課,陳丹青的五冊原始筆記
[ 第一講 ] 談自己的作品 (1993.3.7)
同步閱讀:《即興判斷》代序、《塔下讀書處》
[ 第二講 ] 再談薩特,兼自己的作品 (1993.3.21)
同步閱讀:《九月初九》
[ 第三講 ] 續談薩特,兼自己的作品 (1993.4.4)
同步閱讀:《S. 巴哈的咳嗽曲》、《散文一集》序、《明天不散步了》
[ 第四講 ] 談加繆,兼自己的作品 (1993.4.18)
同步閱讀:《明天不散步了》、《童年隨之而去》
[ 第五講 ] 續談存在主義,兼自己的作品 (1993.5.9)
同步閱讀:《哥倫比亞的倒影》
[ 第六講 ] 談法國新小說派,兼自己的作品 (1993.5.16)
同步閱讀:《哥倫比亞的倒影》、《末班車的乘客》
[ 第七講 ] 談訪談 (1993.6.13)
同步閱讀:《仲夏開軒》
[ 第八講 ] 再談新小說,兼自己的作品 (1993.6.20)
同步閱讀:《遺狂篇》
[ 第九講 ] 談《素履之往》 (1993.9.11)
同步閱讀:自序、《庖魚及賓》、《朱紱方來》
[ 後記 ] 總算還原了《文學回憶錄》全貌 / 陳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