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庵反對為逃脫世俗的煩惱苦難,尋求安閒生活和精神寄託而出家為僧,主張僧人要趁年輕時抓緊光陰,苦心修行,潛研佛經,宏揚釋教,勸人為善,普渡眾生。他本人為僧苦心修煉,嚴持戒律,“精參默究,益臻閫奧,拈頌機答,無爽玄旨。”他用治儒之道治禪,景慕佛門前賢,讚揚祖道,啟示後人。
為僧後,木庵四處參禪求法,潛心修煉。崇禎九年(1636年),全國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如火如荼,“戎馬生郊,所在鼎沸”,道路難行。在這“亂離太甚不聊生,處處驚心草木兵”的戰亂時期,木庵為參禪求法,不畏亂世路途艱險,經艱難跋涉,克服種種困難,前往江、浙諸山參拜名僧,兩年間先後參謁過接待寺雪關禪師、龍居寺古德禪師、龍樹寺雪松法師、天童寺密雲老和尚、真寂寺永覺老和尚,並從永覺受菩薩戒。崇禎十一年(1638年),登金粟山廣慧寺,參拜臨濟宗正傳第三十一世傳人費隱禪師,認真參禪學法,受益良多。越明年任廣慧寺副寺。
崇禎十三年(1640年),因篤念祖母,乞假省親。回鄉之後,住持朋山青陽室,有詠《山居詩》七言律詩十首。次年歸開元寺本房。其間曾為開元寺的“六殊勝”、“八吉祥”題詩詠贊, 這是木庵禪師東渡前留在泉州的主要遺作之一,開元寺現存有抄本。後又往漳州南山寺拜謁亘信老和尚。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木庵33 歲,再往浙江求法,到廣慧寺拜謁費隱禪師,被命為知賓。當時臨濟宗正傳第三十二世傳人隱元禪師為該寺首座,木庵早晚隨從請益,並拜隱元為師 。
清·順治三年(1646年),木庵36歲時再回泉州,在開元寺掩關。兩年後聞本師隱元已回福清縣黃檗山萬福寺,即前往參謁。先後被命為該寺維那、西堂和首座。隱元先授木庵拂子,後又付予源流、法衣。木庵遂成為隱元法統的繼承人,即臨濟宗正傳第三十三世,時年四十一歲。
相關詞條
-
木庵小區
小區環境非常好
百科概述 小區信息 詳細信息 -
木仙庵
《西遊記》中的地名,此地人跡罕至,荊棘叢生,多草木精靈,唐僧師徒路過荊棘嶺,來到木仙庵,行者看了道:“此地少吉多凶,不宜久坐。”沙僧道:“師兄差疑了,似...
荊棘嶺妖怪 所談詩句 -
釋木庵
崇禎九年(1636),不畏路途艱險,前往浙江諸山參拜名僧。 後退隱萬福寺紫雲院,日本貞享元年(1684)病逝。 日本明治十四年(1881),明治天皇追贈...
簡介 -
李木庵
中國當代著名法學家。 主編《懷安詩刊》,寫有《西北吟》、《解放吟〉、《窯台詩話》等詩稿。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務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中央法制委...
早期經歷 參加北伐 遠赴西安 抗日工作 解放之後 -
李木庵(1884~195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李木庵(1884~1959)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贊木庵和尚》
《贊木庵和尚》是宋代詩人 釋鹹傑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木竹庵村
木竹庵村隸屬於雲南省楚雄市南華縣龍川鎮斗山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龍川鎮北 邊,距離斗山村委會0.8 公里,距離龍川鎮2公里。國土面積0.63畝,海拔18...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農村經濟 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
白衣庵
白衣庵位於綿陽城南石塘鎮紅星村。有比丘尼4人,信眾500餘人,有觀音殿和大雄寶殿,房屋14間。
1、平昌白衣庵 2、綿陽白衣庵 3、洪湖白衣庵 4、莆田白衣庵 5、織金白衣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