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而長,生等粗或近等粗的不定根。莖直立,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高25—5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全部莖枝光滑無毛。最下部或基部莖葉花期枯萎,脫落;中下部莖葉橢圓或長橢圓形,長6—10厘米,寬2—4厘米,或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4.5厘米,寬約2厘米,基部圓形,無柄,半抱莖或貼莖,但下方的葉有時有短或,極短的柄;上部或接頭狀花序下部的 葉與中下部莖葉同形,或卵狀長橢圓形,但較小。全部葉質地薄,紙質或稍厚而為厚紙質,兩面同色或近同色,綠色或下面色淡,無毛,頂端短漸尖或近急尖,邊緣針刺狀緣毛或三角形的細密刺齒或稀疏的三角形長針齒。苞葉綠色,刺齒狀羽狀深裂。頭狀花序單生莖端或植株有少數單生莖枝頂端,但並不形成明顯的花序式排列。總苞鍾狀或楔鍾狀,直徑達1厘米。總苞片6一?層,外層及最外層卵形,長2—4毫米;中層橢圓形,長6一7毫米;最內層長倒披針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長11毫米。全部苞片頂端鈍或圓形,邊緣有稀疏的蛛絲狀毛或無毛,最內層苞片頂端常紅紫色。小花白色,長約8毫米。瘦果倒卵圓形,長約4毫米,被稠密的順向貼伏的長直毛,有時變稀毛。冠毛剛毛褐色,羽毛狀,長6一7毫米,基部結合成環。花果期7一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700米的山坡灌叢中或林下灌叢中或乾燥山坡。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朝鮮及我國遼寧、山東。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與施肥。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陽光充足的壤土、沙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做床。畝施農家肥2000公斤。採用大壟高床技術,床寬130~140厘米,長度視需要而定,床高10~12厘米,床間距30厘米。
2.繁殖技術。
(1)種子繁殖。在4月下旬育苗,苗床選擇向陽地為好,播種前,施基肥再耕,細耙整平,作成寬1米的畦,進行條播或撒播。條播在畦面橫向開溝,溝距20~25厘米、溝深為3厘米,把種子均勻撒於溝中,然後覆土。撒播直接在畦面上均勻撒上種子,覆土2~3厘米。畝用種3~4公斤,播後都應在上面蓋一層稻草,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度,苗長出後去掉蓋草。苗高3厘米左右時進行間苗,10厘米左右即可定植,以株行距15厘米×30厘米進行,栽後覆土壓緊並澆水。一般在陰雨天或午後定植易成活。
(2)分株繁殖。在5月中下旬芽剛要萌發時,把老苗連根掘出,去掉泥土,將根莖切成若干小塊,每小塊帶1~3個芽,然後栽於大田。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幼苗期應勤除草鬆土,定植後注意中耕除草。如天氣乾旱,要適時灌水,也可以結合追肥一起進行。
(2)追肥。一般每年追肥3次,結合培土,防止倒伏。第一次追肥在5月施清糞水,每畝用大約1000公斤;第二次在6月苗生長盛期時施入人糞尿,每畝用約1250公斤,也可以每畝施用5公斤硫銨肥;第三次追肥則應在8月開花前,每畝用人糞尿l000~1500公斤,同時加施適量草木灰和過磷酸鈣。
(3)灌水與排水。若遇乾旱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澇,以免爛根死苗、降低產量和品質。
(4)除蕾。在7~8月現蕾期,對於非留種地的蒼朮植株應及時摘除花蕾,以利地下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