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望岳
南嶽配朱鳥 ,秩禮自百王 。
歘吸領地靈 ,鴻洞半炎方 。
邦家用祀典 ,在德非馨香 。
巡守何寂寥 ,有虞今則亡 。
洎吾隘世網 , 行邁越瀟湘 。
渴日絕壁出 ,漾舟清光旁 。
祝融五峯尊 ,峯峯次低昴 。
紫蓋獨不朝 , 爭長嶫相望 。
恭聞魏夫人 ,羣仙夾翱翔 。
有時五峯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 ,未暇杖崇岡 。
歸來覬命駕 ,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 ,曷以贊我皇 。
牲璧忍衰俗 ,神其思降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朱鳥:這裡指四靈之一的南方朱雀。
秩禮:古代辨上下﹑貴賤之禮。自百王:從百代以前的帝王開始。自,從……開始。
歘(xū)吸領地靈:指祀岳時迅速吸取天地靈氣。歘,快速。
鴻洞:這裡是廣闊之意。炎方:泛指南方炎熱地區。
邦家:國家。祀典:祭祀的儀禮。
馨香:這裡指燃燒香蠟飄出的香氣。
巡守:天子出行,視察邦國州郡。
有虞(yú):上古有虞部落,這裡指古代居民。
洎(jì):到,及。世網:比喻社會上法律禮教、倫理道德對人的束縛。
行邁:遠行。瀟湘:瀟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
渴日:盡日,終日。絕壁:極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漾舟:泛舟。清光:清亮的光輝。
祝融:指祝融山。
峯(fēng)峯次低昴(mǎo):山峰高聳直觸昴星。這裡是誇張的寫法。峯峯:這裡是很高之意。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紫蓋:指紫蓋山。
嶫(yè):高聳。
魏夫人:《神仙通鑑》等載其為晉人,南嶽最早的一位女道士,年八十三,東華帝君降授《黃庭經》並成丹二劑,於是托劍化形而去,詣上清闕,任為南嶽真人紫虛元君,比秩三公。
羣仙:群仙,眾仙。
牽迫:很緊迫。修途:長途。
未暇:沒有時間顧及。杖崇岡:拄著拐杖登高山。杖,拄著(拐杖),這裡用作動詞。
命駕:命人駕車馬。謂立即動身。
府主:指州郡長官。
曷(hé)以:怎么能。
牲璧:即牲玉,供祭祀用的犧牲和玉器。
衰俗:衰敗的世俗。
1.朱鳥:這裡指四靈之一的南方朱雀。
2.秩禮:古代辨上下﹑貴賤之禮。自百王:從百代以前的帝王開始。自,從……開始。
3.歘(xū)吸領地靈:指祀岳時迅速吸取天地靈氣。歘,快速。
4.鴻洞:這裡是廣闊之意。炎方:泛指南方炎熱地區。
5.邦家:國家。祀典:祭祀的儀禮。
6.馨香:這裡指燃燒香蠟飄出的香氣。
7.巡守:天子出行,視察邦國州郡。
8.有虞(yú):上古有虞部落,這裡指古代居民。
9.洎(jì):到,及。世網:比喻社會上法律禮教、倫理道德對人的束縛。
10.行邁:遠行。瀟湘:瀟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
11.渴日:盡日,終日。絕壁:極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12.漾舟:泛舟。清光:清亮的光輝。
13.祝融:指祝融山。
14.峯(fēng)峯次低昴(mǎo):山峰高聳直觸昴星。這裡是誇張的寫法。峯峯:這裡是很高之意。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15.紫蓋:指紫蓋山。
16.嶫(yè):高聳。
17.18.
羣仙:群仙,眾仙。
19.牽迫:很緊迫。修途:長途。
20.未暇:沒有時間顧及。杖崇岡:拄著拐杖登高山。杖,拄著(拐杖),這裡用作動詞。
21.命駕:命人駕車馬。謂立即動身。
22.府主:指州郡長官。
23.曷(hé)以:怎么能。
24.牲璧:即牲玉,供祭祀用的犧牲和玉器。
25.衰俗:衰敗的世俗。
白話譯文
傳說南嶽有朱雀,從百代以前的帝王開始,就有為岳分上下之禮。
在大半廣闊的南方之地祀岳時,迅速吸取天地靈氣。
朝廷對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國家在於德政而不是燒香點蠟。
巡視地方祭祀南嶽,何等寂寥,當年的先人已早離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禮教德的阻礙,現在終於越瀟湘,來到衡山了。
我終日或遊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極為高聳,山頂似乎直觸低處的昴星。
但諸峰中唯有紫蓋山與華山不相上下,似與華山爭高。
又聽說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與群仙翱翔於華山之空。
有時群峰頂上的氣候,颳起的風像飛霜一樣。
走長途的時間很緊,沒有時間拄著杖爬上高崇的山嶺。
登完山後,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多次和郡守對話,問他這怎會有這樣雄偉的衡山?這不得不詠贊我皇了。
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間之俗,而用於祭祀,但神會因此而降福人間的。
創作背景
杜甫一生好入名山游,著有望岳三首,分別遊覽的是泰山、華山和衡山。而這首詩作於大曆四年(769年)春,是杜甫晚年遊玩衡山時創作的。
作品賞析
原文賞析
這首詩深刻描寫了山嶽之勢和神異,並且對祭祀天地之禮加以議論,加入了詩人對世事的哀嘆和憂鬱。
“南嶽配朱鳥”,表面上看只是起興,因為朱雀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唐代統治者認定的南嶽真形圖也是朱雀,並因此而作為南嶽衡山的山徽。而南嶽風景“南嶽獨如飛,朱鳥展翅垂雲大。四旁各展百十里,環侍主峰如輔佐”,第一句就不只是起興而已,同時也是寫實。同樣,“鴻洞半炎方”也是虛中有實。鴻洞,瀰漫無際之謂。歷來,南嶽有七十二峰、周遭八百餘里之說。說它瀰漫了半個南方,固然屬於誇張,但這種連延不斷的景象卻只有站在最高峰頂上才能看到。實際上,這句話與說東嶽“齊魯青未了”,是用同一種手法,表達相同的意思。“巡狩何寂寥,有虞今則亡”,則通過自有虞氏以來歷代帝王制定的巡狩南嶽的禮儀也久不施行的曲筆,反映了國家處在多事之秋,皇帝無暇顧及。這兩句還照應著上文。“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寥寥十字,把衡岳七十二峰尊卑次第,遠近高低,囊括無遺。境界何其闊大、雄奇。此等手筆,非大家不能為之。次低昂”,真是把眾峰朝祝融給寫活了,使人感覺如在目前。“紫蓋獨不朝,爭長山業相望。”一個“獨”字,將紫蓋峰昂首不屈的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寫作手法上講,更收倒綰前文之功,意謂上文之“峰峰”都是朝向祝融。鍊字煉到此種程度,何只一字千金,不知省卻了庸俗輩多少筆墨。“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這兩句表現的是一種小範圍的靈動、秀美,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有時”二字,更給人一種細分時間段的感覺,只有當人處在一個較長時間內觀看某一事物時才能產生此種感覺。“三嘆問府主,何以贊我皇”。嘆國無仁政,嘆世無仁君,嘆空有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南嶽神靈啊,怎樣才能使我皇成為堯舜一樣的人?牲玉之薦只是沿襲舊俗,決不能換來國家的祥瑞。因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神靈只臨有德之邦,神靈只近勤政愛民之君。
此詩寫得雍容肅穆,情思婉約,與之前的望岳詩有很多相異的地方。詩作起於祀典,結於祀典,但旨歸不在祀典。作者在這首詩中主要想表達的宗旨和思想,是效仿堯舜時代施行仁政。詩中無不處處反映出時世的凋敝、國家的衰頹。無奈之下,杜甫也只能向岳神發出“神其思降祥”的祈求了。“詩史”之譽於此可見一斑。
名家點評
清朝東閣大學士梁詩正《唐宋詩醇》:“華岱二詩,筆意峭拔,各極其變。此詩另闢一格,出以典重。以明德唯馨之意勖勵守土,尤有立言之旨,非徒得郊擅登歌氣象。”
清朝文學家沈德潛:“霞光飄渺,氣象肅穆”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