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魚養殖

有機魚是指來自有機生產體系,按照有關標準和要求生產的魚類。有機魚的生產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在生產、加工、包裝、儲存、運輸等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物質和不利用離子輻射技術及轉基因技術,有完整的跟蹤記錄,並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此外,有機魚生產必須在無污染的水體中進行。

有機魚簡介

有機魚是指來自有機生產體系,按照有關標準和要求生產的魚類。有機魚的生產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在生產、加工、包裝、儲存、運輸等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物質和不利用離子輻射技術及轉基因技術,有完整的跟蹤記錄,並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此外,有機魚生產必須在無污染的水體中進行。

南方有機魚養殖

1、池塘條件

有機魚池塘通風向陽,光照充足,水源充足,水質清新,進排水方便,面積15畝~40畝,水深2m~4m,堤圍牢固,保水性好,平均水深2、6m,最深3、5m,池底平坦,底質為黑泥質,底泥少於20cm。另外,每5畝池塘需配備1台功率2.2kW的增氧機。

2、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放養前12天,用75kg/畝~150kg/畝生石灰進行乾法清塘,5天后用80目紗絹網袋過濾回水1.2m~1.7m,防止敵害生物進入池塘內。池塘進水後,施入150kg/畝~250kg/畝經過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培育水質,池水以茶褐色或油綠色為佳,透明度控制在25cm~35cm左右,用燒杯盛水觀察,池水輪蟲、枝角類較多,即可投放魚種。

3、魚种放養

當水溫穩定在20℃以上時,即為適宜的魚种放養時間。應投放品種純正、體質健壯、活動力強、無傷病、無藥物殘留、無特異病原、雄性率97%以上、平均體重0、25kg以上的魚種。

4、飼養管理

(1)投餵要在較短時間內養殖大規格有機魚,必須全程投餵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優質魚飼料,該種飼料以優質動物蛋白為主,能量適中。選擇飼料應以有機魚攝食後不肥胖、食慾強、生長快、生長後勁好作為原則,飼料蛋白質含量32%以上,脂肪的種類和含量較合理,有較好的誘食性。

(2)池水調控有機魚耐低溶解氧,適應性廣,但保持水質良好則有利於魚體的生長,可減少疾病的發生和提高飼料利用率。魚種投放前和投放後每隔20天左右檢測池水的透明度、pH、溶解氧、氨態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總硬度等水質指標,根據水質檢測結果、水色、池水變化情況以及魚體攝食、生長情況,採用綜合措施調控池塘水質。

(3)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塘,觀察水色、水質和魚體活動情況,觀察是否浮頭或有浮頭預兆;高溫時期,堅持在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1小時~2小時,夜間、陰雨天或天氣突變的情況注意開動增氧機;每天早、中、晚測量水溫;投餵1小時~2小時後,檢查魚體攝食情況;定期測量魚體生長情況。根據檢查的情況,合理調整管理措施。做好養殖日誌、池塘養殖生產記錄、水產養殖用藥記錄等各項記錄。

(4)病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並重"的原則。魚種入池前,嚴格進行檢疫和藥物消毒。投餵優質飼料,不過量投餵。施用生石灰、沸石粉調節水質,用微劑生物製劑淨化水質,嚴防pH、氨態氮過高,保持水質良好、穩定,使魚體健壯可增強抗病能力。魚種下塘半個月後,每隔2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水體,輪流使用,以減少池水中的致病細菌,漂白粉用量1g/立方米~2g/立方米(28%有效氯),生石灰用量7、5kg/畝~10kg/畝。高溫季節減少投餵量,提高水位,防止池水過肥,並適當增加增氧機的開機時間,防止浮頭。定期投餵藥餌,按每千克體重每日在飼料添加5g大蒜頭或0、47g大蒜素,連用6天,同時加入適量食鹽。死魚應及時撈出,並埋入土中;在有病魚的池中使用過的漁具,要浸洗消毒,消毒方法按苗種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時間可增加;有病魚的池水未經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5、食用魚收穫

體重0、2kg~0、4kg的大規格魚種在食用魚飼養池飼養約3個月~4個月,平均體重達到0、8kg以上,即可收穫。食用魚的外觀要求體態勻稱、無畸形、鱗片緊密、不得有魚病症狀、具有固有體色和光澤,魚體遊動正常。鮮魚的感觀、質量應符合NY5053(無公害食品草、青、鰱、鱅、尼羅羅非魚)的規定。[1]

夏有機水產養殖

當下已經進入夏季的高溫期,低壓天氣逐漸增多,做好科學開啟增氧機進行適時有效的增氧,在日常有機水產養殖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有機水產養殖的增氧防泛池技術詳細如下:

一、應科學地使用增氧機,具體應做到“四開”、 “兩不開”。

1、晴天中午開。水體溶氧85%以上來自光合作用,中午光合作用最強,水表面溶氧已過飽和,水溫也最高,此時開啟增氧機,能夠打破水體的上下分層,而把水面的高溶氧送達到池底,保持水底層有足夠的溶氧。

2、陰天清晨開。溶氧經過一夜的消耗,黎明前後達到最低值,如果陰天光合作用不強,則清晨必須開啟增氧機,否則極易引起浮頭,給養殖生產帶來不利

3、連綿陰雨半夜開。連綿陰雨天,光合作用微弱,造氧減少,溶氧來源主要靠機械增氧。必須較長時間開機,直接改善溶氧低峰值,才能防止和解救魚蝦浮頭,一般半夜開機,要持續到日出後光合作用進行溶氧充足時才能停機。

4、晴天傍晚不開,因為傍晚水錶層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已經停止,浮游植物不僅不進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反而要進行呼吸而消耗氧氣。此時開機使上下水層提前對流,反而把池底的溶氧帶到池表面被浮游植物所消耗,所以此時開機容易引起耗氧,引起浮頭,開機反而起到反作用。

5、陰雨天白天中午魚不浮頭時不開機。陰雨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造氧能力低,池水溶氧不足,易引起浮頭。此時必須充分發揮增氧機的機械增氧作用,應在夜裡及早開機及時增氧,直接改善池水溶氧情況,達到防止和解救魚類浮頭的目的。避免陰雨天中午開機。此時開機,不但不能增強下層水的溶氧,而且降低了上層浮游植物的造氧功能,增加了池塘的耗氧水層,加速了下層的耗氧速度,極易引起魚類浮頭。

二、選擇適合塘口的增氧機。微孔管增氧機適合蝦蟹池塘使用;射流式增氧機適合養殖密度大的深水池塘;水車式、噴水式增氧機適合水淺的小面積池塘;葉輪式增氧機對於水深2~3米的水體效果非常好。我市目前有80%以上的水產養殖戶使用的是葉輪式增氧機。有條件的養殖戶還可以使用溶氧儀配合增氧機使用,全時段監控水質溶氧變化,及時增氧。

三、要常對增氧設備,線路進行檢修。夏季增氧機用量加大,加之高溫天氣,機械線路負荷較高,生產安全隱患較大。因此需要利用晴好天氣,對增氧設備及線路進行全面的檢修,確保萬無一失。

四、每個水產養殖戶手頭一定要儲備1-2次量的增氧劑。可購置增氧劑、顆粒氧等儲存應急,以備在增氧設備失靈或停電時迅速補充水中溶氧,也可配合開增氧機遲了魚發生嚴重浮頭時一同使用。注意要將增氧劑保存在避光陰暗處,防治提前失效。[2]

種草養殖有機魚

目前,隨著糧價的上揚,飼料價格上漲,使養魚飼料成本加大,經濟效益下滑。為降低魚飼料成本,確保有機魚生產效益,應充分利用圩埂、池坡及短期閒置魚,適時種植優質高產的魚用青飼料。現將種草養殖有機魚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一、選好草種適時播種

種草既要求高產,又以確保常年有草供應,實踐表明每畝池塘配備300~400平方米草地,既可確保養成魚的需要草量,又能確保飼草全年供應。春用草種以苜蓿、黑麥草為主體品種。苜蓿為多年生飼草,春秋播種均可,每畝池塘搭播80~100平方米,從4月初開始供草,至6月底可收割3次;黑麥草於8月底、9月初播種,每畝池塘搭播80~100平方米,4月份開始供草,每25天割一次,可割3~4次,與苜蓿搭配飼餵。越夏後10月份又能供草,正好接茬蘇丹草和雜交狼尾草。蘇丹草和雜交狼尾草為夏季主體品種,每畝池塘配套種草150~200平方米,可分期播種。3月初播,6月中旬供草,6月初播,7月中旬供草,草長到70厘米可割青。飼草每次割取後,應及時中耕施肥,以使進其再生長。

二、合理搭配放養

種草養魚,應以草食性魚類為主體魚,如草魚、團頭魴,搭配混養鯽、泥鰍、黃顙魚、塘鱧等雜食性魚類,而鰱鱅等濾食性魚類的比例應縮小。要主放大規格草魚,其攝食性能力強、生長快、死亡率低,對增產最為有利。團頭魴雖然生長慢,但經濟價值較高,並能吞食草魚吃過留下的碎屑。因其攝食量比不上草魚,放養時應以數量取勝。鯽、泥鰍、黃顙魚、塘鱧吃的是殘餌,放養數量隨著單產的提高而增加。鰱靠吃草魚、團頭魴排出的魚類糞便而獲取的浮游生物飼料,放養比例可相對縮小。

三、加強飼養管理

每日投草量可根據當天的天氣情況、水質、魚類食慾及活動情況適當增減。一般青綠飼料以上午8~9時投喂,下午4~5時吃完為度。如短於上述時間吃完,則次日的投餵量應酌量增加,吃不完或天氣轉壞,則次日酌量減少。吃不完的草渣應於當天傍晚撈除,以免腐爛大量耗氧而敗壞水質。種草養魚,開始水深增高15~20厘米,6月中旬達到最高水位2~2.5米。以後每隔10天補水1次。水質較差或放養密度較大的池塘。每次換水量可達原池水的20%~30%,使池水始終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PH在7~8之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