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有感
馬首桓州又懿州 ,朔風秋冷黑貂裘 。
可憐吹得頭如雪,更上安南萬里舟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馬首:惟某某馬首是瞻的意思。桓州:州名,金置,治所在清塞(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西北),明廢州,置桓州驛。懿州:州名,遼置,治所在寧昌(今遼寧阜新市東北),明初廢。此詩作於廢州之前,故仍用二州名。
2.秋:一作“吹”。黑貂裘:一種名貴的皮袍。
3.安南:越南。明洪武二年(1369年),張以寧奉使安南。
白話譯文
聽從皇帝命令,我從桓州到懿州,裹著貂裘在秋天的寒風裡奔波。
可憐我頭髮都被吹白如雪,還要登上去萬里外安南的船。
創作背景
張以寧身歷兩朝,在元至正間官至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明洪武初(1369年),復授侍講學士,奉使安南。這時他已年近七旬,不堪奔命,作下此詩抒慨。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馬首桓州又懿州,朔風秋冷黑貂裘。”桓州和懿州不在一處,又皆地處中國之極北,體現出路途的遙遠。首句系言自己聽命於洪武帝朱元璋,奔勞於北方諸州。北方苦寒,故有“朔風秋冷”之感。“黑貂裘”暗用蘇秦典故,表示奔波勞苦疲憊之態,也有功名未遂的意味。總之是既不得已,又不得意,於是二句已有思歸息心之念頭,殊不知身不由已。
“可憐吹得頭如雪,更上安南萬里舟。”上句“黑貂裘”還給人少壯之感,此句“頭如雪”則成翁矣。黑白對照之間,不免有“空悲切”或“徒傷悲”之慨。加上“可憐”二字,又全是顧影自憐意。“吹得”二字由上文“朔風秋冷”一氣貫注,意轉辭連,極為自然。該是休息的時候,該是下馬的時候,可詩人才剛剛下馬,又立刻上船,以古稀發白之年出使安南,不禁感慨系之。正是“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實命不猶”(《詩經·召南·小星》)。
元明七絕之病往往在於“浮響”,即有唐人腔口而無唐人之凝重。這首詩則沒有這個毛病。詩以南、北二字相起,意味無窮。蓋原先奔波桓、懿,皆極北之邊州;此日向安南,又為極南之半島,則張夫子一生可謂天南海北之至。日前不堪“朔風秋冷”之苦,往後,瘴氣暑熱較“朔風秋冷”也不好受。“更上安南萬里舟”,詩人雖不甚言其苦,字裡行間已若不堪憂矣。
名家點評
湘潭大學教授羊春秋《明詩三百首》:寥寥數語,道盡羈旅行役之苦,為國宣勞之心。詩人清廉自律,北還臨終前,口占一詩有“覆身惟有黔婁被,垂橐都無陸賈金”之句,讀之益見老臣為國之高尚情操。
作者簡介
張以寧(1301年—1370年),字志道,古田人。生於元大德五年,卒於明洪武三年,享年七十。有俊才,博學強記,擅名於世。人呼“小張學士”。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滅元後,復授其侍講學士,奉使安南(今越南),還,卒於道。家於古田翠屏山下,學者稱翠屏先生。以寧工詩,高雅俊逸,超絕畦畛。著有《翠屏集》《春王正月考》(均《四庫總目》),並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