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看天姥

月夜看天姥

《月夜看天姥》選用一塊半透明的壽山坑頭凍做材料,把乳白色部分布局成皎潔的月光流瀉下天姥山明媚夜色,在其上面還微刻了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全文;而以其底部深灰色部分,則用三維圖像化方式,刻畫出月夜在天姥頂峰放目四野,“一覽眾山小”的秀麗景觀。但見月光照射在天姥岩壁上,反射出朗朗清輝,把天姥山野照耀得如同白晝。作品把一幅“月夜看天姥”直觀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給人們帶來了在明朗秋月下夜遊天姥山的奇妙享受。

作品信息

《月夜看天姥》圖片 《月夜看天姥》圖片

【名稱】月夜看天姥

【材質】壽山坑頭凍

【規格】15.0×7.5×4.0cm

【技法】初山微畫雕

【作者】初山微畫雕、懷禪微刻

【年代】2008年

【編碼】S320

寫作背景

數年前作者與朋友數人一起壯遊去過仙岩後,又向北直奔天姥。天姥山歷史上有400多位詩人曾行吟於此,留下2000多篇詩文,形成了著名的文化景觀。白居易在《沃洲山禪院記》中吟詠:“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尤其李白的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傳唱千古,這次去天姥就想看看月夜中的天姥風光。

天姥山舊有鳥道可攀,今有盤山公路盤旋而上。那幾天秋高氣爽,他們在撥雲尖山上選了塊可以俯瞰四周的地方,“安營紮寨 ”下來。一連幾個夜晚趁著明朗月色俯視天姥。還帶了紅外線望遠鏡,見到的似夢似仙景象至今仍難以忘懷。

這次去天姥壯遊,聽說拍了很多照片,尤其月夜天姥奇觀。這些照片時不時會拿出來欣賞一番,以喚起當時“月夜看天姥”的感受。後來得到一塊壽山坑頭凍石頭,在色澤中發現這正是雕刻“月夜看天姥”的好材料。又經過一段時間琢磨,於2008年初完成了微畫雕創作,懷禪在這件作品空白處微刻上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全文,作品始完全脫稿。

作者簡介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於福州馬尾朏頭村,現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樓區。 八十年代開始便致力於微觀雕刻藝術的研究,走出一條用現代畫技巧來表現文化、歷史、社會、人生和科普知識的微畫雕技法。題材廣泛,寓意深刻,每個作品都流露出鮮明的個性。其作品文化底蘊深厚,深受藝術愛好者推崇和喜愛。 近期作品有《神女雕》、《三山繾綣幾千秋》、《霧裡月里看峨眉》、《白牡丹養生瓶》、《夕曛仙岩》等。(詳見初山_百度百科)

作品賞析

天姥月夜更顯壯觀

回首俯視,群山為小 回首俯視,群山為小

夜色中的天姥山月光明媚,照耀得如同白晝,作品以散點透視法在撥雲尖頂向下俯瞰,但見“一覽眾山小”,夜色中的天姥山層峰疊嶂,千態萬狀,蒼然天表。天姥月夜一片銀光世界。

月夜看天姥,讓人如夢如仙

天姥山高入雲端,風光綺麗,其山頂常常縈繞雲霓。

夜色中的天姥山月光明媚,照耀得如同白晝 夜色中的天姥山月光明媚,照耀得如同白晝

作品畫面呈現出月光照射在天姥岩壁上,反射出朗朗清輝,把天姥山野照耀得如同白晝…這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給人如夢如仙的感受。

在雲霓銀光中讀天姥

李白有首詩叫《夢遊天姥吟留別》,著意奇特,意境雄偉。作品空白處特意微刻了這首詩全文。“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為該作品做了寫照。

杜甫在《壯遊》中唱道 :“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

在雲霓銀光中背李詩,讀天姥,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白詩全文由著名的微刻家懷禪先生(詳見“懷禪八大刻”)微刻。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唐)

在雲霓銀光中背李詩、讀天姥 在雲霓銀光中背李詩、讀天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刻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刻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讀《月夜看天姥》,懷禪先生賦詩十五首

懷禪先生讀《月夜看天姥》後,賦《太姥攬勝》詩十五首:

(一)太姥山傳說二首

福地仙都早慕名,丹邱此日訪容成。

刀圭井臼今何在,巧囀還聽葉底鶯。

註:容成 又稱容成子,相傳為黃帝之師。太姥山歷史悠久,容成子先太姥娘娘居岩洞庵修煉。《力牧錄》載:“黃帝時,容成先生嘗棲之,今峰下,石井、石鼎、石臼尚存。”唐薛令之詩亦有:“為問容成子,刀圭乞駐顏”之句。

傳聞太母自堯封,海上神仙歲一逢。

天下名山三十六,東方曼倩獨情鍾。

註:堯封太姥山舊稱才山,因何改名,傳說不一。一說堯帝奉母出遊,母戀才山勝境,一直留在一片瓦中,世稱太母娘娘;一說堯帝登才山,見一老嫗,酷似生母,當即封為太母;一說堯時才山下有老母,種蘭為業,家於路旁,往來者不吝給之。後仙去,鄉人尊之為神明,稱太母娘娘。

太姥山背山面海,風景絕勝,素有“海上仙都”美稱,傳說東海神仙每年均到此一聚。天下名山句漢武帝遣東方朔(字曼倩)為天下名山授封,太母山被封為三十六名山之首,並正式改“母”為“姥”。據說,摩霄庵左慧明塔後石壁上,鐫有“天下第一山”五大字,即為東方朔所題。

(二)國興寺遺址

回首千年一剎那,乾符宮殿記嵯峨。

無邊惆悵宏模在,一片廢墟石柱多。

註:國興寺始建於唐乾符四年(877年)。據載,當時“宮殿瑰麗,壁嶂柱礎,儘是玄晶。”宋淳佑三年甲辰年間(1244年)被火。遺址上大石柱尚有七根,連同地上、地下,約360根。此外,還有南宋石刻、人物、鳥獸圖案,具有較高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

(三)薩公嶺

層層蹬道賴重修,接嶺沿崖腳力遒。

拾級從容三百六,論功誰與薩公儔。

註:薩公嶺民國初年,海軍上將薩鎮冰為方便遊客登覽,募捐重修了從國興寺抵一片瓦磴道,凡三百六十級,人稱薩公嶺。

(四)將軍洞

脫靴掛劍卸寒盔,十八將軍奏凱歸。

陣陣殺聲猶未厭,還從洞裡聽喧豗。

註:將軍洞為一個洞群。洞頂有三石,分別形如將軍鞋、將軍劍、將軍帽,故名將軍洞。又因洞中有洞,洞洞相連,略計十八,又稱“將軍十八洞”。洞內共有13個天井,7個廳堂,可供遊人娛樂、憩息。洞內還有一個特殊景觀,即“洞中聽泉”。春雨入洞,泉水如瀑,轟鳴迴蕩,令人驚心動魄。

(五)仙人鋸板

仙人鋸板有神奇,內乃良材外乃皮。

架屋鋪橋皆適用,長年棄置欲何為?

註:仙人鋸板在夫妻峰下,有一座巨大石屏從上而下,分成三片,若鋸板然,外一片為粗糙板皮,中二片為上好板料,稱“仙人鋸板”。板皮內還有一巨鱉,作上爬狀。

(六)鴻雪洞

鴻雪幽深狹路賒,當年丹井泛煙霞。

白猿玄虎俱仙去,洞頂猶留綠雪芽。

註:鴻雪洞在太姥墓右,洞深800米。進洞首見一井,人稱“丹井”。相傳太姥曾煉丹於此。白猴玄虎相傳為太姥弟子。丹成後,太姥賜一丹讓其分食,原擬用石砸成兩半,不意丹大部落入井中,只餘丹屑少許。服後虎色變黑,猴色變白。綠雪芽一株岩茶名,在鴻雪洞頂,為白琳功夫茶之祖。據載,“性寒涼,功同犀角。”

(七)金龜爬壁

木果和闍究可哀,不貪女色卻貪財。

當年儻得升天去,免在岩頭曳尾來。

註:金龜爬壁此景在一片瓦頂上一高峰處,作上爬狀,栩栩如生。相傳太姥娘娘在此羽化登仙。故此峰稱飛仙峰,又稱升仙石。

和闍古代於闐、疏勒等地稱僧人為和闍,音轉為和上、和尚。傳說此金龜修煉已久,早成人形,取名木果和尚,但貪財本性未改。欲隨太姥升天,未遂,現了原形。

(八)從陀九嶺上望天橋

香山寺出路非迢,千級蛇行魂膽銷。

九鯉諸峰佳景處,凝眸須上望仙橋。

註:陀九嶺亦稱天梯嶺,宋王頭陀(當行九)修造,長600米,凡1017級,嶺極峻,一側臨深淵。1987年用石板重新鋪設,險要處安上護欄。望仙橋別名御風橋,俗稱天橋。橋長5.2米,寬1.27米。清嘉慶元年阮綏猷曾寫道:“望仙橋,石橋兩片,跨接懸崖,下臨萬仞,豎人毛髮。回望九鯉諸峰,若揖若送,愴然神飛,幾不能去。”在望仙橋上,看“九鯉朝天”勝境最妙。

香山寺位於望仙橋腳,1981年由犀牛洞庵擴建而成,有太姥娘娘殿、大雄寶殿各一,殿宇巍峨壯觀。

(九)九鯉朝天二首

九尾如生六六鱗,未甘東海作波臣。

相呼潑剌岩群上,只待鳴雷化此身。

註:九鯉朝天為太姥山最大石景,御風橋上向東眺望,可見一排綿亘千米,高聳百仞之岩群,活象沖天九鯉,鰭鱗可辨。

六六鱗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鯉,脊中鱗一道,每鱗有小黑點,大小皆三十六鱗。”

妙手丹青未足夸,輸他岩際水梭花。

待看曙起雲生候,頒首揚鰭意更賒。

註:水梭花 即魚。僧人素食,諱言魚肉,謂酒為般若湯,雞為鑽籬菜,魚為水梭花。見《東坡志林》。

(十)二佛談經

二佛西來對海東,天花亂墜證空空。

閒翻貝葉無聲里,妙諦參於不意中。

註:二佛談經與“九鯉朝天”並列,而面對東海。左者右手捧經,右者左手垂而立,作談經狀。群峰環拱,或立或坐,若眾僧聽說法然。

(十一)從三折腰進滴水洞出七星洞

別有洞天三折腰,叮噹滴水勝聞韶。

擠身石弄抬頭看,落照七星明九霄。

註:三折腰、滴水洞、七星洞三洞緊緊相連。過“玉猴照鏡”,只見兩旁懸崖峭壁,前面巉岩擋道,初疑無路可尋,近前才覺一小徑從橫架之大石下通過,右刻“別有洞天”四字。大石貼近地面,人須折腰而進,如此凡三折,故稱“三折腰”。過“三折腰”便是滴水洞,洞有五六層樓房高。洞頂滴水,常年不斷,細心靜聽,大小、落差不同之水滴,落在結構不同之石塊上,發出高低、疾徐之“叮噹”聲,若奏木琴然。再進,便是七星洞,洞如石弄,寬處勉強容兩人並進。弄頂懸石七,似北斗七星,嵌於兩壁間,危危欲墜。當夕陽西下,或霧迷山谷時,七石尤燦。

(十二)美女獻花

天生尤物覷還羞,口說蓮花是導遊。

崇拜圖騰源有自,莫嗔男界盡輕浮。

(十三)秦嶼二首

秦嶼又稱小福州,人情風土略相侔。

半邊臨海蓮花嶼,憑著鄉音好應酬。

註:秦嶼地名由來說法不一。據《閩書·方城》卷三十一記載:“吾州有秦嶼,為秦人避亂所居也,所以得名。”秦嶼又別稱小福州。因秦嶼與福州有許多相似之處,如講福州方言,有榕樹等,故云。秦嶼城堡特點是半邊臨海,形如出水芙蓉,故又有蓮花嶼、蓮川之別稱。

卜地聚居為避秦,反遭盜寇擾頻頻。

殘垣敗壘今雖在,已換風光處處新。

註:明清以還,秦嶼盜寇騷擾頻頻。在抗禦寇患中,代有英雄,忠烈義勇,可歌可泣。秦嶼舊城堡。始建於明嘉靖,萬曆間重修,清康熙間全面修葺,乾嘉間又兩次加固。周長七百六十丈,均較福鼎、寧德縣城為大。清末,因現代武器發展,城堡作用不大,故多年失修。1956年城拆,僅留下臨海處一段斷垣,作為防潮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