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詩溝旅遊
經宜賓會詩溝景區責任有限責任公司傾力打造,總投資 1800多萬的會詩溝旅遊景區已經成為宜賓人民近郊旅遊、休閒、 游泳、娛樂、餐飲為一體的好去處。該旅遊風景區,有蘇東坡會詩文化、亭台樓閣、蘇體石碑真跡, 瀑布千尺、龍潭碧波、竹林幽幽、小橋流水,花木禪房,可拜神佛,尋詩書風流,一杯清茶,消形役, 避酷暑,引無數遊人忘世間煩憂。
會詩溝自然景區全長約2公里,溝內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有石燈籠、和尚鑽石岩、猴子觀榜、回音壁等景點16處,且每處景點都有悠美的傳說。龍洞岩瀑布和會詩溝自然景區開發後,將為城市居民休閒度假提供一處好去處。
會詩溝的傳說
龍形傳說
會詩溝右側有一小岔溝叫“龍洞灣”,兩山夾一溝的龍洞灣上方有一簾高60米、寬40米的瀑布名曰“龍巖瀑布”,瀑布左側有座岩洞,俗稱“龍洞岩”,岩內有一高70多米、寬24米、深44米的石乳洞,進入洞內,但見那洞上石乳、洞下石筍如林,其洞口有一對高57米、腰圍4.3米的石筍柱,似如龍宮的龍柱,兩柱形成“龍門”,洞內左側有一深洞,據說那洞是龍的藏身之地,直通岷江河底,現已被人工用條石砌堵成牆。據傳,那是人們為避免蛟龍出洞肆虐良民封洞治龍而為。
龍洞灣瀑布之下,有一面積約25平方米、深6米的一潭池水,據傳,在瀑布飛泉、陽光燦爛之時,這池的上空出現彩虹,那彩虹酷似龍身,那“龍”有尾有頭,有眼有嘴;有的還說親眼看見那活靈活現的龍嘴伸下池喝水呢!那龍往往是現身一陣後,便從頭至尾緩緩潛入潭中,人們便叫作“龍潭”,那龍潭因有龍在其中,故而遇上特大天旱年境,即是溪河斷流,瀑布停飛,這龍潭也永不乾涸。
龍潭傳說
龍潭前一台,名叫“祈雨壇”。據傳說,每年初春時節,人們在此祭祀,以求來年豐調雨順,五穀豐登。每次祈雨,熱鬧非常,耍龍舞獅上千之眾。尤其一遇天旱之年,地方長官必率眾來此“祈雨”。
據清嘉慶25年編修《 宜賓縣誌》記載:《思坡溪龍潭祈雨》祭文曰:“向垌野以函香,為民而請;聞溪流之注壑,有龍靈。當茲盛夏之時,正切為霖之望……特派專員,恭迎惠澤。伏望雲車風馬,隨甘液以飛來……”據說,每當盛夏乾旱無雨,生民難熬之時,集眾在此祈雨甚是“靈驗”,祭後便突然烏天黑地,大雨滂沱。
此一陋習起於何時,無從可考,但它卻持續到民國年間。龍洞岩石現記有祭雨時間石刻:“民國丙子年7月;丁丑年7月……”民國年間地方專員率眾在此祈雨的盛況,思坡當地健在的年長者至今記憶猶新。70歲的黃子成還記得當里百姓諷刺愚官祈雨的一段順口溜:“愚官長得胖,裝模作樣祭龍凼,小姐跟人走,太太找和尚。祭凼沒得鮮肉吃,臘肉也一樣”。這說明當時百姓也有相當部份人認為祭龍凼是無濟於事的迷信活動。
龍王廟傳說
瀑布之上原有一廟宇稱作“龍王廟”,廟內為僧者甚眾。 會詩溝還有一岩,岩間有一大紅石酷似人體,但這“人體”只有臂部及其以下的腿腳。據傳說,那是一天夜晚,仙女下凡,被龍王廟一和尚發現,那和尚見了美麗的仙女即動春,便去調戲仙女,龍王爺得知便趕來營救仙女,那和尚欲鑽入岩石縫以藏身逃命,可是,那和尚剛把上身鑽進石縫就被龍爺處死了。屍體化成此石,故人們把這裡叫做“和尚鑽石岩”。
靈芝傳說
據傳說,在那龍洞岩瀑布的凹進岩框內,長有不少靈芝草,那是龍王父專用的長生不老之藥。雖有不少人企求自己也長生不老,多次從瀑布上面以繩套身懸下取靈芝,但每次快接近靈芝時,側旁洞內一蟒蛇即出傷人,保護靈芝。儘管人們多次試圖摘取,但始終無一成功。
金銀山傳說
會詩溝有一岩酷似金磚疊成。傳說,那是兩山腰間各有一巨石,一個像鍾,一個像鼓。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打油詩:“兩山石鐘對石鼓,獲得金磚五萬五;拿著金磚打豪豬(刺蝟),王爺深感金受侮……”於是龍王爺下令,把五萬五金磚陳放在這山上,並派“土地神”終年守護。至今這土地神的洞穴和神座尚存,人們便把這山叫作“金銀山”。 回音石傳說
龍洞岩瀑布側約1000米之外另有一灣溝。據說,並不能聽見龍洞岩的瀑布聲,但在這灣里有一塊石板,當人們把腳踏上去,就會聽見嘩啦啦的瀑布聲,人們稱之“回音石”。
在神奇的會詩溝,還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如“燈籠石”、“書童觀榜”、“天橋”等,有待進一步考證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