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行為是提供會計信息的行為,即會計信息的生產和分配活動。會計行為目標可概括為會計目標和會計行為主體動機兩者互動均衡的結果,其中含有會計最終目的,即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有關需要。由於會計行為是會計目標和會計行為的主體動機兩者的互動均衡,因此,會計行為主體的研究與會計信息質量密切相關。會計行為主體也就是會計人員,他們的行為動機是雙重的,一方面追求財富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財富(利他主義)的最大化。當這種目標不一致時,會計人員會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把自己的成本轉嫁給他人,產生失真的會計信息,進而又對社會造成危害。如何對會計行為主體進行規範,除了制度約束之外,職業道德在對會計人員的規範作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著重對如何最佳化會計行為,改善會計信息質量做一探討。
會計行為的最佳化
最佳化一般是指採取一定措施,使某一項事物變得優秀。會計行為的最佳化則是指會計行為主體在最佳化會計行為觀念的指導下,遵循會計行為規範的要求,採取最佳化的手段和最佳化的組織結構,以儘可能小的行為投入與耗費生產出數量儘可能充分、質量儘可能高、讓相關利益集團滿意的會計信息。美國會計學家米恩茨(Mints)說:“為了成功扮演自己的角色,會計人員必須同時具備技術要求和道德要求。”道德要求會計人員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同不良的現象作鬥爭,優選會計政策,揚善棄惡做到自律和慎獨,即達到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的最佳結合。
1.會計行為的最佳化標準
會計行為最佳化的標準是判斷會計行為是否達到最佳化的準繩。會計行為最終結果是產生會計信息,因此會計行為與會計信息具有直接的因果關係。考慮到信息成本已不再是障礙,會計行為最佳化的首要標準是會計信息質量最最佳化,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一般包括反饋價值、預測價值和及時性三個方面。二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包括反映真實性、可驗證性、中立性三個方面。三是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可比性表明了對於相同或相似的經濟行為應當一致或類似地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對企業不同時期相同或相似的項目要運用相同或相似的會計程式和方法進行處理。一般來看,會計行為最佳化標準應是與會計信息質量的最最佳化相統一,即會計行為的最佳化滿足了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同時又體現了會計行為主體的利益願望。
2.會計行為最佳化的途徑
(1)激勵機制的最佳化。激勵機制的最佳化是會計行為最佳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行為學家克特。列文曾經給出一個行為函式B=f(p,e)。其中B表示行為,p為個體的心理和性格,E為個體所處的環境。這個函式表明,行為是心理和環境函式,即行為由內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環境因素所決定。著名的霍桑實驗也表明,激勵機制對心理和環境有著顯著的影響。首先,對會計行為的最佳化不僅需要獎勵的正面激勵,而且需要給予一定的處罰。其次,尊重與信任也是會計行為主體的一種需要,當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後,就能激發工作熱情,消除畏難和偷懶的心理。最後,會計行為主體積極性的發揮不僅依靠獎懲,還要依靠公平的待遇,即按其貢獻大小給予相應的報酬。
(2)會計行為素質的最佳化。會計行為主體素質的最佳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知識結構的最佳化。會計行為是以腦力勞動為主的一種行為,行為是否最佳化取決於其知識結構。這種最佳化的知識結構一般包括財務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經濟、管理、法律等相關學科知識。二是思想品質的最佳化。會計人員應具備堅定正確的政治指導思想,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遵守會計法律規範,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如實反映會計素質。三是心理素質的最佳化。心理素質主要是意志心理素質和能力心理素質。意志心理素質是在正確目標引導下,為達到這一目標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為並與克服困難相聯繫的心理過程的素質。而能力心理素質是指會計人員直接影響會計活動的效果,使會計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心理素質,包括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等內容。
(3)監督、實施機制的最佳化。最佳化的會計行為,必須有相應的實施監督機製作保證。最佳化監督實施機制,第一要建立科學的內部監督機制使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相互監督與制約,強化內部審計系統。第二,完善外部會計監督機制。儘管內部會計機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它畢竟寓於企業之中,一但企業整體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衝突,內部監督機制就會弱化,這時就需要外部監督。內部監督機制與外部監督機制共同構成科學最佳化的監督實施體制,有力地制約會計行為主體的私慾和偏好,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上述三個方面的最佳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作用於會計行為函式B=f(P,E)。會計監督實施機制是會計行為最佳化的外部制約機制,只有對違規行為不間斷地監督制裁,會計行為才能最佳化。激勵機制的最佳化可以有效地激勵會計人員自覺地積極主動地開展最佳化行為。然而會計行為是以人為主體的,能否最佳化還取決於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職業道德的教育,也是會計行為最佳化的基本措施。
總之,當會計行為學把會計看作“一個行為過程”時,會計人員作為這個過程的自始至終的參與者,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就很大。當會計信息作為這個過程的終點時,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即會計信息質量外部效應的內在化,很大一部分就取決於會計人員行為的規範化。而這種規範化由於人的行為假設的存在,需要監督實施機制和職業道德作為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投入的,這種投入也是任何的會計環境下都是必須的。因此,對會計行為的研究,是會計信息質量最佳化的保證。
會計信息質量的改進措施
虛假會計信息雖然表現在會計報告中,但實際上這些財務違法欺詐行為的主要責任者是會計行為主體即企業法人代表和會計、財務人員等相關人員。用制度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方法來分析影響會計系統制度變遷的因素可看到,會計信息質量的改進不僅是會計信息本身的改進,而且是系統各方面的改進,尤其是對會計行為主體的改進。由此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改進措施:
第一,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會計主體行為的職業道德。會計信息質量失真的產生,會計人員是主要的實施者,若沒有會計人員的具體參與,會計造假就不可能最終出現。提高會計主體行為的素質和職業道德,是杜絕信息失真的保證之一。
第二,加大會計規範體系建設,提高會計主體行為的規範力度。會計規範體系是會計行為執行業務的標準規範。政府作為制定方應使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科學、嚴謹、系統、協調統一,保證會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體現政府的強制監管作用,讓造假者的損失遠遠大於造假收益,杜絕會計造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