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文筆塔,位於以禮河流經會澤壩子的南 端,距縣城三公里。
光緒四年(1878年),知府 蔡無燮根據風水理論,決定引水入城,井在水口處的馬鞍山人工造景,山頂建造七級寶塔一座,形成了府城四周金鐘山的文昌宮、華宜寨的魁閣、馬鞍山的文筆塔三角對立,相互輝映的“文運”之勢,達到了風水術所謂“發科甲”的最佳境界。
此塔毀於文革而恢復於2002年,現塔高37米,可拾階七層,每當登臨塔頂,全城美景便盡收眼底。而若在壩子中遠眺,寶塔恰如玉筆聳立,仿佛在以藍天為,盡書會澤秀美山川 。至若天藍景明,寶塔又如大地的音符,仿乎在跳躍著一曲響徹雲霄的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