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案件年度報告(2008)

序 言

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庭負責審理本院受理的各類智慧財產權民事糾紛案件和部分專利、商標授權確權行政糾紛案件。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庭共新收包括侵犯專利權糾紛、侵犯著作權糾紛、侵犯商標權糾紛、不正當競爭糾紛和各類智慧財產權契約糾紛以及專利、商標授權確權糾紛等智慧財產權案件277 件,加上2007年舊存的各類案件52件,全年共審理各類案件329件,比2007年增長103.9%。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依法履行智慧財產權審判職責,解決各類智慧財產權紛爭,充分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一系列疑難複雜和新類型智慧財產權案件的裁判,不斷明確相關法律適用問題,維護了智慧財產權司法標準的統一。最高人民法院裁判的這些智慧財產權案件中有關法律適用問題的闡釋,對於全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工作具有指導和借鑑意義。為及時總結審判經驗,加強審判監督和指導,促進智慧財產權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和完善,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庭在2008年度審結的184件案件中,選取了23件典型案件的判理摘要,形成本年度報告,現公開發布。

一、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

(一)專利案件

1、在施特里克斯有限公司與寧波聖利達電器製造有限公司、華普超市有限公司侵犯專利權糾紛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三監字第51-1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認為,公知技術抗辯的適用僅以被控侵權產品中被指控落入專利權保護範圍的全部技術特徵與已經公開的其他現有技術方案的相應技術特徵是否相同或者等同為必要,不能因為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權人的專利相同而排除公知技術抗辯原則的適用。

2、在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朝陽興諾公司按照建設部頒發的行業標準《複合載體夯擴樁設計規程》設計、施工而實施標準中專利的行為是否構成侵犯專利權問題請示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三他字第4號答覆函認為,鑒於目前我國標準制定機關尚未建立有關標準中專利信息的公開披露及使用制度的實際情況,專利權人參與了標準的制定或者經其同意,將專利納入國家、行業或者地方標準的,視為專利權人許可他人在實施標準的同時實施該專利,他人的有關實施行為不屬於專利法第十一條所規定的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專利權人可以要求實施人支付一定的使用費,但支付的數額應明顯低於正常的許可使用費;專利權人承諾放棄專利使用費的,依其承諾處理。

3、在浙江杭州鑫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訴山東新發藥業有限公司、上海愛兮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及侵犯發明專利權糾紛管轄權異議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申字第81號民事裁定明確了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的管轄確定原則。最高人民法院認為,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雖然不屬於一般意義上的侵犯專利權糾紛,但在本質上也是一類與專利有關的侵權糾紛,應當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有關侵權訴訟的管轄確定原則來確定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的管轄。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在案件性質上與侵犯專利權糾紛最為類似,因此,在法律或者司法解釋對這類案件的管轄作出特別規定之前,可以參照侵犯專利權糾紛的管轄規定確定管轄。對於被控侵權的實施行為跨越發明專利授權公告日前後的,其行為具有前後的連續性、一致性,從方便當事人訴訟出發,應當允許權利人一併就臨時保護期使用費和侵犯專利權行為同時提出權利主張。

4、在藍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星火有機矽廠與山東東嶽有機矽材料有限公司、山東東嶽氟矽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設計院有限公司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抗訴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三終字第7號民事裁定認為,受理法院對案件有管轄權是審理案件的前提,當確定訴訟主體與確定管轄權發生衝突時,受理法院應當首先就管轄權問題作出裁定。

5、在蔡朗春與佛山石灣鷹牌陶瓷有限公司、江門市新力塑膠廠有限公司、朱根良侵犯專利權糾紛管轄權異議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申字第19號民事裁定認為,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審理過再審申請人就涉案專利權提起的多個侵權訴訟,且本案不屬於在浙江省內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因此,為便於案件的審理,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將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

(二)著作權案件

6、在廣東大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洪如丁、韓偉、廣州音像出版社、重慶三峽光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聯盛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提字第51 號民事判決澄清了著作權法第三十九條第三款與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法律適用範圍問題。著作權法第三十九條第三款設定了限制音樂作品著作權人權利的法定許可制度,即“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製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該規定雖然只是規定使用他人已合法錄製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該規定的立法本意是為了便於和促進音樂作品的傳播,對使用此類音樂作品製作的錄音製品進行複製、發行,同樣應適用著作權法第三十九條第三款法定許可的規定。即經著作權人許可製作的音樂作品的錄音製品一經公開,其他人再使用該音樂作品另行製作錄音製品並複製、發行,不適用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規定。

7、在新傳線上(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中國網路通信集團公司自貢分公司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糾紛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申字第926號民事裁定認為,對於當事人提供的相關公證證據,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根據網路環境和網路證據的具體情況,審查公證證明的網路信息是否來自於網際網路而不是本地電腦,並在此基礎上決定能否作為定案依據。因在技術上確實存在可以預先在本地電腦中設定目標網頁,通過該電腦訪問網際網路時,該虛擬的目標網頁與其他真實的網際網路頁同時並存的可能性,當公證行為是在公證處以外的場所進行,公證所用的電腦及移動硬碟在公證之前不為公證員控制,且公證書沒有記載是否對該電腦及移動硬碟的清潔性進行檢查的情況下,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此類公證書雖能證明在公證員面前發生了公證書記載的行為,但還不足以證明該行為發生於網際網路環境之中。本案不僅對人民法院如何審查涉及網路的公證證據具有指導意義,也有利於規範涉及網路的公證行為。

8、在日本國株式會社雙葉社與上海恩嘉經貿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市誠益眼鏡有限公司、響水縣世福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三監字第14-1號民事裁定認為,雙葉社的起訴請求不僅主張被申請人誠益公司、世福公司在註冊或者持有的商標中非法使用了其享有著作權的“蠟筆小新”美術作品,還主張恩嘉公司未經許可在產品銷售、宣傳時非法使用其美術作品;雙葉社對上述產品銷售、宣傳等實際使用行為提起訴訟,屬於民事權益爭議,在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

9、在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天津天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天寶光碟有限公司與廣東唱金影音有限公司及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等侵犯著作權糾紛抗訴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三終字第5號民事判決認為,其一,對於整台戲劇的演出,由於其籌備、組織、排練等均由劇院或劇團等演出單位主持,演出所需投入亦由演出單位承擔,演出體現的是演出單位的意志,故演出單位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表演者;其二,錄像製作者享有的“錄像製作者權”與其從表演者及相關著作權人處獲得授權的“獨家出版發行相關劇目錄像製品的權利”不同,前者是對其自行錄製的錄像製品享有的複製、發行、出租、信息網路傳播等權利,後者則類似於專有出著作權,可以禁止他人未經許可出版、發行同一表演者表演的該劇目的錄像製品,不限於某一演出場次、某一錄製版本。

10、在孫楠與北京金視光碟有限公司、淄博銀座商城有限責任公司、江西音像出版社侵犯表演者權糾紛提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以(2008)民申字第804號民事裁定提審本案後,雖因當事人申請撤訴而以(2008)民提字第55號民事裁定準予撤訴結案,但通過本案的審理,統一了對於本案涉及的當事人舉證責任以及相關證據認定標準的認識。關於表演者身份的確定,本案涉案光碟彩封及盤芯均標有“孫楠 對視”、“sun nan:最新專輯”字樣,印有孫楠的多幅照片,且孫楠對其中相關曲目為其表演的事實予以認可,在沒有相反證據推翻該事實的情況下,可以據此認定孫楠為相關曲目的表演者。關於侵權人身份的確定,首先,金視公司否認涉案光碟由其複製、發行,但該光碟蝕刻有其生產源識別碼(SID);其次,其承認由其向法院提交的相關複製委託書是偽造的,但未說明由誰偽造,且未就為何涉案光碟顯示的出版號碼、出版發行日期及相關文字與另一份合法簽訂的複製委託書一致等作出合理解釋;再次,江西音像出版社也辯稱金視公司曾擅自盜用該社版號。綜合上述相關證據,可以認定涉案光碟由金視公司複製、發行。

11、在王志榮與湖南大學出版契約糾紛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申字第823號民事裁定認為本案的主要法律問題是國家著作權局制定的《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第十六條應否在本案中適用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鑑於該條的法律依據——修訂前的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已於2002年9月15日修訂時被刪除,雖然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對《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第十六條尚未做出調整,但該條因不符合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精神並已經滯後而不應在本案中適用。

12、在張培蓮與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侵犯著作權糾紛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監字第126號民事裁定明確了對於已為生效裁判確定為侵權並已給予權利人充分賠償的圖書,如在該判決生效後繼續發行,屬於對原判決執行的問題,不構成新的侵權行為。

(三)商標案件

13、在深圳市遠航科技有限公司與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侵犯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請示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三他字第12號答覆函認為,對於在一定地域內的相關公眾中約定俗成的撲克遊戲名稱,如果當事人不是將其作為區分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商標使用,只是將其用作反映該類遊戲內容、特點等的遊戲名稱,可以認定為正當使用。是否屬於上述情形,應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依據商標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的規定作出認定。

(四)不正當競爭案件

14、在廣東偉雄集團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區正野電器實業有限公司、廣東正野電器有限公司與佛山市順德區正野電器有限公司、佛山市順德區光大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侵犯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三監字第15-1號民事裁定認為,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企業名稱,特別是字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人身權,是區別不同市場主體的商業標識,可以承繼。該裁定還明確,登記使用與他人註冊商標相同的文字作為企業名稱中的字號,生產經營相類似的產品,倘若足以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混淆,即使他人的商標未被認定為馳名商標或者著名商標,仍可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15、在艾利丹尼森公司、艾利(廣州)有限公司、艾利(崑山)有限公司、艾利(中國)有限公司與四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四維實業(深圳)有限公司、南海市里水意利印刷廠、佛山市環市鎮東升汾江印刷廠經營部侵犯商業秘密糾紛管轄權異議抗訴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三終字第10號民事裁定認為,銷售侵犯商業秘密所製造的侵權產品不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使用商業秘密的行為實施地和結果發生地通常是重合的,亦即,使用商業秘密的過程,一般是製造侵權產品的過程,當侵權產品製造完成時,使用商業秘密的侵權結果即同時發生,不宜將該侵權產品的銷售地視為使用商業秘密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五)技術契約案件

16、在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考泰斯(上海)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技術委託開發契約糾紛管轄權異議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申字第46號民事裁定認為,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明確了契約履行地法院對因契約糾紛提起的訴訟有管轄權,但對於何謂履行地並無進一步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亦未對技術契約的履行地作出解釋,而契約法第四章規定了契約履行地點的確定原則。因此,可以根據契約法關於契約履行地點的規定確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契約履行地。

二、智慧財產權行政案件

(一)專利授權確權案件

1、在濟寧無壓鍋爐廠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第三人舒學章發明專利無效糾紛提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7)行提字第4號行政判決明確了對專利法上的禁止重複授權原則的理解和相關行政操作的合法性,同時也澄清了專利法上“同樣的發明創造”的概念的內涵。本案的焦點在於原中國專利局於1995年9月28日發布的《審查指南公報》第6號所確立的允許同一申請人就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的相關行政操作是否符合專利法上的禁止重複授權原則,這也涉及到我國專利局過去依此授予的數千件專利的有效性問題。最高人法院認為,專利法所稱的同樣的發明創造是指保護範圍相同的專利申請或者專利,在判斷方法上應當僅就各自請求保護的內容進行比較即可,本案涉案兩個專利不屬於同樣的發明創造;專利法上的禁止重複授權是指同樣的發明創造不能有兩項或者兩項以上的處於有效狀態的專利權同時存在,而不是指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被授予一次專利權,有關的行政操作並不違背當時以及現行的有關禁止重複授權的立法精神。

2、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與科萬商標投資有限公司、佛山市順德區信達染整機械有限公司外觀設計專利無效糾紛申請再審系列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8)行提字第4、5、6、7、8號行政判決闡明了如下意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三條第一款系關於禁止重複授權的規定,就外觀設計而言,為防止外觀設計專利權之間的相互衝突,無論是相同的外觀設計,還是相近似的外觀設計,也不論是否為同一申請人,均應按照上述行政法規的規定授予一項專利權;被宣告無效的專利自始即不存在,不應當再將其作為判斷是否重複授權的對比檔案;每個單元的外觀設計均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單元數量的簡單增加或者減少,屬於相近似的外觀設計。

3、在如皋市愛吉科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第三人王玉山實用新型專利無效糾紛提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7)行提字第3號行政裁定明確了企業標準備案是否構成專利法意義上的公開和法院能否對專利確權行政案件行使司法變更權這兩個重要問題。最高人民法院認為,企業標準的備案並不意味著標準的具體內容要向社會公開發布,備案也不意味著公眾可以自由查閱和獲得,企業標準並不因備案行為本身而構成專利法意義上的公開;在現行的行政訴訟法律框架下,法院在判決主文中直接對涉案專利權的效力作出宣告判決,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據。

(二)商標授權確權案件

4、在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拜耳消費者護理股份有限公司商標行政糾紛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7)行監字第111-1號駁回再審通知認為,通用名稱包括法定的通用名稱和約定俗成的通用名稱,被列入地方藥品標準的名稱原則上應認定為通用名稱,但如該國家藥品標準修改後則不宜仍將其認定為法定的通用名稱;判定其是否是通用名稱的標準應當是其是否是已為同行業經營者約定俗成、普遍使用的表示某類商品的名詞;關於通用名稱的判斷時間點,應當以評審時的事實狀態予以判斷。

5、在常州誠聯電源製造有限公司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常州市創聯電源有限公司商標行政糾紛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6)行監字第118-1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明確了商標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中“以欺騙手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註冊”的情形並列,涉及的是撤銷商標註冊的絕對事由,在涉及在先權利的註冊商標爭議中,不應將該條款中的“其他不正當手段”適用於涉及私權利的撤銷商標爭議案件,而應當適用商標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同時,該通知書進一步明確,要解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搶注在先商標或者其他損害他人其他在先權利的問題,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正確理解和適用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就能夠解決;商標法第三十一條對未註冊商標保護設定了三個條件,即在先使用、有一定影響、以不正當手段搶注,其中“有一定影響”和“不正當手段”本身是有彈性的;對商標有一定影響的要求標準不宜過高,並可以結合註冊人的明知或惡意進行考慮。

6、在日本國株式會社雙葉社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上海恩嘉經貿發展公司商標行政糾紛申請再審系列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三監字第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號駁回再審通知認為,依據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等規定,以爭議商標的註冊侵犯在先著作權等為由提起申請撤銷該註冊商標,應當自該註冊商標註冊之日起五年內提出;關於商標法規定的五年期限應自2001年12月1日商標法生效之日起計算的認定沒有法律依據。

7、在雲南滇虹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汕頭市康王精細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商標行政糾紛申請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7)行監字第184-1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明確了商標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規定的“使用”,應該是在商業活動中對商標進行公開、真實、合法的使用,並指出判斷商標使用行為合法與否的法律依據,不限於商標法及其配套法規。經營者在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禁止性規定的經營活動中使用商標的行為,不能認定為商標法規定的使用行為;商標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的處理辦法,不適用於第(四)項規定的連續3年停止使用行為,他人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註冊商標後,如果註冊人沒有使用的證據材料或者證據材料無效,並且沒有不使用的正當理由的,應該撤銷其註冊商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