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繁華處最驚心

為了乞討的自由文化創新的障礙我們真的寬容嗎? 政策與自我在瑣屑中建設吃素與立法傳統真的不能丟嗎? 堵車與堵心關於吃的道德問題關於我們對北京的愛中國人來了孩子到底能不能隨媽姓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

內容介紹

這是一部由青年傳媒學者撰寫的文化評論集。從2009年到2013年,從美國到中國,作者將錯綜複雜的文化現象納入觀察與批評的視野,從影視文化到高等教育,從專業議題到大眾話語,從新聞媒體到群體心態......作者希望通過客觀的態度與克制的文風,傳遞自己對社會文化變遷理性、冷峻的思考。

作者介紹

常江,新聞傳播學博士,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他身兼學者、教師、媒體人、獨立電影監製等多重身份,始終致力於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的結合。他的代表作包括《帝國的想像與建構:美國早期電影史》《再見巴別塔:當中國遇上非洲》等。

作品目錄

大寫的文化
書店之殤
對內容的敬畏
全球化的憂傷
為“中式英語”說兩句公道話
八零年代的電影與八零後
文化無奇蹟
被展示的藝術
到坎城去秀什麼?
感受奧斯卡
關於價值觀
沒有大眾,何來傳播?
由“羊的傳人”想到的
全民向錢看
讓我相信你的忠貞,愛人同志!
山寨歷史與山寨中國
司徒雷登與《在華五十年》
為什麼一定要忠實原著?
偉大的可能
文責誰負?
一個時代的結束
藝術,歸誰所有?
因噎廢食與飲鴆止渴
為朱熹慶生
純 粹 景 觀
無關尊嚴的“北京咳”
比冷靜更重要的
“變味兒”的婦女節
從同性戀金絲猴到黑人強姦犯
兜售正義何時休
拒絕入侵
賈伯斯之死引發的思考
卡扎菲之死與偏執的正義
科技解放人性?
立場與事實
審美的排異和暴力
那些隱藏的歧視
人肉搜尋何時休
日本地震後的中國餘震
如果有來生,當不當記者?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如果世界末日是真的
誰的春晚
誰在篡改真相?
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微博時代的不知所措
選擇相信,還是選擇懷疑
一言難盡標題黨
一切皆有可能
造詞之風:創意還是無賴?
這隻熊貓刺激了誰的神經?
未 來
百年校慶的喧譁與騷動
悲憫之心哪去了?
被禁錮的知識
表達與質疑
從“北大會商”到“清華限行”
大學教育應為想像力設限
高招之怪現狀
公與私的邊界
所謂代溝
教師的使命
教授炫富惹惱了誰?
教育的細節
人人都愛速食麵
用什麼戰勝浮躁
逃課的故事
關於“公開的秘密”
校園裡的愛與性
要命的同質化
一個提筆忘字的時代
由南科大開學想到的
有解釋,無真相?
又是一年高考時
致那個瘋狂的年代
不孤獨的人群
回家過年的美麗與哀愁
不要指望任何人保護你
底線的消解
婚姻大事
急個啥?
禁菸那點事
救救孩子
看書與閱讀的辯證關係
不文明的權利
拉登死了嗎?
明知不可為
目標與手段
勤政與懶政
窮人能不能戴歐米茄?
讓人民有尊嚴地回家
人人都有抑鬱症
認錯很難嗎?
為了乞討的自由
文化創新的障礙
我們真的寬容嗎?
政策與自我
在瑣屑中建設
吃素與立法
傳統真的不能丟嗎?
堵車與堵心
關於吃的道德問題
關於我們對北京的愛
中國人來了
孩子到底能不能隨媽姓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
拒絕緩衝
每個人都需要集體記憶
免費的誘惑
誰的城
偽科學與謠言的“魅力”
我們都是霧都孤兒
孝敬之道
寫在“海龜”之前
由“占領男廁所”想到的
由隱私權想到的
與愛國無關
鎮青年的快樂生活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