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知識分子論叢,入選“影響中國商業界的20本書”作者拉塞爾·雅各比(RussellJacoby)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教授。雅各比文筆犀利,觀點大膽。他的著作還包括《社會貧血症:當代心理學批判》(1975)、《心理分析的壓迫》(1983)和《烏托邦的終結:冷漠時代的政治與文化》1999)等。
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
《最後的知識分子》一書題目看似危言聳聽,但是作者所提出的疑問並非是杞人憂天。雅各比在書的前言中寫道:“年輕的知識分子在哪裡?這是我全部問題的出發點。美國的‘最後’一代知識分子,也就是那些出生於20世紀最初幾十年的知識分子,他們的存在以及發出的獨特聲音,是那些比他們更年輕的知識分子無法比擬的。”
雅各比認為,在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很多知識分子以寫書評、言論為生,他們的生活空間是城市的大街和咖啡館,寫作對象是那些有教養的公眾讀者。而到了20世紀50年代,開放的文化空間不斷萎縮,僅靠寫作難以維持生計。隨著大學的普及,老派的知識分子已被大學教授和高科技專家所取代。現在年輕的“知識分子”幾乎都是學院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他們只是在校園和狹隘的學術話語裡謀生。雅各比提出,老派知識分子文筆犀利敏銳,他們的文章培養感覺、砥礪思想。而學院裡的專業人士則為博士論文的文風所累。他在書中說,學院體制已經馴服了知識分子,使他們屈從於金錢、地位和權力,心甘情願地為專業成果而放棄老一輩知識分子運用純熟的語言和思辨。雅各比的結論是,專業化非但沒有促進,反而是更不利於公共文化的健康。
今天美國的大學資金充足,大家都在為並不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揮霍資金,浪費時間。雅各比以他心目中“最後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愛德蒙·威爾遜為例,來批評這個強調“學術標準”,但缺乏“批評標準”的時代。愛德蒙·威爾遜是美國20世紀最傑出的批評家之一,他看不起所謂的“學術標準”,這位游離於大學體系的作家為維護獨立性不怕走極端,公開宣稱“不參加任何學術會議” 。
城市影響文化生活
討論知識分子文化不能不提城市生活的品質。城市,作為文化的體現,是西方知識分子熱愛的話題,但在中國,我們較少看到類似的關心。《最後的知識分子》中有一章名為“去郊區的路上”,專論城市。雅各比引述簡·雅格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興衰》一書中所說,城市的生命存在於有歷史的社區之中,但是規劃者、官員和發展商卻以開發之名圈地買地,溫馨的老社區被拔地而起的高樓和高速公路肢解,城市的活力大大削弱。雅各比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紐約的城市改造直接影響了紐約的文化生活。上世紀60年代,格林威治村消亡了,年輕的知識分子無法再在那裡享受低廉的房租和毫無拘束的生活。於是,他們紛紛奔向學院,大學教師的薪水是誘人的。
雅各比在書中寫道,“50年代的城市研究者,在城市出現危機的時刻奮起作戰,他們代表了對有教養的公眾負責的最後一代知識分子。”雅各比認為對城市研究貢獻最大的“最後的知識分子”是劉易斯·芒福德。芒福德曾把美國上世紀50年代比為“推土機的時代”,他預言,將來的城市將是“機械化的無用之物”,是“一大堆混亂的公路、立交橋和停車場”———這樣的景觀,中國大城市的居民現在也已經完全熟悉。關心城市,珍惜歷史記憶,破除“大就是美”的謬見,這也是中國民眾的當務之急。
新左派放棄公眾意識
書中有兩章(全書共有7章)專門講述的是“校園新左派”問題。雅各比提到他所欽佩的另一位“最後的知識分子”、美國社會學家懷特·米爾斯,米爾斯以研究知識分子在現代的作用著稱。美國知識分子曾經充滿一種“自我憎恨”,他們痛斥美國文化中的庸俗和拜金主義,與美國流行政治也格格不入。正因為老派知識分子對資本主義和商業社會持批評態度,他們一般來說被認為屬於左派。米爾斯就算是典型的左派人物,他始終相信,知識分子代表了社會良知,他們在研究社會的同時必須參與社會,必須具有很強的公眾意識和政治意識。
而如今美國大學裡的“新左派”則全然不同,他們只是在象牙塔里擺擺激進的姿態。《最後的知識分子》中寫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新左派人士在大學裡平步青雲,他們的成就固然不容否定,但是這些人的著作中多是故作高深的學究氣,除了同行專家,無人能懂,無人願讀,根本不會產生社會影響力。但話說回來,新左派們不想也不屑於為公眾寫作,他們獻身於學術,滿腦子學術行話和觀念,兩眼緊盯著專業期刊、專題著作和專題會議。雅各比指出,如今的大學裡瀰漫著一種“企業精神”,往昔超然無私的學者已淪為承包商、廣告商,“學界資產階級”在生產假冒偽劣的專著。這一套遊戲,新左派專業人士玩得十分嫻熟。
探討知識分子的責任
《最後的知識分子》出版於1987年,2000年又出新版。知識分子真的已經不復存在、社會良知也瀕臨泯滅了嗎?看來不盡然。不久前《環球時報》上介紹過薩義德和喬姆斯基兩位負有盛名的美國當代知識分子,他們身處大學但未被高度專業化的學院體制所收編,就國際局勢和社會正義發出獨立而響亮的聲音。不過雅各比指出的學院體制弊端也是值得中國讀者重視的。風俗的厚薄正邪事關社會興亡(或曰“可持續發展”),廣開言路,進一步探討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絕非可有可無之事。
編輯推薦
本書描述了上世紀短短几十年中,美國知識分子群體的一種驚人變化:昔日,他們教化大眾,揮斥方遒;如今,他們隱身業,閉門造車,疏於為社稷思考。本書作者,美國老派學者雅各比質問道:過去那種富有社會責任感,勇於充當民眾引路人的知識分子哪裡去了?
目錄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消逝的知識分子?
第二章 波西米亞精神的衰微
第三章 去郊區的路上:城市研究者和垮掉的一代
第四章 紐約,猶太人以及其他的知識分子
第五章 校園新左派1:自由的學人
第六章 校園新左派2:穿過院校的長征
第七章 最後的知識分子之後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