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獵鷹人:東北鷹獵趙氏家族

1.選鷹場 1.鷹架 2.鷹網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世界知識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1月1日)
平裝: 156頁
開本: 16開
ISBN: 7501229864, 9787501229864
條形碼: 9787501229864
尺寸: 24.2 x 18 x 1.1 cm
重量: 281 g

作者簡介

曹保明,1949年9月1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致力於東北地域特色的習俗挖掘與研究,迄今已出版作品50多種1000餘萬字。現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吉林省文聯副主席,《民間故事》雜誌社社長、主編。30多年來,曹保明為了發掘和搶救東北地方民族文化遺產,遍訪民間,深入山野村落,廣泛蒐集了大量珍貴的民俗史料和創作素材.以紀實文學形式全面反映了東北歷史上的淘金、挖參、漁獵、狩獵、木幫、土匪、店鋪等行業的變遷和習俗,在國際民俗研究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其手稿已於2002年無償捐贈給長春檔案館。

內容簡介

本書是民俗學家、作家曹保明通地兩年間對著名的“鷹屯”--漁樓村的調研和採訪,最新完成的紀實文學著作。書中圍繞趙明哲家族的鷹獵歷史、傳統技藝和現今生活方式,生動而翔實地記錄了東北鷹獵文化的傳承發展過程,以及人與鷹相依相存的質樸的生命情結。現趙明哲已被認定為中國民間文化“海東青馴養”的傑出傳承人。儘管鷹獵文化不可避免地面臨正在消亡的危機,但他仍然極其艱難地與鷹生活在一起,保護著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努力將祖先的記憶傳承下去。

媒體評論

書評
鷹,是北方民族心中的神鳥,馴化獵鷹,是滿族人古老的傳統技藝,其淵源可追溯至滿族的先民女真人。女真人狩獵以鷹犬為伴,他們把獵鷹叫做 “海東青”,意為“從大海之東飛來的青色之鷹”,馴鷹的傳統在這裡流傳了近千年。
長白山裡有一個叫漁樓村的滿族村莊,曾是金代文明的發祥地。順治十四年,清廷在烏拉地區設立了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自此,為清廷馴養獵鷹並進貢就成為漁樓村滿族男子光耀門楣的使命。
幾百年間,漁樓村傳承了古老的漁獵文化,培養了諸多馴鷹和養鷹能手,至今這裡300多戶滿族人家仍保持著捕鷹、馴鷹、養鷹的傳統,全屯有鷹把式20餘名,其中年齡最大的老鷹把式奚昆已100歲,漁樓村已成為中華民族古老生態基地,並且有了另外一個名字——鷹屯。
現今鷹屯最優秀的鷹把式是趙明哲,他已被認定為中國民間文化“海東青馴養”的傑出傳承人。趙明哲老家伊爾根覺羅氏(趙姓),滿族鑲藍旗,家族從先祖時起就為朝廷捕馴海東青、貢鷹和用鷹狩獵。他從小聰明勇敢,不到10歲就和爺爺上山捕鷹馴鷹,13歲就能自己獨立捕鷹馴鷹並用鷹狩獵。他捕鷹、馴鷹、使鷹、架鷹技術極其嫻熟,親自接觸過著名的海東青極品白玉爪,在大東北十分出名。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香港鳳凰衛視和中央電視台“探索與發現”欄目均根據他捕鷹與馴鷹生活作過專題節目,已在世界上產生極大的影響。現在養鷹雖然不再是為了狩獵,但是多少年來,他已經與鷹結下了不解之緣,馴鷹、養鷹已經成為他生活中難以割捨的內容……

目錄

一、狩獵人家
(一)鷹屯來歷
(二)一個衙門與鷹屯
(三)人鷹與共的黃金時代
二、久遠的祖先
(一)先祖東歸
(二)把記憶打開
(三)捕鷹世家
三、抓鷹手藝
(一)先輩傳下來的抓鷹手藝
1.會唱歌
2.會吃東西
3.會穿戴
4.學會機靈
5.當個能工巧匠
6.帶上神聖的智者
7.學會識別鳥類
8.送鷹人
(二)鋼腿鐵腳
(三)凍不爛的耳朵
(四)身懷絕技
四、手巧不如家什妙
(一)怪名老工具
1.大等子
2.二等子
3.三等子
4.鷹車
5.地營子
6.狗車
7.奇特的皮襖
8.神奇的皮褲
9.奇特的帽子
10.木底大鞋
11.嚇人的手套
12.鹿叉吊桿
13.雙叉吊桿
14.木叉吊桿
15.鷹爪鉤
(二)不是見鷹就捕
(三)捕鷹不光用手
(四)走進遠古神話
1.選鷹場
2.搭鷹窩棚
3.下網
4.蹲窩棚
5.拉網
6.馴鷹
7.鷹獵
8.鷹的放飛
五、鷹人如是說
(一)爺爺和鷹
(二)父親和鷹
(三)我和北方的鷹
六、獵人的故事
(一)驚動蟒蛇
(二)一隻小喜雀
(三)遙遠的白鷹
(四)壞脾氣老雕
(五)東北老狼
七、和獵人相處
(一)妻子眼中的他
(二)同行眼中的他
(三)遠方獵手眼中的他
(四)我眼中的他
八、獵屯的狩獵文化
(一)老家底
1.鷹架
2.鷹網
3.鷹鈴
4.鷹絆
5.鷹袖
6.鷹杵子
7.鷹拐子
8.鷹緊子
9.鷹秤
10.鷹嘴子
11.鋼刀鐵剪
(二)流行在此地的語言
(三)流行的說法
1.季節與鷹
2.拉鷹之一
3.拉鷹之二
4.馴鷹
5.打鷹古歌
九、留給你的北方(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