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娃荷包
在陝北黃土高原一帶,至今農村里仍然流傳著這樣一種風俗:十二歲以前的兒童在過生日時或者過端午節時,母輩們要為他們做荷包(香包)帶在身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戴“替身娃”荷包。替身娃的造型各式各樣,每位母親做的都不一樣,沒有一定之規,總體上是以“抓髻娃娃”為原型,再做自由發揮,變化萬千,奇形怪狀。雖然那些替身娃都是婦女們利用平時做活計剩餘下來的碎布頭巧妙拼湊縫製成的,但是人們賦予替身娃的威力卻是極大的。掛在孩子們身上既可以作為保護神靈,又是代替兒童在鬼怪災難面前作為犧牲物的。
顧名思義,“替身娃”的功能和內涵已經很淺顯易懂了。孩子戴著它,可以保護他們健康成長,如果有鬼怪來了,它可以抓走替身娃,而保護娃娃們。替身娃這種民俗很可能曾經遍及全國,只是由於社會的發展、民俗的逐漸演變而今只有陝、甘一帶偏僻的鄉間尚保留這種風俗。其實全國很多地區的香包,每件造型都有它的吉祥含意,只是經過年代的沖洗,其真正的祝願內涵被淡化、遺忘,最後只剩下審美作用,或者點綴著生活的美好氣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