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2010年至今: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明清文學、古代詩歌。
2007年-2010年: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工作,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明清文學與文獻。
2005年-2007年:暨南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科研工作,研究中國詩學與文學批評史、明清文學。
2002年-2005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明清文學、中國散文史。
1999年-2002年: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是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
1995年-1999年: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首屆國家文科基地班,獲文學學士學位。
主要論文
1.興復古學 務為有用——論明末復社的文學思想 《北方論叢》2013.2
2.疏野:一個被忽視的中國古典美學範疇 《暨南學報》2012.6,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13.3)全文轉載
3.求古人之精神——論竟陵派的詩學核心與明末性靈說的發展 《歷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17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12
4.明末時文大家艾南英與復社之關係 《安徽大學學報》2011.4
5.論竟陵派後期與復社結合的深層原因 《甘肅社會科學》2011.2
6.論竟陵派詩學思想與創作實踐的離合 《中國文學研究》2011.1
7.氣韻範疇演變新論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一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12
8.論張溥的個人才能及其對復社興起的作用 《古文獻與傳統文化》第15輯,華文出版社2010.7
9.論竟陵派對明末“性靈說”的創新與發展 《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7
10.氣韻考論 《社會科學家》2010.6
11.論竟陵派的“真詩觀” 《中國詩學》第十四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3
12.尊經重史 以資世用——論明末復社的學術思想 《古文獻與傳統文化》第14輯,華文出版社2009.6
13.譚元春與江西復社文人之關係考察 《井崗山學院學報》2009.3
14.明末復社興起因素考論 《社會科學家》2009.1
15.論復社的組織形態與性質特徵 《青海社會科學》2008.1
16.復社演變歷程新論 《天府新論》2007.5
17.論竟陵派儒道結合的批評方法(與蔣述卓教授合作) 《深圳大學學報》2007.4
18.論譚元春與復社之間的詩學關係與相互影響 《寧夏大學學報》2007.3
19.從《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看張溥“知人論世”批評方法的運用 《暨南學報》2006.5
20.明末應社考論 《古典文獻研究》第八輯,鳳凰出版社2006.1
21.深極研幾 邃密博洽——讀《孫望選集》(與曹虹教授合作) 《古籍研究》第48期,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12
22.以譚元春為首的竟陵派與復社諸子的交遊 《湖北大學學報》2005.5
23.南朝五言詩篇制的演進歷程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5
24.南朝五言八句詩的組詩形態與題材類型 《廣西社會科學》2005.3
25.論杜甫及其詩歌中的“風趣” 《天府新論》2005.2
26.遼代文化與政治述論 《東疆學刊》2005.1
27.“日光七色 融為一白”——論陶詩癯與腴的統一 《社會科學家》2005.1
28.王績與道教 《吉首大學學報》2001.6
29.庾信入北仕周后的心態辨析——兼談其“鄉關之思”的複雜性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1.3
30.宋代戀情詞的深層意蘊 《嚶鳴集》,接力出版社2001.1
31.淺析古代作品中的"梧桐"深層意蘊 《桂林教育學院學報》2000.4
32.“這不是背叛”——評戴妃前管家保羅·伯勒爾所著《王室職責》 《南方日報》2004.9.4
承擔課題
1、獨力承擔國家社科後期項目《復社與文學研究》(2012-2014);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竟陵派詩學理論體系的建構》(2008-2011);
3、獨力承擔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科研項目《張溥<七錄齋集>的整理研究》(2008-2011);
4、獨力承擔暨南大學“寧靜致遠”工程啟明星計畫《明清易代文學研究》(2012-2015);
5、獨力承擔暨南大學科研培育與創新基金項目《氣韻在哲學、文學、藝術領域的衍變與整合》(2010-2011);
6、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現代價值研究》(2006-2008),子課題排名第四,負責四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