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曾毅,病毒學、腫瘤學家,1929年生於廣東揭西。1952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馬里蘭大學人類病毒研究所兼職教授,博士、博士後導師。
從1973年開始研究EB病毒與鼻咽癌的關係,建立了一系列鼻咽癌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已在國內廣泛套用,使鼻咽癌的早期診斷率從20-30%提高到80-90%,挽救很多病人的生命。套用血清學指標可以在發病前5-10年預測鼻咽癌發生的可能性。在國際上首先從高分化和低分化鼻咽癌建立細胞株,這些細胞株都帶有EB病毒的DNA和蛋白。發現鼻咽癌高發區的一些中草藥、植物和食物帶有促癌物。發現人鼻咽部的厭氧桿菌能產生丁酸。發現與HLA連鎖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在國際上首次證明在促癌物TPA和丁酸的協同作用下,EB病毒感染的人胎鼻咽部黏膜組織在裸鼠能誘發人鼻咽癌。這是EB病毒誘發人鼻咽癌的直接證據,同時也提供了研究鼻咽癌病因多因素和作用機制的模型。從1984年起開展愛滋病毒(HIV)和愛滋病(AIDS)的研究,證明1984年HIV已傳入我國。1987年分離到第一個中國的HIV-1毒株。建立了HIV的快速診斷方法。發現一些中草藥有較高的抑制HIV複製的作用。1993年當選為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毅因在愛滋病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當選法蘭西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工作經歷
1974年至1975年在英國的格拉斯哥病毒研究所做客座研究員從事腫瘤基礎研究。1986年至1987年曾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作為客座研究員從事HIV的研究,從1973年起研究人腫瘤病毒(包括EB病毒、乳頭狀瘤病毒、HTLV-1病毒、HBV及人皰疹第8型病毒)與人癌症發生的關係;從1984年開始研究HIV的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藥物和疫苗。上述工作取得較顯著成績。曾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三屆國務院學位評審組成員,世界衛生組織全球顧問委員會和腫瘤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際微生物聯盟執委,中國預防性病愛滋病基金會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聯合國亞太地區愛滋病與發展領導論壇指導委員會成員。現任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博士、博士後導師,國家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院士實驗室主任,世界衛生組織腫瘤專家顧問組成員,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預防醫學會名譽會長。
1956-1960年,從事脊髓灰質炎病毒,減毒性疫苗免疫,腸道病毒、麻疹病毒的研究。1960年起從事腫瘤病毒研究。從1973年開始研究EB病毒與鼻咽癌的關係,建立了一系列鼻咽癌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套用血清學指標可以在發病前18-20年預測鼻咽癌發生的可能性,使早期診斷率從20-30%提高到80-90%,挽救了大批病人的生命;在國際上首次從高分化和低分化鼻咽癌建立細胞株,發現高分化癌細胞也帶有EB病毒基因和抗原;發現HLA與鼻咽癌發生有關的一些易感和抵抗基因,鼻咽癌高發區的一些中草藥、植物和食物帶有TPA等促癌物,人鼻咽部的厭氧桿菌能產生促癌物丁酸;在國際上首次證明在促癌物TPA和丁酸的協同作用下,EB病毒感染的人胎鼻咽部黏膜組織在裸鼠能誘發T、B細胞淋巴瘤和人鼻咽癌。這是EB病毒誘發人鼻咽癌的直接證據,同時也提供了研究鼻咽癌病因多因素和作用機制的模型;已研究出EB病毒疫苗,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正在進行臨床試驗,證明EBV LAMP 2疫苗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特異性細胞免疫;80年代,中央電視台曾拍攝曾毅科研團隊有關EB病毒研究成果,題為“與魔鬼打交道的人”的紀錄片;90年代,法國中央電視台來華拍攝題為“希望來自中國Hope from China”的紀錄片,並在法國電視播放兩次。在國內首次研究了HTLV-1病毒在我國的分布及其與成年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及神經系統疾病的關係;研究HPV與宮頸癌的關係;證明食管癌有HPV16或18型等病毒,HPV18 E6E7單獨或與促癌物、致癌物、放射等因素協同作用能誘發正常胎兒食管上皮細胞癌變;表明HPV在食管癌發生中起重要作用,正在研究多種HPV疫苗;研究HHV-8病毒在我國的流行分布及其與卡波西肉瘤和愛滋病的關係;首次套用人B肝病毒與黃麴黴毒素契約作用誘發人胎肝細胞癌變並建立了細胞株;證明藍藻毒素能誘發永生細胞癌變。從1984年起開展愛滋病毒(HIV)和愛滋病的研究,證明1982年HIV隨血液製品從美國傳入中國,1983感染中國公民,1987年分離到第一個中國的HIV-1毒株;進行HIV-1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建立了HIV的快速診斷方法,快速診斷試劑盒獲衛生部批准。一直從事愛滋病宣傳教育和干預及HIV藥物和疫苗的研究。研製的治療愛滋病中藥已經國家藥監局批准上臨床試驗。正在研究的多載體序貫和重複套用的HIV疫苗,有兩種疫苗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臨床試驗,另一種疫苗正在審批中。
獲取榮譽
曾毅院士發表中英文論文共600餘篇,著書6本,論文集4本。曾獲國家傑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稱號,政府特殊津貼,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0餘項及陳嘉庚醫藥科學獎。2006年獲英國Belly-Martin基金會愛滋病防治貢獻獎,2008年獲中華醫學會科技獎一等獎和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貢獻獎,2009年獲北京市科技二等獎,2012年獲美國馬里蘭大學人類病毒研究所“公共衛生終身成就獎”,2013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