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曾敏之評傳:敢遣春溫上筆端》詳述了香港《文匯報》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創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會長曾敏之色彩斑斕的文學人生。在時局動盪而又艱難的二十世紀,曾敏之作為新聞人,秉承了傳統士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核心,以一枝禿筆報國,其經歷與諸多二十世紀的風雲人物有過交匯。書中內含曾敏之創作的大量詩詞及珍貴照片,是難得的現當代文學史料。
作者簡介
陸士清,男,1933年生,江蘇張家港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教研室、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室主任、復旦大學台灣香港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復旦大學老教授協會副理事長等職。現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名譽副會長、香港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副監事長、香港《文綜》雜誌編委。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三卷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主編出版了《台灣小說選講》、《台灣小說選講新編》、《白先勇小說選》、《王禎和小說選》、《新視野,新開拓》(論文集)、《情動江海、心托明月》(評論集),執行主編《旦園楓紅》、《心印復旦園》等作品和論著。出版了《台灣文學新論》、《三毛傳》(合作)等專著。
最新章節
第一章 悲歡童年,艱辛舉步童年,在當今許多孩子的眼中,應當是無憂的日子,快樂的日子,幸福的日子;應當是春光和煦、鮮花滿園的日子!可是在20世紀20、30年代,生活在中國社會底層的孩子們,卻或因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饑寒交迫;或因為少年失怙而得不到親情的護佑和憐愛;或因為盼望走出文化荒原不得而抑郁憂傷!千萬的幼小的生命,千萬的掙扎,千萬的不幸!如今,馳騁中國文壇七十餘年依然青山不老、豪氣乾雲的著名的嶺南健筆曾敏之的童年也不例外。失依怙恃度童年曾敏之生於1917年10月,祖籍廣東嘉應州(今梅州),落籍廣西羅城,是曾祖父攜眷西遷的。當年的梅州,地少人多,生計艱難。為了溫飽和生存,有的人漂洋過海去南洋謀生;有的則沿西江北上到廣西尋覓生機。曾敏之曾祖父走的就是沿西江而上的這條路而來到羅城的。羅城地處桂北,背依九萬大山,歷史悠久,置縣於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現在是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羅城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縣內有黃金、龍岸兩鎮,屬於較為富裕之鄉。自古就有老幼皆知的童謠:“要吃飽飯,黃金龍岸”。黃金鎮座於青明山腳下,境內有武陽河、友洞河和寨道河,武陽江則是黃金鎮的大動脈。沿江風景秀麗,樹木茂盛,水產資源豐富。源頭之一的寶廟河,一路奔流,穿深山,過峽谷,越老林,瀑布疊出,景色迷人……